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4日,随着中国围棋手古力投子认输,神秘棋手Master最终以60胜0负1平的战绩横扫对手,其中包括目前中日韩职业围棋手聂卫平、常昊等老将。当日,谷歌DeepMind发布公告正式确认,网络账号Master的真身正是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平静了一段时间的人工智能因此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古力在2017年1月5日凌晨表示:“相对于恒定的Master大师,我们人类的喜怒哀乐,对未知的憧憬与探索,也许正是我们活下去的最深层动力。阿尔法的出现已经彻底颠覆了我们棋手对局势原有的判断和掌控。”
依靠强大运算能力取胜
作为旁观者,我们对阿尔法狗的最大好奇心莫过于为什么它能战胜这么多的围棋顶尖高手?而所谓的人工智能又是什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为AI。综合各类百科网站对它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型技术。它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意在了解人类智能的实质,制造出一种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
慧晨咨询TMT互联网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林仁翔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的定义比较复杂,一方面,研究机构或人员对这一概念见仁见智,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大家对“人工”的认识比较统一,但“智能”到底是什么却难有定论。
“‘智能’通常涉及意识、自我、思维等,可是人类对智能的了解往往限于自身。虽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包括动物或者其他人造系统,但目前看来,还是人的智能更胜一筹。”林仁翔说。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简单地总结为“用机器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工作的研究”,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或者自动机器模拟甚至代替人类的部分功能。例如,现在很多大型会议都有一两名速记员,待在会场角落里默不做声,手指飞快地打字。如果有一种机器可以在会场将演讲人员的声音转换为大屏幕上的文字或者直接变成办公文档,那么速记员将不再被需要。这其中就需要人工智能对语音的识别功能。实际上,在2016年11月17日于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高层在发表题为《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的演讲时,中文讲话内容就在同步语音识别的基础上被实时翻译为英文并显示在大屏上,一度引起全体与会人员的轰动。
当然,语音识别只是人工智能诸多功能中的一种。据林仁翔的介绍,人工智能目前取得明显进展的还有自然语言理解功能(典型的应用是各种输入法与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功能(涉及大数据和数据运算等)和计算机视觉(比如虚拟现实,即VR,还有自动驾驶等)功能。
“阿尔法狗之所以能战胜人类围棋手,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也就是数据挖掘功能。可以说,围棋之战实际上是运算智能的胜利。”林仁翔对《经济》记者表示。他同时指出,不少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或许很快就能取代人类的部分职业,但人工智能在图像理解、语言理解以及知识理解等感知与认知能力上,远不如人类。当然,上述欠缺,也恰恰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胡郁博士。在他看来,阿尔法狗只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初级层面的应用,而高级层面的应用是对人脑智能的模拟。想要达到这一步,人类首先需要弄清楚大脑的工作模式。不过,人类的“脑科学”研究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尽管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但在算法和数学上的突破还有待时日。而要使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学习知识,实现产品和产业的结合,人类还需要提供大量数据让人工智能掌握。
从深度技术革命走向初级产业革命
谈到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不得不提到2016年一部广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美剧——《西部世界》。在这一系列剧集中,人工智能得到极致体现,剧中的机器人全部由大型公司通过标准流程制作,拥有人类的生理机能和认知功能,最终发展出同人类一样的记忆与情感,甚至学会拿起武器反抗人类的压迫。
现实社会中,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距离上述情节还太过遥远,但仍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产业化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栾楠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2016年是人工智能诞生60周年,它同时被业内人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原因就在于,刚刚过去的一年见证了AI在不同领域产生的多种变化。
“当前,AI技术在无人驾驶、语音识别、VR以及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商业化进展,速度较快。比如百度无人车已经在乌镇进行了开放城市道路运营,而广州市交警‘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也引入了阿里云ET,大幅度降低当地拥堵指数,VR产品也从开发阶段走向了商场柜台。”栾楠这样说。
不过,他同时表示,上述成果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
