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美学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侘寂美学的起源与影响力,探索侘寂美学在室内环境中的设计应用得以广泛普及的深层原因,找出其与当代审美情感相符合的特点。通过研究世界著名设计师们对于侘寂的理解和对于侘寂美学在空间中的运用,并结合侘寂美学与禅意的相互关联性,研究侘寂美学在室内空间中的具体设计应用方法,为室内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侘寂美学;室内设计;旧房改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0 引言
  “侘寂美学”作为日本三大美学之一,不仅帮助人们挣脱了物质的枷锁,还实现了心灵思想的洒脱和精神自由。侘寂的美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含蓄之中,超越时间,历久弥新。如果将侘寂中的精髓理解透彻,悟出它与禅意的关系,将这种禅意带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中,那么这个空间将充满高级感和韵味,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的装饰就能达到“无中万般有”的境界。
  1 侘寂的起源与影响[1]
  1.1 侘寂的起源
  侘寂,一种以接受短暂和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侘寂一词在屈原《楚辞离骚》中出现过:“性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此处的“侘傺”是失意的意思。而后其流入日本,与日本的禅宗文学相结合,演变出新的美学,也就是如今的“侘寂”。
  “侘”有简单朴素之意,日本哲學家久松真一曾解构“侘”为七种元素:不均齐、简素、枯槁、自然、幽玄、脱俗、静寂。“寂”与汉语中的寂寞意义不太一样,最初指的是事物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劣化的过程。由于日本哲学一脉相承的悲观之美,其逐渐演变成一种岁月时光赋予事物的痕迹,并达成一种旧物之美的意味。
  1.2 侘寂的影响力
  文化的起源来自中国的汉唐两代,它追求灵魂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不依赖外部的美感。如今,这种“侘寂”的美在世界范围内已广为流传,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追求简单到复杂,再回归基础,追求自然之美的设计理念也符合时代要求——绿色环境和绿色建筑所倡导的环保意识是建筑业和现代设计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侘寂美学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影响着世界所有的设计师们。著名的“设计减法”理论就是指设计不必苛求完美,可以适当留白[2],交给使用者来补全。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认为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是人类未来应该考虑的做法。侘寂美学的流行使得很多消费者开始思考什么样的设计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设计,什么样的生活品质才是想要追求的生活,这是对消费市场上符号化消费定义的一次否定反思。我们不难看出侘寂风在室内设计的运用满足了消费者的几个心理因素[3]:
  诉求一:栖息。这是任何设计美学都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就如同丰臣秀吉逃离了朝室,躲避在千利修的茶室寻求精神宁静一样,沉浮于都市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同样也需要可以逃离的场所,拥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平衡身心、净化灵魂的地方。
