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的秩序,将会改善父母子女之间的互动方式,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此,每个家庭成员都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特定角色,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要指导孩子构建理性的自我评价体系,引导孩子接受自我行为的自然结果,要求孩子遵守家庭内部的权利和义务,提醒自己充分表达家长的善意。
关键词:民主家庭 亲子互动 自我评价 自然结果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10-02
1.建设民主家庭的意义
我们所生活的家庭本身是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有其特殊的氛围,有的家庭氛围是民主的,令人感到轻松和愉快,有的家庭氛围是粗暴的,令人感到紧张和沮丧。不同家庭氛围的形成自然受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宏观因素制约,但更主要的是由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和婚姻关系等微观因素所造成的。
宏观因素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子女双方互动的过程,它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结果。若我们能明确不同家庭成员的特定角色,有意识地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的秩序,将会提高父母子女之间的互动质量,培养出孩子主动分担家庭责任的主人翁意识,更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家庭成员的特定角色
(1)父亲: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持者
在传统家庭中,父亲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者。因此,他在家庭中多了一份权威。如果说婴儿时期的孩子从身体和心灵方面都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照顾和关爱的,那么学龄期的孩子就需要与父亲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了,他需要父亲的指引,父亲要将孩子带进思想的世界,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奥秘、社会秩序、人文理想等事物,要向孩子指明通往大千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道路。受父亲进取、理智、果敢、洞察力等素质的影响,孩子会去主动探索自己的力量,会正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会试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判断标准,进一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超越父亲权威的社会人。
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思想独立的社会人的漫长过程中,当他对孩子提出限制性要求的时候,他的态度应该是坚定而友善的,绝对不能表现出专横和霸道的样子。否则,这会为孩子将来性格的缺陷埋下伏笔。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两个角色:家庭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和家庭教育的引领者。
(2)母亲:家庭生活的主要管理者
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更倾向于日常管理,她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家务、管教孩子的品行、安排家人的日常生活。最初,母亲对婴儿意味着食物、安全、满足和无条件的爱。因为婴儿阶段的孩子主要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内在需求,他不太在意那些与自己无关的外部世界,而母亲是他借以意识到自我的最重要的人。当孩子开始识别并接受外物世界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引导方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儿童到了一定的阶段,他除了接受别人的爱,也会主动去付出自己的爱,比如给妈妈唱一首歌,给爸爸端一杯水等,这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爱父母,这种从“被他人爱”到“爱他人”的变化,也是孩子在母亲无条件给予他爱的时候学会的。其次,因为母亲是家庭事务的管理者,她做事情往往是有条理的。如果孩子能得到良好的训练,那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是一个做事情有条理的人。再次,因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时间远远超过对父亲的依恋时间,母亲的性情、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也会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处世态度。
(3)孩子: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
或许我们会有一种错觉,孩子作为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应该对他呵护备至,给予他充分的权力,甚至是特权,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孩子所有的好东西。这种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便是家庭的正式成员,已经是国家的一位合法公民,他享有确定的权利和明确的义务,如果父母过分给予孩子权利,孩子就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去主动侵犯他人的权利,争取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权利。
父母必须清楚,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他必须遵守家庭纪律,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理解父母所从事的工作,维护家庭的团结。
3.科学有效的亲子互动方式