2016年6月16日,俄罗斯彼尔姆的一家机器人实验室“逃出”一个机器人,名为Promobot IR77。当时因为工程师忘记关门,机器人自己跑到大街上,最终因耗尽电力停在马路中央。工程师们两次试图重新编程以阻止其擅自出走,均以失败告终。由于无法阻挡其“看看世界”的冲动,最终只能将Promobot IR77拆解。而该机器人之所以能够“逃跑”,是因为它被赋予了自动绕开障碍物的功能。
栾楠认为,尽管机器人在2016年全年占据人工智能中热门话题的位置,但它在产业上的变化却并不值得赞扬。“Promobot IR77只是一个例子,设计初衷和现实有差距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普遍问题。如何能够从深度技术革命走向初级产业革命进而完成深度产业革命,是人工智能需要面临的考验。”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机器人产业化的担忧。
“可能過去的一年,媒体对于机器人关注很多,大家会觉得机器人发展很快,好像距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比如餐厅中有送餐机器人,银行里有可以对话的服务机器人等。实际上送餐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噱头,它就是工业机器人技术拿到日常生活应用中了,而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距离普及显然还很远。”欧勇盛这样说。 根据他的分析,送餐机器人实际就是大型工厂中运送零件的小车的变形版本,每一个餐桌相当于一个“站点”,设定好位置后,机器人可以自主达到指定地点。而广受关注的服务机器人,也并没有取代任何人类工作。欧勇盛强调,服务机器人的研发核心在于赋予机器人部分人类情感,同时要教会它感受人类情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全世界的研究机构都没有突破性进展,更不用说产业化了。
希望总是有的。欧勇盛告诉《经济》记者,人工智能整体上处于深度技术革命阶段,有些领域,比如语音识别的产业化已经形成规模,但人工智能功能的多数应用勉强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鉴于人工智能涵盖领域众多,各自完成产业革命的时间也难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一项技术从研发到产品生产,需要3年到5年,有些酝酿过程则更长一些。”
尽管如此,优秀的企业仍要敏锐地洞察先机,以便抢占市场。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AI企业诞生。这一年,全球共有1200多次投资发生在该领域。数据还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三个国家,它们拥有全球65.73%的AI企业。其中,从融资规模看,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规模是英国的21.9倍、是中国的6.96倍。
靠人才夺取全球第一桂冠
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水平比不上西方国家”的观念是很多海内外人士的共识。如今,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也有很多人会有同样的印象,消极一些的会认为中国作为东方人种,缺乏突破性创新科技的能力,积极一些的会考虑怎样才能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走向世界顶端。
不过,北京物联网研究学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首席教授王志良却告诉《经济》记者,要说整体水平,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已身处全球“第一方阵”,“我们在一些顶端技术上可能还落后于美国,但在应用领域,很多方面比美国做得都好。”
中国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AI领域并且毫不吝啬地大笔挥金,中国政府也释放出信号,承诺在2018年前投资150亿美元推动人工智能的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国企业更是致力于摆脱“山寨”标签,以自主研发取代复制。百度已建立起自己的AI实验室,在声音识别、语言处理上有所建树;腾讯紧随其后,建立实验室并大规模延揽人才;滴滴目前也正在筹划建立无人车的研发实验室。
这是否意味着又一个风口的出现?是不是企业家们又要“随风摆动”了?
“‘风口’的说法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忌讳。”王志良语气坚定地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粗放式发展甚至对人的思维都产生了某些不合适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对“风口”的认识,通过一个例子可以解释清楚:两个屠户,看见房地产火起来了,放下杀猪刀去炒房,也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但‘有了风口猪都会飞来’的现象不会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企业家今后最该注意的。”
王志良指出,从历史来看,人类经济总体上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目前我们处于第三种阶段。知识掌握在人手中,因此人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这种趋势从2014年开始在国内就很明显了,一些优秀企业的投资已经摒弃“金主投资就能赚钱”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向人才的聚集。
“我说的人才,不是顶尖的技术天才而是专业人才。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是大量人才研究成果的积累,而不是一两个天才的突破性发现。因为AI非常强调应用,应用是与产业挂钩的,产业意味着规模,一两个人不会成为‘规模’。”
可是,对于人才的重视,国内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还做得远远不够。王志良认为,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日本大学的科技比赛和展览,总是全民性质的。一场比赛进行的时候,名牌大学顶尖教授在台上讲解。台下除了专业人群,很多自发前来旁观的小朋友和老年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将科技传播做到极致的模式怎能不令人震惊?