  诉求二:感受美。这并不是单纯地追求色彩绚丽或是单体家具的艺术性,而是更加注重整体室内空间的意境。加深对侘寂的了解后,您会发现“藏巧露拙”是一种类似于大智若愚的美。在这样的设计中,往往很难去捕捉单独发光的耀眼和极具有个性化的物品。所有的物品都具有简单朴素的美感,它们彼此融合并且相互衬托,没有主次之别,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创造一个简单又舒适的环境,减少家庭用品带给消费者的心理压力和疏远感,让空间使用者身心愉悦。
  诉求三:新实用主义。当代年轻人有主见,对于审美更是有自己的见解,他们大多不在乎世俗的眼光,适不适合自己才是他们的判定标准。
  2 侘寂与禅[4]
  “侘寂”是日本的古典文艺美学之一,而侘寂的境界通常可以看作三重。
  第一重,寂声,字面意思上是声音的寂静,但是实际上并不单单是没有声音,追求的是感觉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重,寂色,字面意思是指单调的颜色,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单调,而是整体色调的纯净。侘寂的颜色通常是整体朴素的,“寂色”类似于陈旧的颜色,但是这种“旧”不是贬义词,而是侘寂独有的美。大多是物体本身具有的颜色,或是在时间侵蚀之下,慢慢产生的“变色”,使人感受到时光流逝,跳脱出物质的束缚。
  第三重,寂心,字面意思是指心灵的孤独,而且这种孤独确是主动的,这也是侘寂最难的一点。有了“寂心”便可逃脱物质世界的掌控,主动控制自我的情绪。即使世界嘈杂浮躁,在主观上自己也能够“闹中取静,遗世独立”。
  侘寂也被引入禅宗佛教,衍生出了以“无中万般有”为核心的禅宗思想,意思是在去掉了所有复杂的装饰后,才能以最简单的空灵之态来表达的禅意。而这与设计语言中的“少便是多”不谋而合,所以侘寂的“禅意”往往体现在少量装饰的细节处。
  3 侘寂在室内环境的设计运用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从小受日本侘寂美学和禅宗文化的影响,所以设计的作品中大多都会营造出充满侘寂美学的意境。2010年隈研吾在上海设计的“上下”精品店(见上图),在塑造空间时大量地运用了三维白色聚碳酸酯,使整个空间不仅像一个溶洞,更充满了柔软的质感,又如同天然形成的白岩石,当人们进入该空间,会感到无比放松与舒适。
  他的作品不仅没有强迫顾客驻足的视觉感受和体验感受,而且当观者进入其中时,仿佛进入了云海深处,安静平和的意境能够让人享受片刻的逃离世俗之感。在他的设计下,每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单品,放在一起却能营造出统一和谐的氛围,体现出对人文、环境的尊重。
  3.1 原生态的质感与色彩
  侘寂趋于一种冷淡的折中主义,侘寂风通常会将微水泥、美术涂料、硅藻泥等当作原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质感和中性色调,能使空间环境更显朴素。例如用无光泽的表面替换有光泽的表面,并以简单的方式替换豪华,正确体现侘寂的质地。这样运用材质可以制成不同的墙体纹理,以斑驳的墙面营造出时间感,宛如抛光时间,散发出斑驳暗淡的质感。而材料的应用同时也体现在“环境色彩”上,自然色系成为侘寂主体,排除强烈的撞色,纯净的色调才是侘寂风的精髓,例如大地色系、米色和高级灰色是通常会使用的颜色。侘寂风也通常保留物体随时间流逝所传达的颜色,为黑色、淡褐色到黑褐色,又或是不同层次的灰色,仿佛枯萎的颜色却又透露着安静祥和,使人安心。   3.2 自然的布局与界面
  美国作家莱昂纳德可瑞恩曾经提出:“侘寂是不完美、无常和未完成的事物的美。它是审慎而谦逊的。美丽也是一种非常规的美丽。”与传统布局中强调对称不同,侘寂则主张“不对称”的空间布局,表现出不对称但包容的美。空间的布局简单又随意,满足了最基本的功能要求,并保持布局尽可能“空”,展现了侘寂风格中的自然之美。
  在界面设计上,侘寂风通常遵循“解构设计”的原则,使用分解的概念来叠加和重组组件,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分散但统一的不确定性。侘寂风的设计为了削弱了空间中散布的线条和表面的感觉,让空间在视觉上更柔软和纯净,会大幅使用弯曲面,界面重组并叠加了各种角度的曲面,以呈现出优美的弧线。例如,顶表面上的弧形和墙壁上的拱形门在视觉上呈现出平滑感,这与常规设计里直线形状的刚性过渡不同,所以侘寂风能够表现出更加优美的视觉形象。
  3.3 恰到好处的留白
