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试错”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的应用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步骤,谨记实验注意事项,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实验后果.但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学生可以反复“试错”,在近乎真实的虚拟情境中感受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基于此,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实验为例进行实验注意事项与试错结果的梳理.以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酒精灯的使用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为例进行试错教学的应用分析,发现在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试错”教学,能在树立学生安全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其他文献
结合超星学习通和微信公众号自建便携式无机化学实验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生的移动阅读习惯,构建了一种信息技术辅助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结合实验课前预习检测、实验课中的讨论和实验课后的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帮助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缺少慕课的地方高校进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易操作的方法.
为了实现氢键的“可视化”,加强本科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系统地设计了低共熔溶剂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综合型教学实验,并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形式对该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从实验方案设计、配体的选择、低共熔溶剂的配制及苯甲醇的萃取分离一体化的实验设计,可以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现象,“看见”氢键的存在.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利于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面对化学实验探究问题无从下手的情况,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这一类探究实验为例,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解决“物质分离与提纯”探究实验的一般思路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支架式教学思想,以“北京大学有机化学实验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为依托,探索了混合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以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实验为例,通过确立目标、分析学情、分解任务、搭建支架、教学实施、评估反馈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知识与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实验信心.
确定加强一体化设计、加强理论指导、发掘思政元素和全员共建资源的改革思路.建设由纸介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组成的立体化教材,基于立体化教材建设SPOC,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课前导学、课中内化和课后强化等3个信息化教学环节,系统地构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路径.同时重视教学反馈,持续更新立体化教材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相长,为“三教”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针对远程教学、在线教育暴露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有机融合网络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网络实时辅导3种教学方式,从在线课程建设、网络实时教学、学习考核评价和辅助性教学管理等4个方面进行具体设计,构建了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所构建的教学模式切实可行,能突破传统远程教学的局限,显著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高于一般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为详细了解京西生态涵养区日照情况,利用北京市门头沟、斋堂两个国家气象站1975–2019年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日数、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京西生态涵养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各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975–2019年间,京西生态涵养区年、月、日日照时数均呈西部山区多、东南平原少的特征,且两站日日照时数呈显著相关性,约80%的差值在?2~2 h范围.其中月均日照时数峰值出现在4–5月,谷值出现在11–12月,6月、9–10月减
以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为例,从在线教学技术、教学设计等方面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模式与方法,对比分析了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缺点.实践表明,与线下教学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在线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达成.
分析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离子平衡”主题内容,通过学生前测发现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认识存在着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构建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离子平衡认识模型的方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类型、丰富认识角度、形成认识思路,从而使学生对主题内容的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通过后测,分析了教学效果,进行了教学反思,为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认识模型建构教学提供参考.
药物化学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药物化学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对提高药学拔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推动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药物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药物化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