纵观全球,中国已经在一些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有些差距还很明显,比如汽车。王志良强调,工业经济依靠积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追赶,结果还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但人工智能不是。AI作為新兴领域,正处在技术革命转向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是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企业一定要意识到专业人才的关键性,要把大量资金投到吸引人才方面才行。”他最后补充道。
依靠强大运算能力取胜
作为旁观者,我们对阿尔法狗的最大好奇心莫过于为什么它能战胜这么多的围棋顶尖高手?而所谓的人工智能又是什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为AI。综合各类百科网站对它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型技术。它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意在了解人类智能的实质,制造出一种能以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
慧晨咨询TMT互联网研究部高级研究经理林仁翔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人工智能的定义比较复杂,一方面,研究机构或人员对这一概念见仁见智,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大家对“人工”的认识比较统一,但“智能”到底是什么却难有定论。
“‘智能’通常涉及意识、自我、思维等,可是人类对智能的了解往往限于自身。虽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包括动物或者其他人造系统,但目前看来,还是人的智能更胜一筹。”林仁翔说。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简单地总结为“用机器替代人类完成复杂工作的研究”,其核心是利用计算机或者自动机器模拟甚至代替人类的部分功能。例如,现在很多大型会议都有一两名速记员,待在会场角落里默不做声,手指飞快地打字。如果有一种机器可以在会场将演讲人员的声音转换为大屏幕上的文字或者直接变成办公文档,那么速记员将不再被需要。这其中就需要人工智能对语音的识别功能。实际上,在2016年11月17日于乌镇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高层在发表题为《人工智能的未来之路》的演讲时,中文讲话内容就在同步语音识别的基础上被实时翻译为英文并显示在大屏上,一度引起全体与会人员的轰动。
当然,语音识别只是人工智能诸多功能中的一种。据林仁翔的介绍,人工智能目前取得明显进展的还有自然语言理解功能(典型的应用是各种输入法与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功能(涉及大数据和数据运算等)和计算机视觉(比如虚拟现实,即VR,还有自动驾驶等)功能。
“阿尔法狗之所以能战胜人类围棋手,是因为它拥有强大的运算功能,也就是数据挖掘功能。可以说,围棋之战实际上是运算智能的胜利。”林仁翔对《经济》记者表示。他同时指出,不少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或许很快就能取代人类的部分职业,但人工智能在图像理解、语言理解以及知识理解等感知与认知能力上,远不如人类。当然,上述欠缺,也恰恰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空间。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中国国家“863”类人智能项目首席科学家胡郁博士。在他看来,阿尔法狗只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初级层面的应用,而高级层面的应用是对人脑智能的模拟。想要达到这一步,人类首先需要弄清楚大脑的工作模式。不过,人类的“脑科学”研究目前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此外,尽管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但在算法和数学上的突破还有待时日。而要使人工智能像人类一样学习知识,实现产品和产业的结合,人类还需要提供大量数据让人工智能掌握。
从深度技术革命走向初级产业革命
谈到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不得不提到2016年一部广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美剧——《西部世界》。在这一系列剧集中,人工智能得到极致体现,剧中的机器人全部由大型公司通过标准流程制作,拥有人类的生理机能和认知功能,最终发展出同人类一样的记忆与情感,甚至学会拿起武器反抗人类的压迫。
现实社会中,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距离上述情节还太过遥远,但仍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产业化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栾楠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2016年是人工智能诞生60周年,它同时被业内人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原因就在于,刚刚过去的一年见证了AI在不同领域产生的多种变化。
“当前,AI技术在无人驾驶、语音识别、VR以及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取得商业化进展,速度较快。比如百度无人车已经在乌镇进行了开放城市道路运营,而广州市交警‘互联网+信号灯’控制优化平台也引入了阿里云ET,大幅度降低当地拥堵指数,VR产品也从开发阶段走向了商场柜台。”栾楠这样说。
不过,他同时表示,上述成果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
2016年6月16日,俄罗斯彼尔姆的一家机器人实验室“逃出”一个机器人,名为Promobot IR77。当时因为工程师忘记关门,机器人自己跑到大街上,最终因耗尽电力停在马路中央。工程师们两次试图重新编程以阻止其擅自出走,均以失败告终。由于无法阻挡其“看看世界”的冲动,最终只能将Promobot IR77拆解。而该机器人之所以能够“逃跑”,是因为它被赋予了自动绕开障碍物的功能。
