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陆续迁入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和朝鲜半岛的民间音乐是一脉相承的。朝鲜族音乐, 按本民族的传统分类, 可分为民谣、歌乐、舞乐、器乐、“板嗦哩”(说唱音乐)、唱剧等6类。本文对超限民族音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朝鲜族;民间音乐;特点
引言
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38/、34/、68/等等。当然这三拍子节奏与朝鲜的语言也有关系,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朝鲜民歌的曲调装饰音很多,这也是朝鲜歌曲独特的唱法。它常以滑音、喉音、假音、大小颤音来装饰曲调,使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
一、朝鲜族民谣的渊源及历史沿革
《三国志·魏书》已记载:高句丽时期在十月各自举行祭天仪式,这时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昼夜饮酒唱谣,这种形式在夫余称迎鼓,高句丽称东盟,那时就开始传唱朝鲜族民谣。如:“劳动谣”、“世袭风俗谣”等,其代表作有《迎神歌》《会苏曲》《墨册谣》。到了李朝时期,朝鲜民族民谣创作进入鼎盛时期,仅有文献记载的民谣就180多首,现在传唱的多数朝鲜民谣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如《青丘永言》《海东歌谣》《歌曲源流》《南冀太平歌》《古今歌集客乐谱》《东歌选》《女唱歌谣》等。1939年李和编、李在郁校注出版了《朝鲜民谣选》《朝鲜童谣选》《朝鲜口传民谣集》。新中国成立之后郑镇玉出版了以南道民歌为基础,兼用新时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合唱曲《丰收》。在这之后,抒情歌曲《姑娘的歌》、男女表演唱《干得好》都体现了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浓厚的民族风格。朝鲜族民间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它的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的特点。朝鲜族民间音乐用它独有的方式和表现手法,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风俗,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些作品从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上看,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形式特点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曲式、调式、旋律、节奏、节拍等形式及表现的体裁内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具体地表现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上包括四个方面。
(1)曲式。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有多种曲式结构,乐段体是基本和最常见的,是由若干个小节形成,具有独特、典型、流畅的特点。最简单的是以一个乐句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上、下两句的单乐段,如“打铃”中的《花》,“童谣”中的《月亮歌》;有上、下两句成呼应关系的如“打铃”中的《乌龟歌》和《哼打铃》。三个乐句组成的非正规乐段,多是由两句式的单乐段发展而构成的,如“伊儿索里”中的《船之歌》第三句是重复上乐句一部分及下乐句而构成的三句式乐段。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体也比较常见,它们多是由单乐段发展而成的复乐段。如“伊儿索里”中的《丰年歌》是由上、下两句的单乐段完全重复而成,《农夫歌》、《阿里郎》中第三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第四句几乎完全重复第二句。
二部曲式的民歌,多数情况是在本敛与后敛之间形成对比而构成A、B段,如《农夫歌》正词部分为四个乐句的完整乐段(A),衬词部分的曲调使用长音符,在节奏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构成两个乐句的单乐段(B),构成A+B模式的单二部曲式。还有一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的民歌,在B段中出现A段的乐句,如《道拉吉》《旧桔梗谣》《江南阿里郎》都属此类。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带后敛的民歌都是二部曲式,有相当数量的民歌,后敛部分的调完全或变化重复本敛的曲调,而为复乐段,如《丰年歌》《五百年恨》《难逢歌》《朴渊瀑布》等。
(2)调式。五声调式是朝鲜族民歌旋律的基础。根据现存民歌中出现的五声调式包括:上平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平调、界面调。按其色彩和功能可分为平调、界面调两大类,虽在表现内容上各有区别,有的轻松、明朗,有的低沉、婉转,但在旋律音程的构造上看都具有共同点。平调以“SO”音为基音而形成五声调式;界面调是以“LA”音为基音而形成的五声调式。这两种调式在朝鲜族民歌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调式系列的核心。在界面调曲中强调商徵两个次主音和下行终止时,把曲子归平调类,强调了商羽两个次主音和上行终止时,归为界面调类。平调类调式音阶一级二级之间是大二度关系,各音阶之间的关系是纯音程和大音程,这样的音乐色彩较为明朗,如《丰收年》《采桑调》《春米打铃》《青春歌》。界面调式的音乐较为含蓄,柔和并稍带有哀怨感,如《捞鱼索里》《哼打铃》《船歌》《五百年恨》等。旋律进行法上都有独特的手法,把完全五度音用三个音连接时不用135、531,而用125、521,强调其主音的二度和四度的连接性质。可以说四度和二度作为重要支柱的旋律特点是朝鲜族民间音乐中最普遍的现象,如《哩哩哩》《月亮》《梦金浦谣》等。
