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个体无非是教师与学生,二者的和谐关系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任意一个都不能偏废。高度重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心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的个体和谐首先予以阐释。
关键词:和谐 高校 体育教学 教师 学生
人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同时也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体育教育的主体莫过于两者:体育教师和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这两者之间要达到和谐以及其自身如何达到和谐以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和谐。从个体来看,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作为主导,其在进行教学规划中一定要致力于和谐,应该符合社会条件,同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求大、求全,要因材施教等等;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运动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追求和谐
高校体育教育在近年来的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的确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但是无可否认的也有很多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比如教育观念狭隘,模式陈旧,教师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等等。虽经经历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问题:简单地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仍未突破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产生了体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从而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多数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严峻的挑战面前,教师亟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这是高校体育教育得以获得长足进步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调整的重要契机。和谐思想无疑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其一,构建高校开放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封闭式体育教学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体育课的实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由“要我(教师)学”向“我(学生)要学”的转变,改变以教师、教材、考试为中心的非平衡状态。这一转变突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努力追求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优越性。它帮助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形成体力充沛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建构,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体质。实施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大趋势面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地的做出转变,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和谐。
其二,教学主体开放。它与构建高校开放型体育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学主体开放是指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和谐的教学方式应当贯穿在整个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真正改善。教学主体的开放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体育理论与实践,不仅仅是要获得体质上的提高,而且要培养学生知、意、行、情相互作用,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合作讨论,大胆猜想,质疑问难,不唯师、不唯书、不受旧理论旧观念的影响,敢于提问,敢于争辩。同时教师更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由意识,实现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教学优化。而教师在这种开放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借助于更多的途径如工具书、参考材料等解决在体育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学生要善于实践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学习中进行灵活运用。总体而言,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追求和谐,其根本的转变就在于教师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者,在与学生的和谐相处中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实现改变教学现状的目的。和谐思想不断融入体育教育中,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更能发挥学生的特质和潜能,让更多的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本来就是教育的主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无疑导致了巨大的变化。和谐不仅仅是句口号,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贯彻的一项准则,是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更加和谐有序地进行的前提。
二、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中达至和谐
当今社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终身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终身教育能够保证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实现真实的自我,能够真正的实现机会均等,使人生的一个阶段的教育(例如高校体育教育)改变为终身的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领域,承担着为祖国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高标准人才的艰巨重任,高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规律。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教育观念转变到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终身体育教育机制。事实上,提出终身教育,其本质就在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根据自身现有的具体情况而达至自身的和谐。它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觉性的体现,是自身不断达至和谐健康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教育的手段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自觉积极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考核办法,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学生自身的和谐还体现在正确处理竞技体育与健康第一的关系上。竞技体育无论是在平日里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还是在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中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它是体育运动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检验。但是人们一定要提高意识,认清竞技体育的真实目的所在。竞技体育的目的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使人们的身体素质通过平时的锻炼而不断地提高,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防止人们身体素质的退化。这种竞技体育不是出于什么经济目的,更不是什么政治目的,它是实现人类更加健康地生活的一种外在途径。与竞技体育的比赛结果相比,健康才应该一直被放在第一位。只有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的和谐,获得健康的体魄,使体育运动为学生带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健康的心态。
教与学是分不开的同一体,师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相互理解,进而实现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教学主体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哲学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借助这一哲学观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相信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和谐 高校 体育教学 教师 学生
人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同时也是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体育教育的主体莫过于两者:体育教师和体育学习的学生,而这两者之间要达到和谐以及其自身如何达到和谐以最终实现体育教育的和谐。从个体来看,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作为主导,其在进行教学规划中一定要致力于和谐,应该符合社会条件,同时也应该符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求大、求全,要因材施教等等;学生作为体育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运动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
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追求和谐
高校体育教育在近年来的高校教育改革的過程中的确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就,但是无可否认的也有很多弊端不断地暴露出来,比如教育观念狭隘,模式陈旧,教师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等等。虽经经历了多次改革,但仍存在问题:简单地将教学活动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仍未突破以技术为主的教学模式,忽视理论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多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产生了体育观念的不断变化,从而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多数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严峻的挑战面前,教师亟待转变教学观念,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这是高校体育教育得以获得长足进步所面临的艰巨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调整的重要契机。和谐思想无疑给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其一,构建高校开放型公共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从事高校体育教育的广大教师的普遍共识。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课程、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基本范型。这一模式与传统的封闭式体育教学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并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体育课的实质和价值,从而真正实现由“要我(教师)学”向“我(学生)要学”的转变,改变以教师、教材、考试为中心的非平衡状态。这一转变突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努力追求与学生的良好沟通,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提高教学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受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巨大优越性。它帮助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形成体力充沛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的建构,充分发挥体育课堂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个人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体质。实施开放型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样一种历史的大趋势面前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地的做出转变,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和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和谐。
其二,教学主体开放。它与构建高校开放型体育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处。教学主体开放是指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真心诚意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和谐的教学方式应当贯穿在整个体育教育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真正改善。教学主体的开放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应用体育理论与实践,不仅仅是要获得体质上的提高,而且要培养学生知、意、行、情相互作用,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合作讨论,大胆猜想,质疑问难,不唯师、不唯书、不受旧理论旧观念的影响,敢于提问,敢于争辩。同时教师更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由意识,实现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教学优化。而教师在这种开放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借助于更多的途径如工具书、参考材料等解决在体育学习中所碰到的困难,学生要善于实践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学习中进行灵活运用。总体而言,教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追求和谐,其根本的转变就在于教师成为了体育教学中的指导者,在与学生的和谐相处中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实现改变教学现状的目的。和谐思想不断融入体育教育中,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更具有人性化特点,更能发挥学生的特质和潜能,让更多的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本来就是教育的主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整个体育教学中无疑导致了巨大的变化。和谐不仅仅是句口号,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贯彻的一项准则,是高校体育教育能够更加和谐有序地进行的前提。
二、学生在自觉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中达至和谐
当今社会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充实和完善自己,终身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终身教育能够保证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实现真实的自我,能够真正的实现机会均等,使人生的一个阶段的教育(例如高校体育教育)改变为终身的教育,将学校化教育转变为社会化教育。终身教育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点领域,承担着为祖国建设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高标准人才的艰巨重任,高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规律。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教育观念转变到有利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上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终身体育教育机制。事实上,提出终身教育,其本质就在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根据自身现有的具体情况而达至自身的和谐。它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觉性的体现,是自身不断达至和谐健康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教育的手段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的任务,激发学生自觉积极性;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教材,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革考核办法,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学生自身的和谐还体现在正确处理竞技体育与健康第一的关系上。竞技体育无论是在平日里学校组织的运动会还是在全人类的体育盛会奥运会中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它是体育运动得以体现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检验。但是人们一定要提高意识,认清竞技体育的真实目的所在。竞技体育的目的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高、更快、更强,使人们的身体素质通过平时的锻炼而不断地提高,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防止人们身体素质的退化。这种竞技体育不是出于什么经济目的,更不是什么政治目的,它是实现人类更加健康地生活的一种外在途径。与竞技体育的比赛结果相比,健康才应该一直被放在第一位。只有处理好竞技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学生自身体育运动的和谐,获得健康的体魄,使体育运动为学生带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健康的心态。
教与学是分不开的同一体,师生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相互理解,进而实现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应教学主体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谐的哲学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借助这一哲学观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相信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