栾楠认为,尽管机器人在2016年全年占据人工智能中热门话题的位置,但它在产业上的变化却并不值得赞扬。“Promobot IR77只是一个例子,设计初衷和现实有差距是人工智能产业化的普遍问题。如何能够从深度技术革命走向初级产业革命进而完成深度产业革命,是人工智能需要面临的考验。”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欧勇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对机器人产业化的担忧。
“可能過去的一年,媒体对于机器人关注很多,大家会觉得机器人发展很快,好像距离日常生活越来越近,比如餐厅中有送餐机器人,银行里有可以对话的服务机器人等。实际上送餐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噱头,它就是工业机器人技术拿到日常生活应用中了,而服务机器人的使用距离普及显然还很远。”欧勇盛这样说。 根据他的分析,送餐机器人实际就是大型工厂中运送零件的小车的变形版本,每一个餐桌相当于一个“站点”,设定好位置后,机器人可以自主达到指定地点。而广受关注的服务机器人,也并没有取代任何人类工作。欧勇盛强调,服务机器人的研发核心在于赋予机器人部分人类情感,同时要教会它感受人类情感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全世界的研究机构都没有突破性进展,更不用说产业化了。
希望总是有的。欧勇盛告诉《经济》记者,人工智能整体上处于深度技术革命阶段,有些领域,比如语音识别的产业化已经形成规模,但人工智能功能的多数应用勉强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鉴于人工智能涵盖领域众多,各自完成产业革命的时间也难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一项技术从研发到产品生产,需要3年到5年,有些酝酿过程则更长一些。”
尽管如此,优秀的企业仍要敏锐地洞察先机,以便抢占市场。2015年全球新增人工智能企业806家,平均每10.9个小时就有一家AI企业诞生。这一年,全球共有1200多次投资发生在该领域。数据还显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分布在美国、中国、英国三个国家,它们拥有全球65.73%的AI企业。其中,从融资规模看,美国人工智能企业规模是英国的21.9倍、是中国的6.96倍。
靠人才夺取全球第一桂冠
过去几十年,“中国科技水平比不上西方国家”的观念是很多海内外人士的共识。如今,当我们谈到人工智能,也有很多人会有同样的印象,消极一些的会认为中国作为东方人种,缺乏突破性创新科技的能力,积极一些的会考虑怎样才能让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走向世界顶端。
不过,北京物联网研究学会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首席教授王志良却告诉《经济》记者,要说整体水平,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早已身处全球“第一方阵”,“我们在一些顶端技术上可能还落后于美国,但在应用领域,很多方面比美国做得都好。”
中国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AI领域并且毫不吝啬地大笔挥金,中国政府也释放出信号,承诺在2018年前投资150亿美元推动人工智能的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国企业更是致力于摆脱“山寨”标签,以自主研发取代复制。百度已建立起自己的AI实验室,在声音识别、语言处理上有所建树;腾讯紧随其后,建立实验室并大规模延揽人才;滴滴目前也正在筹划建立无人车的研发实验室。
这是否意味着又一个风口的出现?是不是企业家们又要“随风摆动”了?
“‘风口’的说法是人工智能最大的忌讳。”王志良语气坚定地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粗放式发展甚至对人的思维都产生了某些不合适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对“风口”的认识,通过一个例子可以解释清楚:两个屠户,看见房地产火起来了,放下杀猪刀去炒房,也一定会赚得盆满钵满。“但‘有了风口猪都会飞来’的现象不会出现在人工智能领域,这是企业家今后最该注意的。”
王志良指出,从历史来看,人类经济总体上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阶段,目前我们处于第三种阶段。知识掌握在人手中,因此人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这种趋势从2014年开始在国内就很明显了,一些优秀企业的投资已经摒弃“金主投资就能赚钱”的思维模式,开始转向人才的聚集。
“我说的人才,不是顶尖的技术天才而是专业人才。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是大量人才研究成果的积累,而不是一两个天才的突破性发现。因为AI非常强调应用,应用是与产业挂钩的,产业意味着规模,一两个人不会成为‘规模’。”
可是,对于人才的重视,国内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还做得远远不够。王志良认为,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日本。日本大学的科技比赛和展览,总是全民性质的。一场比赛进行的时候,名牌大学顶尖教授在台上讲解。台下除了专业人群,很多自发前来旁观的小朋友和老年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这种将科技传播做到极致的模式怎能不令人震惊?
纵观全球,中国已经在一些技术上落后于其他国家,有些差距还很明显,比如汽车。王志良强调,工业经济依靠积累,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追赶,结果还不一定能超越别人,但人工智能不是。AI作為新兴领域,正处在技术革命转向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是中国企业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企业一定要意识到专业人才的关键性,要把大量资金投到吸引人才方面才行。”他最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