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真菌荧光染色技术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105例(105只眼),其中男性69例,女性36例,年龄(45.1±20.1)岁。根据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以及病灶处角膜刮片吉姆萨染色、荧光染色和病原学培养的结果,将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分为真菌性角膜炎(FK)组以及非真菌性角膜炎(NFK)组,分析上述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真菌荧光染色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价值。
结果105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真菌性角膜炎66例,非真菌性角膜炎39例(其中细菌性角膜炎29例,阿米巴角膜炎10例)。FK组真菌培养阳性者46例(69.7%),其中以镰刀菌感染为主(20/46,43.5%),其次为链隔孢属(10/46,21.7%)以及曲霉属(9/46,19.6%)等。真菌涂片荧光染色后,组织背景呈均质的黑色或弱蓝色荧光,真菌细胞壁成分呈亮蓝紫色或蓝色的明亮荧光,形态、结构、菌丝密度等均容易识别。不同检查方法对角膜真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涂片荧光染色(97.0%)、IVCM(87.9%)、吉姆萨染色(86.7%)、真菌培养(69.7%);特异性方面,真菌培养最高(100.0%),其次为IVCM和吉姆萨染色(94.9%)和荧光染色(87.2%)。AUC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真菌培养(0.848),涂片吉姆萨染色(0.906),IVCM(0.914)和涂片荧光染色(0.921)。
结论真菌荧光染色是一种快速、敏感的真菌镜检筛查手段,对真菌性角膜炎辅助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尤其适用于菌量少及抗真菌治疗后患者的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19,55:6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