(3)旋律。朝鲜族民歌的旋律是以生活语言音调为基础,旋律线型有下降型和抛物型两种,后者最为普遍。降型旋律线歌曲,始于全曲最高或较高之后,迂回下降至主音,全曲有可能出现几个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如《农夫歌》《宫调头绳》等。抛物线型歌曲的首、尾部分低于中间部分,全曲的至高点大约在全曲的中间或中间偏后,如《划船索里》《舂米打铃》等。
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在旋律音程的构造上常以四度为核心,四度进行经常在歌曲的开始和结束及中间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如《阳山道》《纺车打铃》五度进行通常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曲子中间起衔接段落间的旋律作用,同度进行是最简的进行形态,主要用于情绪和叙述性旋律。至于六、七、八、九、十度大跳,主要在歌词的个别音节上起强调情绪或形成对比之作用,为了使音调引向昂扬、广阔的情感,往往使用八、九度音程,如《阳山道》《宁边歌》等。
朝鲜族民间民歌的旋律既流畅又优美,如《桔梗谣》的旋律,犹如朝鲜族少女身上穿的裙子上的飘带一样,优柔而美丽,一起一伏旋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足以说明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部分的艺术欣赏价值。
(4)节拍、节奏。朝鲜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节奏体系,朝鲜语中称之为“长短”,包括节拍规则、节奏规律,也包括速度、强弱、语调的抑扬以及表示旋律的性格,它是构成朝鲜族民间音乐特有风格的重要因素。节奏是長短的重要表现手段,丰富多彩,生动活跃,别具特色,它是长短的基本形态,同样的12/8 拍,同样的速度,但因节奏的不同,音乐的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同。长短速度变化也会使长短的特性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同样是12/8拍,“中莫里”有的长短是慢速,紧板“中莫里”长短是快速。抑扬是节奏形态高低的重要因素,它同其他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长短所固有的不同物质与气质,它在长短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潮点,它是朝鲜族音乐长短里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不同点。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基本长短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曼长短”、“中莫里”两种,它们都属于行板范围,这点说明朝鲜族群众在歌舞时所喜爱的速度是(行板)。朝鲜族民间音乐就是运用这种复杂而有机的“长短”法来贯穿于旋律之中,使民间民歌更富有动感和活力,使得音乐多变,充分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意愿,表现了节奏的美感。
三、结束语
朝鲜族语言的单词有长音节和短音节之分,语言重音的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 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三拍子是使节奏既有长和短的区别, 又使长与短的对比不失之过分它柔和自然, 符合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
参考文献:
[1]张跃. 黑龙江省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2016.
关键词:朝鲜族;民间音乐;特点
引言
朝鲜人民喜欢跳舞(长鼓舞是他们非常普及的舞蹈),很多民歌的音调和节奏常常和轻盈飘逸的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节奏多属于三拍子体系,38/、34/、68/等等。当然这三拍子节奏与朝鲜的语言也有关系,朝鲜语言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型。朝鲜民歌的曲调装饰音很多,这也是朝鲜歌曲独特的唱法。它常以滑音、喉音、假音、大小颤音来装饰曲调,使曲调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形成特殊的民族风格。
一、朝鲜族民谣的渊源及历史沿革
《三国志·魏书》已记载:高句丽时期在十月各自举行祭天仪式,这时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昼夜饮酒唱谣,这种形式在夫余称迎鼓,高句丽称东盟,那时就开始传唱朝鲜族民谣。如:“劳动谣”、“世袭风俗谣”等,其代表作有《迎神歌》《会苏曲》《墨册谣》。到了李朝时期,朝鲜民族民谣创作进入鼎盛时期,仅有文献记载的民谣就180多首,现在传唱的多数朝鲜民谣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如《青丘永言》《海东歌谣》《歌曲源流》《南冀太平歌》《古今歌集客乐谱》《东歌选》《女唱歌谣》等。1939年李和编、李在郁校注出版了《朝鲜民谣选》《朝鲜童谣选》《朝鲜口传民谣集》。新中国成立之后郑镇玉出版了以南道民歌为基础,兼用新时代音乐创作技法的合唱曲《丰收》。在这之后,抒情歌曲《姑娘的歌》、男女表演唱《干得好》都体现了鲜明的抒情风格和浓厚的民族风格。朝鲜族民间音乐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是它的曲式、调式、旋律、节拍、节奏的特点。朝鲜族民间音乐用它独有的方式和表现手法,表现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爱情、风俗,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些作品从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上看,不仅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很强的社会价值。