  侘寂的空来自空间的“空”—自由的布局、舒缓的曲面。“寂声”“寂色”“寂心”的空间氛围可以更好地烘托空间形态。侘寂中的空更像是减法设计,将空间的视觉焦点集中在一件或几件事物上,从而创造出空间的极简之美[5],为建筑物与人提供适当的留白。留白的“白色”空间不仅是虚空间的一种形式,而且是栖息于空间中的人的心灵放松,它不提倡虚无的形式感,而是提倡更自由的精神体验。
  3.4 天然独特的软装
  侘寂风格特有的审美要求其软装配置需要满足具有自然感和手工感的生态要求。原木、藤制编织产品和亚麻制品都是侘寂风格软装饰中常用的元素。具有手工艺感的陶器和陶瓷工艺品也是侘寂风中必不可少的软装饰品。一些“有多年经历的老物件”可以在侘寂风的装饰中发挥出更佳的作用,会使空间装饰具有更强烈的历史与岁月沉淀的感觉。
  3.5 温暖的灯光氛围
  照明在众多设计元素中是一种灵活且分层的设计元素,作为空间中最重要的“催化剂”,照明在侘寂风的设计中也非常重要[6]。侘寂照明大部分为暖光源,在低色温之下,室内气氛会呈现安静朦胧的感觉。在灯具的选择中,木材、磨砂和隐藏式光源通常是照明设计的首选。在照明的设计方式上可以参考“无主灯设计的简约风格”,在間接照明中隐藏的光源能够配合界面更好地烘托留空间,也非常适合自然质朴的环境氛围。在整体简洁柔和的基调上,运用局部重点照明,渲染光的层次,色温较低的点光源在空间中可营造出更加舒适的情感氛围[7]。
  4 侘寂风室内设计的未来走向
  目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是人与自然结合,但是又不能失去个性,这些要素与侘寂风的运用特点十分相近,可见侘寂美学是十分符合当代室内设计需求的,尤其在房屋紧张的一二线城市,完全可以将侘寂美学运用到废旧房屋的改造设计当中,尝试去“使用旧物”,比如将一些旧罐子、粗糙的亚麻布,当作艺术品一样排列,并留出一定的空隙,可能“侘寂美学”的“感觉”就有了。合理地保留原有的旧家具可以给空间带来故事感,一些小的家具尽量使用亚麻织物或者手工编制制品[8-9]。重要的是关于盆景的摆布与选用,尽量避免选用绿植,因为与侘寂美学并不是很融洽,可以采用枯枝和残木来表达,以枝为主。
  或许不久的将来,侘寂会成为大众接受的设计美学。因为侘寂风很大的特色就是“空”,类似于“极简主义”,倡导“少即是多”,在很多选择上都可以作取舍,对于充满个性的年轻一代来说,他们可以选择更多方式的组合,拥有各种预算的装饰方式,能让室内空间的软装充满无限的可能性。而在各种小家具小物品的挑选搭配上,又能体现出每个人对侘寂美学的理解,充分发挥了空间主人的主动性与参与感,这样设计出来的空间不仅是具有美感的,也是舒适的[8-9]。
  5 结语
  从历史层面看,侘寂美学不仅历史十分悠久,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且与室内设计相辅相成,在室内设计的声光色中都有直接的体现;从现代角度看,在侘寂美学的带领下,室内设计营造的氛围也是静谧且充满禅意的,符合当代人逃离喧嚣、寻求心灵居所的需求,与许多旧屋改造的项目相得益彰,完美符合室内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艺潇.侘寂美学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与渗透[J].江苏建筑,2018(05):19-22,27.
  [2] 赵佳琪.“空无一物”的设计[N].中国美术报,2016-06-13(021).
  [3] 盛贤,王玮.侘寂美学在生态家居设计的运用研究[J].设计,2019,32(15):109-111.
  [4] 梁晶,邱天语.禅宗美学在当代茶馆格调营造中的再现与转译[J].艺术百家,2020,36(06):190-196.
  [5] 邹涛,时昀.极简主义与侘寂美学的比较研究[J].设计,2018(09):48-49.
  [6] 孟美雪,蒋晖.浅谈光影在室内装饰中的设计表达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7):114-115.
  [7] 李英豪,耿涛.住宅空间中的无主灯照明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20,33(23):83-84.
  [8] 韩甜甜,厉群,吴梦倩.绿植在室内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以锦绣花园116幢别墅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92-93.
