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 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呕心呖血 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途径予以引导、鼓励。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 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 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 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 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 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 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叶圣陶先 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 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 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 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 的重要途径。
六、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 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所以,应该着力背诵些名家名篇。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终生享用。此外, 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地强记熟读。只有这样,才能大量积累材料为写作服务,厚积薄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 不盡、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 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 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 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 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 物特征,发现事物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 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 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 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 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 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 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 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 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 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 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 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 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 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 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 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 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 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叶圣陶先 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 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 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 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 的重要途径。
六、强记积累
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琅琅上口,达到熟 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整句整段引用、模仿或迁移,成为锦上添花的写作材料,这属于强记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所以,应该着力背诵些名家名篇。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强记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让学生终生享用。此外, 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均需尽量多地强记熟读。只有这样,才能大量积累材料为写作服务,厚积薄发,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