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结构,对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痰病、胃肠疾病、呼吸道以及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喹诺酮基本结构上连有氟原子的衍生物,即氟喹诺酮类:主要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诸多问题时有发生和屡见报道。本文就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注意等阐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供临床参考使用。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19—02
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结构,对DNA螺旋酶具有選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呼吸道以及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喹诺酮基本结构上连有氟原子的衍生物,即氟喹诺酮类;主要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诸多问题时有发生和屡见报道。本文就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注意等阐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供临床参考使用。
1 不良反应
1.1消化道反应。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以环丙沙星口服制剂最常见,随剂量增大(1000~1500mg/d)不良反应增至约10%,其原因是局部刺激胃肠道而引起的。
1.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情绪不安、失眠、复视、色觉分辨力改变、幻觉等,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诱发震颤或癫痫发作。
1.3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红癍、皮肤发红、眼睑及球结膜充血等,严重时可出现重型药疹、过敏性休克,也可出现药物热。发生率诺氟沙星约为0.5%,一般在用药后3天左右出现,多数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少数患者发生皮肤光敏反应。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克林沙星和司帕沙星常显示相对较高的光毒性,而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光毒性最小。另外动物实验证明,某些喹诺酮药物由于光毒性,已显示光敏基团突变和光致癌的潜在性增加。
1.4肝肾损害。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致肝损害,据统计发生率为z%~4%,对肾脏损害主要是该类药物较易引起结晶尿、血尿,尤其在碱性环境中。同时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经肾排泄,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药物在肾脏中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引起胆红素及尿素氮升高等。
1.5影响软骨发育。动物实验证明,该类药物能使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出现裂隙、软骨细胞聚集及关节炎性渗出,从而影响软骨发育,使生长受到抑制。
1.6循环系统。其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仅个别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主要见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有这方面报道。
1.7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个别患者可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氟喹诺酮类药物还可导致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1.8 运动系统。可出现肌肉及关节痛、肌腱炎等。免疫功能不良的成人可有急性踝、髋关节疼痛,以后有中指或双手急性疼痛、压痛及肿胀,多见于用药后4周。偶见肌腱炎和跟腱炎断裂并向两侧散发,可发生于治疗开始的48小时。
1.9用药时局部的刺激症状。此类药物注射时局部刺激症状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静脉炎、局部水肿等。
1.10其他。个别患者可有口角炎、舌炎、阴道分沁物增多等。
2 药物相互作用
①尿碱化剂可减少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和肾毒性;②制酸药、H2受体阻滞剂以及抗胆碱药均可降低胃液酸度,减少本类药口服的吸收;③与咖啡因同用可减少后者的清除,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④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同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⑤与茶碱类合用时,可抑制其代谢,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⑥与钙、铁、铝、镁等金属离子制剂合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与其形成难以被吸收的螯合物,从而减少本类药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⑦与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布芬等合用,易导致中枢兴奋,诱发癫痫;⑧利福平、氯霉素可使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降低,可使萘啶酸和诺氟沙星作用完全消失,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作用部分消失;⑨与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血药合用,可因蛋白置换作用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导致出血的倾向。
3 注意事项
①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②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未成年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③避免同用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不能避免时在服本类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④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主要经肾排泄的喹诺酮类药物需减量应用;⑤食物可延缓或减少本类药的吸收,但于餐后服药可以减少其胃肠道反应,服用时宜同时饮水250mi;⑥避免同用碱化剂,每日进水量必须充足,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 200~1 500ml以上;⑦肝肾功能减退者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⑧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脑动脉硬化或有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使用,有指征时权衡利弊应用;⑨治疗期间应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外出应穿长袖衣裤;⑩当出现肌腱炎症时应停止治疗,采取适当的固位跟腱包扎以及治疗,使两个跟腱得以修养与恢复;(11)出现失眠、幻觉、惊厥等中枢不良反应时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并停用喹诺酮类药物。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19—02