  [9] 孟美雪,梁晶.苔藓植物在室内造景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6):69-70.
  作者简介:沈耀(1999—),男,江苏南通人,本科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房华(1978—),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室内空间与生态设计。
  陈子奕(2000—),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其他文献
华中鲁艺是一所在战火中诞生的艺术学府,其感战争之所需、发文艺之先声、走群众之路线,培养了一大批革命文艺干部人才。受战争所限,华中鲁艺的创办时间不长,但它以新的名词、不变的精神、更迭的教育理念启示后人。经历史梳理,其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在延续的基础上作出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华中鲁艺教育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坚持文艺为大众服务,培养文艺人才,可视为艺术教育者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仍具有传承价值,为进行新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现实基础。
摘要:早期中国电视剧的人物角色都有着较为严重的脸谱化现象,是“好”是“坏”,为“主”为“次”,极其容易分辨。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去除脸谱化。时至今日,观众对主角或者说所谓好人的审美逐渐疲劳化,开始转向对配角的审视,并渐渐喜欢上配角。而编剧也开始审视自身对好人刻板印象的刻画,逐渐打破惯有思维,开始对配角形象进行更加饱满鲜活的塑造,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产生“配角吸引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的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参与主体的逐渐多元、新媒体等宣传方式的出现,文化研究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做出改变。混合式教学是教师和课程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教学过程的特点,分阶段优化组合多种教学资源形成的教学模式,它能够适应文化研究课程改革的需求。本文以大连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和传播为例,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文化研究课程改革中的有效性。
摘要:在年轻化、快餐化等社会潮流的裹挟下,快时尚产业蓬勃发展,而随着时尚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不调和度趋高,“可持续时尚”议题及更具环境友好度的慢时尚也逐渐由边缘向中心转移。在快与慢之间,传统时尚品牌不得不在设计与营销策略上由进军快时尚转向慢时尚再到进行快与慢融合的尝试。当代时尚品牌应在顺应快时尚时代潮流、承接慢时尚发展趋势、寻找快与慢的平衡点间方面,通过设计创新以谋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快
摘要:苗绣产业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子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发展速度、规模、生存空间等呈衰落态势,可持续发展面临重重挑战。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贵州苗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针对贵州苗绣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创新性地提出其在乡村振兴起步阶段发展壮大的对策建议,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助推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贵州苗绣产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
成都市三环路绿道及休闲游憩景观的建设发展迅速,让城市有了新的面貌,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新的体验,能让人们在一种更加绿色低碳的空间中游憩、生活。本文对成都三环路绿道系统进行空间结构、景观功能、低碳可持续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基于休闲游憩景观的成都三环路绿道系统设计的策略。希望此次研究能给其他城市的绿道发展休闲游憩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多,地方普通高校开始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人才培养方向的改变,导致教学模式急需调整。本文通过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与学科竞赛的分析研究,提出一轴(竞赛驱动)、两点(教师和学生)、多核心(企业参与、社会评价、师生互评)多维度教学模式。该模式的提出,首先,确定了学科竞赛在课程实践中的核心地位,保证了实践环节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其次,明确了
摘要:近年来,中国动画迅速崛起,涌现出许多优秀院线动画电影,频频刷新票房纪录,但其衍生品的开发营销却严重滞后。衍生品虽然是整部动画作品的附属品,是整个动画产业链中最末尾的一环,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其利润收入可以反哺动画产业,促进动画核心产业的再创作。本文从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分析盲盒的开发及营销模式,结合国产院线动画衍生品开发现状,归纳并提出建议为国产院线动画衍生品的开发及营销提供借鉴,以提高国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一批人享受到了数字红利,在互联网风口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让一部分人被数字时代抛弃。这类弱势群体面临着数字鸿沟,经历着种种现实困境,成为被社会边缘化的底层社会群体。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可以改变网络空间中弱势群体现状,为弱势群体赋能,从而让互联网红利惠及大众。  关键词:社交媒体;弱势群体;现实困境;赋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