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44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称为“逆反心理”。当代中学生对外界的剌激常常与常态背离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即为逆反心理的表现。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自主意识与经济不独立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成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在心理上会产生许许多多矛盾。一方面成人感、独立性、自尊心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只能算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孩子。在家长们的心目中他们更是不成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他们的社会交往、学习生活、行为表现总是持怀疑态度,缺乏信任感。总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待他们的言行进行规范、劝导、告戒。甚至不顾场合责罚他们。尤其面对学历至上的社会现象,家长们迫于无奈,急功近利地希望孩子考上一个理想大学,找个好工作,不断地給孩子施加压力,总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他们,除了分数再也没有其它的感情交流,使他们倍感感情贫乏。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而在高压下,他们永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他们这种被尊重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成人感和独立性驱使他们自尊,另一方面他们经济生活来源必须依靠父母。于是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滋生对抗情绪,感到厌烦,出现顶撞。
二:“亲其师而信其道”。高中学生在情感上往往存在着两极性,在意识上常表现出动荡性。因此,高中生虽然思想上活跃,追求新意,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理性的成份较少而感情的成份较多。他们对老师的评价是“我喜欢不喜欢”的层次,可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却是很高的,是全方位的。既要求老师表现好,教学水平高,还要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甚至年龄、穿着、言谈举止,都成为他们喜欢不喜欢的条件和标准,一旦出现他们不满意的老师,缺乏师生之间的勾通,久而久之,便开始出现对立情绪,教师的信任度下降,教师的教学热情降低,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开始升温,造成恶性循环,形成一个难解的怪圈。
三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负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科学素质教育(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还是心理素质教育(智力、非智力因素),身体素质教育,生活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从正面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学校的烙印。然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相反,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和生活不可能不感染他们,影响其身心发展。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使涵盖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精神品质的人文教育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观点,总是片面地将社会的阴暗面同学校获得的品德规范相比较。诸如:节约勤俭与铺张操办,拾金不味与行贿受贿,无私奉献与贪污腐败,团结正直与结党营私,诚实做人与假冒伪劣都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可是,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又不得不从正面进行,这一差异的存在,使品德教育这一持久性的工作在学生心理上失去了平衡,形成了阴影,造成逆反情绪的滋生。
逆反情绪的产生,是当前政治思想工作的严重障碍,当今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途经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大,对这些庞杂信息的理解,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鉴别和选择、分析和判断,缺乏理性认识,如何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辨证的观点分析社会,看待人和事,处理好家长、老师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逆反心理,是我们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称为“逆反心理”。当代中学生对外界的剌激常常与常态背离的心理反应,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即为逆反心理的表现。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自主意识与经济不独立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生理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成熟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在心理上会产生许许多多矛盾。一方面成人感、独立性、自尊心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他们只能算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孩子。在家长们的心目中他们更是不成熟、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他们的社会交往、学习生活、行为表现总是持怀疑态度,缺乏信任感。总是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对待他们的言行进行规范、劝导、告戒。甚至不顾场合责罚他们。尤其面对学历至上的社会现象,家长们迫于无奈,急功近利地希望孩子考上一个理想大学,找个好工作,不断地給孩子施加压力,总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他们,除了分数再也没有其它的感情交流,使他们倍感感情贫乏。孩子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而在高压下,他们永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他们这种被尊重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成人感和独立性驱使他们自尊,另一方面他们经济生活来源必须依靠父母。于是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滋生对抗情绪,感到厌烦,出现顶撞。
二:“亲其师而信其道”。高中学生在情感上往往存在着两极性,在意识上常表现出动荡性。因此,高中生虽然思想上活跃,追求新意,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理性的成份较少而感情的成份较多。他们对老师的评价是“我喜欢不喜欢”的层次,可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却是很高的,是全方位的。既要求老师表现好,教学水平高,还要风度翩翩、气质高雅,甚至年龄、穿着、言谈举止,都成为他们喜欢不喜欢的条件和标准,一旦出现他们不满意的老师,缺乏师生之间的勾通,久而久之,便开始出现对立情绪,教师的信任度下降,教师的教学热情降低,他们的逆反心理又开始升温,造成恶性循环,形成一个难解的怪圈。
三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负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科学素质教育(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还是心理素质教育(智力、非智力因素),身体素质教育,生活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从正面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都不同程度的留下了学校的烙印。然而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相反,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和生活不可能不感染他们,影响其身心发展。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使涵盖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精神品质的人文教育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学生们对事物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观点,总是片面地将社会的阴暗面同学校获得的品德规范相比较。诸如:节约勤俭与铺张操办,拾金不味与行贿受贿,无私奉献与贪污腐败,团结正直与结党营私,诚实做人与假冒伪劣都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可是,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又不得不从正面进行,这一差异的存在,使品德教育这一持久性的工作在学生心理上失去了平衡,形成了阴影,造成逆反情绪的滋生。
逆反情绪的产生,是当前政治思想工作的严重障碍,当今社会,学生获得信息的途经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大,对这些庞杂信息的理解,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的鉴别和选择、分析和判断,缺乏理性认识,如何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辨证的观点分析社会,看待人和事,处理好家长、老师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克服逆反心理,是我们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