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师德、心理素质,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师德 专业技能 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担。那么作为历史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笔者认为,
应具备以下四大基本素质:
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想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之成为学生的表率。因为师德在整个教师素质中处于统帅地位,是灵魂。教师的品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作风正派,情趣高雅,胸襟宽广,这样,学生就会由尊敬、爱戴老师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觉悟,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师首先要具备合格的历史水平,它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历史知识体系的把握,以及基本的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从学历上讲,目前初中教师应不低于大专文凭,高中教师不低于本科文凭。其次,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的知识,这对教好新教材,提高学生能力都是重要的,因为现在的高考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即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能力。再次,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育法知识。尽管师范院校都已开设过这些课程,但这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要经常了解国家的国情、大政方针、教育政策,法规,特别是历史教学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知识不是一蹴而就或单纯的学历达标就够了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期的积累,是一个永停止的过程。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吸收创造,才是人生和职业的成功与欢乐。
(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力求生动、准确、逻辑性强,并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而且尽可能口语化。声音适度、悦耳;板书清晰、工整、美观大方,有条理。
2.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3.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应熟悉大纲要求,全面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DVD、电脑、摄(放)像机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不仅可以省去板书的麻烦,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容纳的图片、声音、视频、地图等带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5.学法指导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不仅是想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研究,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尤其是"差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其中包括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感等),授学生以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6.组织第二课堂的能力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著作,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纪念馆等。有机地结合教学,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板报,历史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活动无疑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历史的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有。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应能设计出科学性强、反映教学实际、体现学生能力的质量较高的练习、试卷;能有针对性地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系统考核,并能有效地控制题目的难度、区分度,提高试题的效度;能恰当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知识的疏漏要适时追加纠正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科研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研究。不应该只顾埋头教书,因此,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专题和教改实验专题,善于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理论经验。另外,教师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信息,开展与校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了解历史教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改进、提高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三、要有健康的体魄
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的基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艰苦而繁重的脑力劳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
点,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教师如果没有良好体魄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身体素质的修养,除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抽烟、不酗酒、早睡早起以外,还要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使自己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必不可缺少的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学生成长中都有过无知和过错,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见,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严格地要求和真诚地爱护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有稳定的情绪,经得起挫折、磨难。决不能带着情绪去上课、去管理学生。任何不稳定的情绪,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最后教师要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不断追求事业的新成就。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四体"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师德 专业技能 心理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素质教育的高质量,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担。那么作为历史教师,怎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呢?笔者认为,
应具备以下四大基本素质:
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要想成功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之成为学生的表率。因为师德在整个教师素质中处于统帅地位,是灵魂。教师的品德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作风正派,情趣高雅,胸襟宽广,这样,学生就会由尊敬、爱戴老师而发自内心地主动接受教育,进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和觉悟,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二、要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中学历史教师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的知识结构
历史教师首先要具备合格的历史水平,它包括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历史知识体系的把握,以及基本的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从学历上讲,目前初中教师应不低于大专文凭,高中教师不低于本科文凭。其次,历史教师要有丰富的地理、政治、文学等学科的知识,这对教好新教材,提高学生能力都是重要的,因为现在的高考特别强调综合能力,即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能力。再次,历史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历史教育法知识。尽管师范院校都已开设过这些课程,但这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要经常了解国家的国情、大政方针、教育政策,法规,特别是历史教学法,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知识不是一蹴而就或单纯的学历达标就够了的。它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期的积累,是一个永停止的过程。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吸收创造,才是人生和职业的成功与欢乐。
(二)较强的教学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特别是上课的时候力求生动、准确、逻辑性强,并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而且尽可能口语化。声音适度、悦耳;板书清晰、工整、美观大方,有条理。
2.课堂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合理分配使用课堂教学时间,科学地分配知识的密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3.处理教材和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师应熟悉大纲要求,全面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切实、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幻灯机、投影仪、DVD、电脑、摄(放)像机等。多媒体的教学设备不仅可以省去板书的麻烦,节省课堂时间,而且可以把传统课堂教学很难容纳的图片、声音、视频、地图等带入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5.学法指导能力
教师的任务是不仅是想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研究,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尤其是"差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其中包括心理上的障碍(如自卑感等),授学生以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6.组织第二课堂的能力
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指导学生在课下阅读一些历史方面的著作,去参观一些名胜古迹、纪念馆等。有机地结合教学,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板报,历史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这些活动无疑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历史的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有。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应能设计出科学性强、反映教学实际、体现学生能力的质量较高的练习、试卷;能有针对性地对所教的知识进行系统考核,并能有效地控制题目的难度、区分度,提高试题的效度;能恰当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对知识的疏漏要适时追加纠正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科研能力
中学历史教师应注重教学的研究。不应该只顾埋头教书,因此,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专题和教改实验专题,善于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理论经验。另外,教师应及时了解国内外教改信息,开展与校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了解历史教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开阔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改进、提高自身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
三、要有健康的体魄
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其他各项素质的基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艰苦而繁重的脑力劳动。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
点,需要教师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教师如果没有良好体魄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身体素质的修养,除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抽烟、不酗酒、早睡早起以外,还要学会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使自己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
四、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教师必不可缺少的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学生成长中都有过无知和过错,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见,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严格地要求和真诚地爱护每一位学生。其次要有稳定的情绪,经得起挫折、磨难。决不能带着情绪去上课、去管理学生。任何不稳定的情绪,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最后教师要保持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理,不断追求事业的新成就。
总之,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四体"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