二、朝鲜族民间音乐形式特点
朝鲜族民间音乐的曲式、调式、旋律、节奏、节拍等形式及表现的体裁内容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具体地表现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形式上包括四个方面。
(1)曲式。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有多种曲式结构,乐段体是基本和最常见的,是由若干个小节形成,具有独特、典型、流畅的特点。最简单的是以一个乐句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上、下两句的单乐段,如“打铃”中的《花》,“童谣”中的《月亮歌》;有上、下两句成呼应关系的如“打铃”中的《乌龟歌》和《哼打铃》。三个乐句组成的非正规乐段,多是由两句式的单乐段发展而构成的,如“伊儿索里”中的《船之歌》第三句是重复上乐句一部分及下乐句而构成的三句式乐段。四个乐句组成的乐段体也比较常见,它们多是由单乐段发展而成的复乐段。如“伊儿索里”中的《丰年歌》是由上、下两句的单乐段完全重复而成,《农夫歌》、《阿里郎》中第三句为第一句的变化重复,第四句几乎完全重复第二句。
二部曲式的民歌,多数情况是在本敛与后敛之间形成对比而构成A、B段,如《农夫歌》正词部分为四个乐句的完整乐段(A),衬词部分的曲调使用长音符,在节奏上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构成两个乐句的单乐段(B),构成A+B模式的单二部曲式。还有一种带再现的二部曲式的民歌,在B段中出现A段的乐句,如《道拉吉》《旧桔梗谣》《江南阿里郎》都属此类。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带后敛的民歌都是二部曲式,有相当数量的民歌,后敛部分的调完全或变化重复本敛的曲调,而为复乐段,如《丰年歌》《五百年恨》《难逢歌》《朴渊瀑布》等。
(2)调式。五声调式是朝鲜族民歌旋律的基础。根据现存民歌中出现的五声调式包括:上平调、平界面调、下界面调、平调、界面调。按其色彩和功能可分为平调、界面调两大类,虽在表现内容上各有区别,有的轻松、明朗,有的低沉、婉转,但在旋律音程的构造上看都具有共同点。平调以“SO”音为基音而形成五声调式;界面调是以“LA”音为基音而形成的五声调式。这两种调式在朝鲜族民歌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调式系列的核心。在界面调曲中强调商徵两个次主音和下行终止时,把曲子归平调类,强调了商羽两个次主音和上行终止时,归为界面调类。平调类调式音阶一级二级之间是大二度关系,各音阶之间的关系是纯音程和大音程,这样的音乐色彩较为明朗,如《丰收年》《采桑调》《春米打铃》《青春歌》。界面调式的音乐较为含蓄,柔和并稍带有哀怨感,如《捞鱼索里》《哼打铃》《船歌》《五百年恨》等。旋律进行法上都有独特的手法,把完全五度音用三个音连接时不用135、531,而用125、521,强调其主音的二度和四度的连接性质。可以说四度和二度作为重要支柱的旋律特点是朝鲜族民间音乐中最普遍的现象,如《哩哩哩》《月亮》《梦金浦谣》等。
(3)旋律。朝鲜族民歌的旋律是以生活语言音调为基础,旋律线型有下降型和抛物型两种,后者最为普遍。降型旋律线歌曲,始于全曲最高或较高之后,迂回下降至主音,全曲有可能出现几个起伏,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如《农夫歌》《宫调头绳》等。抛物线型歌曲的首、尾部分低于中间部分,全曲的至高点大约在全曲的中间或中间偏后,如《划船索里》《舂米打铃》等。
朝鲜族的民间音乐在旋律音程的构造上常以四度为核心,四度进行经常在歌曲的开始和结束及中间部分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如《阳山道》《纺车打铃》五度进行通常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曲子中间起衔接段落间的旋律作用,同度进行是最简的进行形态,主要用于情绪和叙述性旋律。至于六、七、八、九、十度大跳,主要在歌词的个别音节上起强调情绪或形成对比之作用,为了使音调引向昂扬、广阔的情感,往往使用八、九度音程,如《阳山道》《宁边歌》等。
朝鲜族民间民歌的旋律既流畅又优美,如《桔梗谣》的旋律,犹如朝鲜族少女身上穿的裙子上的飘带一样,优柔而美丽,一起一伏旋律朗朗上口,优美动听,足以说明朝鲜族民间音乐旋律部分的艺术欣赏价值。
(4)节拍、节奏。朝鲜族民间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节奏体系,朝鲜语中称之为“长短”,包括节拍规则、节奏规律,也包括速度、强弱、语调的抑扬以及表示旋律的性格,它是构成朝鲜族民间音乐特有风格的重要因素。节奏是長短的重要表现手段,丰富多彩,生动活跃,别具特色,它是长短的基本形态,同样的12/8 拍,同样的速度,但因节奏的不同,音乐的表现也有明显的不同。长短速度变化也会使长短的特性发生一定的变化,如:同样是12/8拍,“中莫里”有的长短是慢速,紧板“中莫里”长短是快速。抑扬是节奏形态高低的重要因素,它同其他的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各种长短所固有的不同物质与气质,它在长短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高潮点,它是朝鲜族音乐长短里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音乐的不同点。在朝鲜族民间音乐的基本长短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曼长短”、“中莫里”两种,它们都属于行板范围,这点说明朝鲜族群众在歌舞时所喜爱的速度是(行板)。朝鲜族民间音乐就是运用这种复杂而有机的“长短”法来贯穿于旋律之中,使民间民歌更富有动感和活力,使得音乐多变,充分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意愿,表现了节奏的美感。
三、结束语
朝鲜族语言的单词有长音节和短音节之分,语言重音的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 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三拍子是使节奏既有长和短的区别, 又使长与短的对比不失之过分它柔和自然, 符合朝鲜族语言的自然美。
参考文献:
[1]张跃. 黑龙江省朝鲜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