喹诺酮类是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结构,对DNA螺旋酶具有選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此类药物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呼吸道以及皮肤组织的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喹诺酮基本结构上连有氟原子的衍生物,即氟喹诺酮类;主要有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其他诸多问题时有发生和屡见报道。本文就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注意等阐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供临床参考使用。
1 不良反应
1.1消化道反应。最为多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以环丙沙星口服制剂最常见,随剂量增大(1000~1500mg/d)不良反应增至约10%,其原因是局部刺激胃肠道而引起的。
1.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情绪不安、失眠、复视、色觉分辨力改变、幻觉等,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诱发震颤或癫痫发作。
1.3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红癍、皮肤发红、眼睑及球结膜充血等,严重时可出现重型药疹、过敏性休克,也可出现药物热。发生率诺氟沙星约为0.5%,一般在用药后3天左右出现,多数患者用药过程中可自行消失不影响治疗。少数患者发生皮肤光敏反应。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克林沙星和司帕沙星常显示相对较高的光毒性,而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等光毒性最小。另外动物实验证明,某些喹诺酮药物由于光毒性,已显示光敏基团突变和光致癌的潜在性增加。
1.4肝肾损害。长期使用该类药物可致肝损害,据统计发生率为z%~4%,对肾脏损害主要是该类药物较易引起结晶尿、血尿,尤其在碱性环境中。同时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数经肾排泄,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易引起药物在肾脏中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偶可引起胆红素及尿素氮升高等。
1.5影响软骨发育。动物实验证明,该类药物能使年幼动物的关节软骨出现裂隙、软骨细胞聚集及关节炎性渗出,从而影响软骨发育,使生长受到抑制。
1.6循环系统。其不良反应报道较少,仅个别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主要见于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等有这方面报道。
1.7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个别患者可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氟喹诺酮类药物还可导致一过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
1.8 运动系统。可出现肌肉及关节痛、肌腱炎等。免疫功能不良的成人可有急性踝、髋关节疼痛,以后有中指或双手急性疼痛、压痛及肿胀,多见于用药后4周。偶见肌腱炎和跟腱炎断裂并向两侧散发,可发生于治疗开始的48小时。
1.9用药时局部的刺激症状。此类药物注射时局部刺激症状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静脉炎、局部水肿等。
1.10其他。个别患者可有口角炎、舌炎、阴道分沁物增多等。
2 药物相互作用
①尿碱化剂可减少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和肾毒性;②制酸药、H2受体阻滞剂以及抗胆碱药均可降低胃液酸度,减少本类药口服的吸收;③与咖啡因同用可减少后者的清除,T1/2延长,并可能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④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同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⑤与茶碱类合用时,可抑制其代谢,增加毒性,故同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⑥与钙、铁、铝、镁等金属离子制剂合用,喹诺酮类药物可与其形成难以被吸收的螯合物,从而减少本类药的吸收及生物利用度;⑦与非甾体抗炎药如芬布芬等合用,易导致中枢兴奋,诱发癫痫;⑧利福平、氯霉素可使喹诺酮类药物作用降低,可使萘啶酸和诺氟沙星作用完全消失,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作用部分消失;⑨与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血药合用,可因蛋白置换作用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导致出血的倾向。
3 注意事项
①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②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未成年患者避免应用本类药物;③避免同用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不能避免时在服本类药前2小时或服药后6小时服用;④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主要经肾排泄的喹诺酮类药物需减量应用;⑤食物可延缓或减少本类药的吸收,但于餐后服药可以减少其胃肠道反应,服用时宜同时饮水250mi;⑥避免同用碱化剂,每日进水量必须充足,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 200~1 500ml以上;⑦肝肾功能减退者均需权衡利弊后应用,并调整剂量;⑧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包括脑动脉硬化或有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使用,有指征时权衡利弊应用;⑨治疗期间应避免阳光和紫外线的照射,外出应穿长袖衣裤;⑩当出现肌腱炎症时应停止治疗,采取适当的固位跟腱包扎以及治疗,使两个跟腱得以修养与恢复;(11)出现失眠、幻觉、惊厥等中枢不良反应时可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并停用喹诺酮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