(1)指导孩子构建理性的自我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自我价值的评价时,往往不以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客观缺陷为标准,而是不自觉地去参照自己在一个团体中的地位,主观地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带有偏见性的评价,甚至有时候会为了迎合特定规则而进行自我欺骗。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作为相对理智的个体,需要用心对待那些让孩子充满挫败感的遭遇,比如身体发育迟缓、肢体协调能力差和因为胆小不被同伴接受等。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去训练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通过打击让孩子变得气馁。当孩子能做到不自卑,不迎合社会意图,接纳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他在日后才可以准确地区分出共同群体感觉和私人感觉,并且会恰到好处地针对不同感觉做出不同心理反馈。当孩子不需要通过合理的自我欺瞒去慰藉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便建立了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
(2)引导孩子接受自我行为的自然结果
当孩子犯了错误,许多父母的态度都会走向极端,要么过分同情孩子,要么粗暴地惩罚孩子。比如,当孩子上学迟到的时候,有些母亲会打电话向老师进行解释,不让孩子体验违反纪律的后果;而相反,有些父親在收到学校的通知后,则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科学的,前者破坏了孩子面对世界时的规则意识,后者伤害了孩子承担责任的勇气。其实,父母在进行亲子互动时必须清晰地分辨出结果和惩罚之间的区别。结果是自然的,是由孩子的而具体行为引发的,是孩子必须承受的;而惩罚是人为的,孩子的行为和父母所采取的措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去面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比如迟到会耽误上课时间,影响班级荣誉,孩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父母若只是粗暴地惩罚,孩子也许会忍受,但他一定不情愿。
(3)要求孩子遵守家庭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赋予了每个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家庭社区的一员,孩子也必须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去,拥有和父母平等的身份。在家庭中,民主氛围的最好体现方式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就像我们在工作单位定期召开例会那样严肃。在家庭成员就某一个重大问题展开谈论的时候,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所谓良好建议强加给孩子,不能表现出因为身份和年纪所产生的优越感,而是应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发言,让孩子说完自己想说的话,这是他的基本家庭权利。当大家就某个问题做出了一致性的决定时,包括孩子在内的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决定,父母不能向孩子的懒惰、撒娇、无理取闹妥协,因为这是孩子的家庭义务。
(4)提醒自己充分表达家长的善意
没有一个孩子的所有行为是完美的。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采用道德说教、唠叨、威胁、体罚、打击报复等手段,因为压制性的手段或许会让孩子妥协,但他心中被激起的敌意与恨意是很难消除的。父母若是能在激发孩子兴趣和与孩子的交谈方式方面做出改变,或许会赢得孩子的信任。无论父母要协助孩子解决的是多么大的问题,都要试图保持善意,就事实本身进行交谈,而不要对孩子的品质进行评价,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父母的善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治疗精神伤口的最好药剂。
参考文献
[1][美]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7.
关键词:民主家庭 亲子互动 自我评价 自然结果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10-02
1.建设民主家庭的意义
我们所生活的家庭本身是一个小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有其特殊的氛围,有的家庭氛围是民主的,令人感到轻松和愉快,有的家庭氛围是粗暴的,令人感到紧张和沮丧。不同家庭氛围的形成自然受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宏观因素制约,但更主要的是由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和婚姻关系等微观因素所造成的。
宏观因素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因素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子女双方互动的过程,它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活动的结果。若我们能明确不同家庭成员的特定角色,有意识地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在家庭中建立起民主的秩序,将会提高父母子女之间的互动质量,培养出孩子主动分担家庭责任的主人翁意识,更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家庭成员的特定角色
(1)父亲:家庭生活的主要支持者
在传统家庭中,父亲是家庭经济来源的主要提供者和家庭重大事务的决策者。因此,他在家庭中多了一份权威。如果说婴儿时期的孩子从身体和心灵方面都是从母亲那里获得照顾和关爱的,那么学龄期的孩子就需要与父亲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了,他需要父亲的指引,父亲要将孩子带进思想的世界,引导孩子认识自然奥秘、社会秩序、人文理想等事物,要向孩子指明通往大千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道路。受父亲进取、理智、果敢、洞察力等素质的影响,孩子会去主动探索自己的力量,会正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会试图建立自己对世界的判断标准,进一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超越父亲权威的社会人。
