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朋辈心理辅导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短缺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开展朋辈心理辅导,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对加强心理健康普及、心理问题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2016ZC141)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2-02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颜秋农,2007)。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教师两名,仅仅依靠两名教师的力量很难有效开展全校一万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
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
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王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胡祖兴(1983-),男,贵州松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大学生 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研究”(2016ZC141)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82-02
一、推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由受训或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相对专业心理咨询而言,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非专业心理咨询”(颜秋农,2007)。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教师两名,仅仅依靠两名教师的力量很难有效开展全校一万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思路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学校实际,在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网络体系基础上,依托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选拔、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将考核合格者安排至院系、班级开展心理教育相关工作。通过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校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另外,推进朋辈心理辅导,还有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形成“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不断充实、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培训路径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健康教育逐步从对心理疾病的“治疗”转移到以“预防”为主,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一思路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铜仁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为引导,强化面向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与积极心理品质养成,以学生为中心在院内开展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一方面,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及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进行培训,将心理委员作为开展心理教育活动主持人辐射至全校开展活动,学校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则监督、指导各学院各班级的活动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心理委员学生管理队伍的过程监督、结果反馈,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了解整个活动过程开展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思路。为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活动,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显得非常有必要。
1.培训全校班级心理委员,培养心理教育及心理援助骨干
每一级新生进校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知全校所有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心理委员在学生志愿、班级推荐的基础上产生。根据心理委员的人数、人员构成等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制定培训方案。通过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辅导技能,成为心理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及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骨干力量。他们在班集体中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卫生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关注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深入观察并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动态,发现个别学生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及时报告学院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等等。
2.招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深入培训
通过对全体心理委员开展一系列培训后,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从全校班级心理委员中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深入开展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朋辈辅导的基本概念与定位、辅导技巧、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分析、危机的识辨与转介、朋辈辅导员自我成长等等,主要采用团体活动形式进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解析、游戏体验等方式,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掌握朋辈辅导员心理咨询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中注重朋辈辅导员自我心理成长,以“自助助人”的思路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专业”成长。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逐步获得对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知晓自己在助人行动中自我的角色与位置,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对自我的认识,不断进行自我优化。
3.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心理督导
培训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通过角色扮演、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培训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朋辈心理辅导员证书。朋辈心理辅导员接下来赴所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每周将所开展情况向指导教师汇报,并接受相应的督导。
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强调创设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注重培养人的自觉成长(张淑敏,2008)。在后续督导中引入心理咨询成长小组的模拟练习:将所有成员分成三人一组,一人扮演求助者,一人扮演心理咨询员,一人扮演观察员。求助者扮演好个案角色呈现的心理问题,咨询员根据个案的心理状况进行咨询,观察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效果分析并给出相应意见。三个角色轮翻进行,通过这样的模拟练习使大家对心理辅导员的角色有了深入的感触,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学习会如何观察、尊重、真诚、积极关注、同理心,以及如何倾听、重复、澄清、反映、询问、自我开放、具体化等等。通过一系列深入的模拟培训,使朋辈辅导员在训练中加强了对自己的认知、体悟,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反思培训过程,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1.总结培训过程,强化培训效果
每一次培训后,均要求心理参训者撰写培训心得体会,并将心得汇编成简报,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培训成果的收集、整理,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培训效果,加强学生对培训知识、技能的内化。通过学生总结材料的反馈,使教师对培训效果加强了解,为培训反思提供了事实材料。从在他们的培训心得中,也体现出了参与培训的效果,如他们对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在班极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如何去发现班级同学潜在的心理危机、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有问题学生的观察和帮助、如何进行干预工作理清了一些思路。 2.反思培训过程,明晰工作方向
在培训中,虽然遵循“学生为中心”建构培训路径,将发展与成长的落脚点实践于学生,但一系列的培训后仍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于学生心理学专业领域是零基础,理论讲解学时比预期的多,就使得实践练习的学时减少,从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次,虽然将大家组成三人成长小组,给他们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学习中常见的心理辅导个案,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切体验个案的心理失衡状态、探索可能的干预措施,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分身乏术并未能对他们的活动开展逐一进行查看,给予点评、建议。第三,非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培训后将在班级实践中去获得经验与成长,在进行心理辅导中由于经验不足、知识不丰富及自身能量不足等原因而导致自身心理能量的“枯竭”,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心理可能会受到影响,给自己带来一定困扰。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反思,为下一步更好地完善相关工作奠定现实基础。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学生心理教育体系
对于存在的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有效避免,不断完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值得继续深入探索、思考。现就下一步如何做好相关提出一些思考。
深化“助人自助”朋辈心理辅导理念。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助人理念是“授人以渔”而非“以鱼”,只有使受助者提高认识或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训练,克服自己的心理缺陷,最终获取心理上的成熟、人格上的发展与完善。另一方面,在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助人行动时,需要秉持中立原则,把握朋辈心理辅导的边界,勿过度自我卷入,在助人前选学会自我保护。
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的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需求不能满足(苏英姿,2006)。朋辈辅导员是在以学生的身份承担助人的责任,助人时可能会因为不切实际的助人目标、辅导中情感过分卷入或接受过多负面情绪而出现心理衰竭情况,这些问题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是极不利于朋辈辅导员以及朋辈体系成长的。为了避兔和减少这种现象,加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评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问题出现时给予疏导,或通过技能训练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以便处理自己出现的问题。
强化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导。积极心理学旨在从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出发尝试用积极的视角对各类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资源和优秀品质最终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王芳,2013)。这与助人自助的理念不谋而合,均旨在挖掘求助者内在的积极因素以应对当前的困难。积极心理健康理念的渗透重在心理健康意识的引导,在于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塑造。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进而拥有这些品质,不仅可以缓解人的痛苦提高生活满意度更可以成为一个真正把握幸福的人。
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开展系统培训、督导还在于将这一批人打造成为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善于与人沟通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在班级中起到榜样和行为示范作用的人。通过自身的积极品质潜移默化带动、影响周围的人,从而实现心理健康的朋辈榜样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是一个时间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督导、管理等环节,其中培训打造是最关键部分。今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夯实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心理辅导知识和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打造具有较高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的“准专业型”的朋辈心理咨询辅导队伍,更大限度地发挥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为学校广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秋农.朋辈心理辅导理论与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淑敏.高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8,8(206)
[3]程素萍.高教园区朋辈辅导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王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
胡祖兴(1983-),男,贵州松桃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