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思想独立的社会人的漫长过程中,当他对孩子提出限制性要求的时候,他的态度应该是坚定而友善的,绝对不能表现出专横和霸道的样子。否则,这会为孩子将来性格的缺陷埋下伏笔。从这个意义上讲,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两个角色:家庭经济的主要贡献者和家庭教育的引领者。
(2)母亲:家庭生活的主要管理者
母亲在家庭生活中更倾向于日常管理,她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理家务、管教孩子的品行、安排家人的日常生活。最初,母亲对婴儿意味着食物、安全、满足和无条件的爱。因为婴儿阶段的孩子主要感受到的是自己的内在需求,他不太在意那些与自己无关的外部世界,而母亲是他借以意识到自我的最重要的人。当孩子开始识别并接受外物世界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引导方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首先,儿童到了一定的阶段,他除了接受别人的爱,也会主动去付出自己的爱,比如给妈妈唱一首歌,给爸爸端一杯水等,这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爱父母,这种从“被他人爱”到“爱他人”的变化,也是孩子在母亲无条件给予他爱的时候学会的。其次,因为母亲是家庭事务的管理者,她做事情往往是有条理的。如果孩子能得到良好的训练,那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也会是一个做事情有条理的人。再次,因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时间远远超过对父亲的依恋时间,母亲的性情、与他人相处的方式也会在无形中塑造孩子的性格和处世态度。
(3)孩子: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
或许我们会有一种错觉,孩子作为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应该对他呵护备至,给予他充分的权力,甚至是特权,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孩子所有的好东西。这种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便是家庭的正式成员,已经是国家的一位合法公民,他享有确定的权利和明确的义务,如果父母过分给予孩子权利,孩子就会随着年纪的增长去主动侵犯他人的权利,争取那些原本不属于他的权利。
父母必须清楚,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他必须遵守家庭纪律,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理解父母所从事的工作,维护家庭的团结。
3.科学有效的亲子互动方式
(1)指导孩子构建理性的自我评价体系
我们在进行自我价值的评价时,往往不以自己的真实能力和客观缺陷为标准,而是不自觉地去参照自己在一个团体中的地位,主观地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出带有偏见性的评价,甚至有时候会为了迎合特定规则而进行自我欺骗。在亲子互动过程中,父母作为相对理智的个体,需要用心对待那些让孩子充满挫败感的遭遇,比如身体发育迟缓、肢体协调能力差和因为胆小不被同伴接受等。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去训练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通过打击让孩子变得气馁。当孩子能做到不自卑,不迎合社会意图,接纳真实的自己的时候,他在日后才可以准确地区分出共同群体感觉和私人感觉,并且会恰到好处地针对不同感觉做出不同心理反馈。当孩子不需要通过合理的自我欺瞒去慰藉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便建立了客观的自我评价体系。
(2)引导孩子接受自我行为的自然结果
当孩子犯了错误,许多父母的态度都会走向极端,要么过分同情孩子,要么粗暴地惩罚孩子。比如,当孩子上学迟到的时候,有些母亲会打电话向老师进行解释,不让孩子体验违反纪律的后果;而相反,有些父親在收到学校的通知后,则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这两种态度都是不科学的,前者破坏了孩子面对世界时的规则意识,后者伤害了孩子承担责任的勇气。其实,父母在进行亲子互动时必须清晰地分辨出结果和惩罚之间的区别。结果是自然的,是由孩子的而具体行为引发的,是孩子必须承受的;而惩罚是人为的,孩子的行为和父母所采取的措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父母引导孩子去面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比如迟到会耽误上课时间,影响班级荣誉,孩子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父母若只是粗暴地惩罚,孩子也许会忍受,但他一定不情愿。
(3)要求孩子遵守家庭内部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赋予了每个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家庭社区的一员,孩子也必须参与到家庭事务中去,拥有和父母平等的身份。在家庭中,民主氛围的最好体现方式是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就像我们在工作单位定期召开例会那样严肃。在家庭成员就某一个重大问题展开谈论的时候,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所谓良好建议强加给孩子,不能表现出因为身份和年纪所产生的优越感,而是应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发言,让孩子说完自己想说的话,这是他的基本家庭权利。当大家就某个问题做出了一致性的决定时,包括孩子在内的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决定,父母不能向孩子的懒惰、撒娇、无理取闹妥协,因为这是孩子的家庭义务。
(4)提醒自己充分表达家长的善意
没有一个孩子的所有行为是完美的。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最好不要采用道德说教、唠叨、威胁、体罚、打击报复等手段,因为压制性的手段或许会让孩子妥协,但他心中被激起的敌意与恨意是很难消除的。父母若是能在激发孩子兴趣和与孩子的交谈方式方面做出改变,或许会赢得孩子的信任。无论父母要协助孩子解决的是多么大的问题,都要试图保持善意,就事实本身进行交谈,而不要对孩子的品质进行评价,更不能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父母的善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治疗精神伤口的最好药剂。
参考文献
[1][美]艾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2][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父母:挑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