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城市和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城市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中形成新动力,成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的城市外交既存在着发展的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山西省属于内陆地区,在对外交流方面缺乏类似于沿海地区的先天地理位置优势,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通过对山西省城市外交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其他资源型省份发展城市外交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球化;城市外交;国际友城;山西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135-03
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也越来越活跃,国际交往主体也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城市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必须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外交在中央总体外交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对接国家的对外战略,使城市外交成为国家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方式。
(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间的联络不停地在增强,全球规模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人类也不停地发展,并拥有了全球意识,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彼此依存。随着全球化势力的扩张,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关注其发展,一时间引发了大规模的研究热潮。
随着新金融市场的形成、银行和出口加工区的出现,世界变得更加一体化,跨国公司不断崛起,新的国际分工也逐渐出现。而城市则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表达地,某些城市甚至已经承担了新的全球功能,超越了城市之前所扮演的传统角色。在此背景下,城市也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所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实现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城市外交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可金在《城市外交》一书中发表了大量文章,认为城市外交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此外,他还对城市外交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阐释,并提出了“嵌入式”外交的概念。为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进程中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功能,城市的外部行动应嵌入国家间的关系中,从而扩大国际制度体系。现如今,将城市外交纳入对外关系已成为多层次外交的一部分。
城市外交现象,最早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的外交活动表现在外交谈判、代表团互访、召开会议、签订条约等方面,逐渐产生了制度化的城市外交系统。
二战结束后,随着电子通信技术、交通、传媒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外交开始蓬勃发展。以“友好城市”为形式的城市外交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冷战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与世界133个国家建立了2 258对友好城市关系,成为世界上拥有正式友好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官网)。
二、城市外交的形式和职能
(一)城市外交的主要形式
当前的城市外交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双边的国际友好城市,第二种是多边城市外交。友好城市关系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或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或是出于寻求经济贸易合作的需求。总的来看,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全球化进程中连接地方与全球的重要桥梁纽带,为世界各国城市间加强商业和文化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城市外交的主要职能
1.经济职能。城市外交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招商引资。资金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资金短缺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城市外交可以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经济贸易合作,招商引资,来实现双赢,拉动城市以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城市外交经济职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科技、人才、经贸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城市采用人才和科技交流,比如合办培训班、输送留学生等方式,用科技来引领城市发展。
2.政治职能。城市外交一定程度上是官方交往的延续与补充,利用其交往渠道广、方法灵活的优势,更有效地开展与其他国家城市的友好城市来往,通过彼此之间的共同协作与交流,可以促成两国之间的友好城市关系,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同时,城市外交也可以参与到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上来。全球性问题规模超越了一国国界,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市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行为主体之一,能够调动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调动各国城市的共同合作,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3.文化职能。城市交往促进了各个国家与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友好城市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因为其交往渠道广、方法灵活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起来。把外国文化“请进来”,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文化添彩添色;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能够向世界推广和弘扬东方的优秀文化,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三、山西省国际友城外交现状
(一)发展历程
山西省的国际友城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牟田市与大同市缔结了山西省第一对国际友城关系,经过38年的发展,山西已与42个国家的94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与23个国家的30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14个国家的16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截至目前,山西省的市级友好城市有31对,友好合作伙伴有54对;县级友好城市有6对,友好合作伙伴有10对(山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网站)。国际友城虽为山西省外事工作提供了重要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但若对比一下其他省份,可以看出,虽然山西省国际友城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作用不明显。要想更好地促进山西省国际友城的发展,深化山西省的对外开放,对山西省国际友城交往问题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模式
1.服务国家模式。在1981年山西省与日本大牟田市建立了第一对国际友城关系,但是山西省最初与日本的交往是出于国家大战略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属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特殊时期,为了和缓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先从民间入手,以民间外交来促进官方外交,通过方式灵活的民间外交来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创造有利的条件。当时,山西省的城市外交便是以服务国家为基本目的一种模式。
2.产业引导模式。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通过以煤会友来增强与各国之间的共同协作与交流。2019年,中国(山西)国际煤机合作洽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出席了此次会议。在此会议之前他曾经带队去访问德国,在这期间,欧洲企业就与山西省的某些企业达成了多个合作协议,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骆惠宁访问法国,山西省的企业也与其达成了新的合作项目,取得新的合作成果。德国布朗公司和海瑞克公司与山西达成合作,分别在山西成立布朗(中国)公司和在山西建厂;山西也与美国久益环球将与集团公司进行了技术与合资的合作,发挥山西的煤矿优势,研发煤机装备。同时,山西省也与英国雷波公司达成合作,与山西省集团企业共同研究开展智能泵站技术。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产业的引导,为山西省的城市外交提供了更好的合作平台和投资机遇,为山西省提供了产业引导的发展模式。
(三)存在问题
山西省属于内陆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地貌是属于山地高原,导致交通不便。不比沿海地区,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山西省的地理位置较差。同时,山西现阶段的转型发展,受经济增速钝化、经济结构失街、区域发展失调、转型升级困难、城乡地域统筹缺失等现实问题困扰。其对外开放的内容与质量还落后于发达省区。发展路径单一,对外贸易交流活跃度欠佳,整体开放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其根源在于,山西在中国整体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定位模糊,视野局限,融入国家战略的方式,路径缺乏方向性与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力度与动力不足,从而出现国家战略对接困难、政府与市场配合失衡、全球化时代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观念与行动不契合、宏观政策与微观实施落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的症结与问题。
四、推动山西省及国家城市外交发展的建议
第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首先,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城市在国家外交策略中的功能地位和重要作用。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倾心打造,借以统筹全局,推动整体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鲜明的未来导向和现实意义。其目标是在高层次、宽领域、大范围的视野下,将国际、跨区域、区域内部、省际、经济带、城市间、城市内部空间与城镇带重新组织和糅合,通过开放性、互补性、相容性、整体性、动态性的塑法和互动,将建设繁荣富强“中国梦”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融合在一起。这一构建和互动的过程对于每个城市而言,不仅是探索转型经验的难得机遇,也是实践发展理念的理和平台,同时也在为山西省“对外开放新高地”使命赋予重大的时代内涵和全局性战略意义。
第二,丰富城市外交方式。当前我国的城市外交方式单一,在外交方式上要采用发扬有效手段,推广城市间友好城市联合体的建设。旅游业是促进城市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要积极推进旅游合作项目,加强城市之间的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同时,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合作。此外,还要学会运用科技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市外交不能只局限于线下交流,要实现城市外交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充分利用科技以及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外交的全方面发展。
第三,倡导中部区域协同对外开放。倡导中部区域协同对外开放,提升中部区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目标在于实现中部区域范围内的“五通”,使中部区域成为集智力、物力、财力、信息、数据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在其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在此背景下,需要有开放型的经济平台来建立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政策对接,开辟项目合作机制,探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有秩序地进行国际和地区合作,实现中部区域地方平台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使得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在区域内充分流动,完成产业和资本的有效合理配置,最终形成合理产业布局。
第四,加大主体参与力度。城市外交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甚至公民个体等多种社会力量都应参与到城市外交中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政府方面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城市外交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交往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集团也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贸易合作,公民个人包括海外华侨、海外留学生等也要积极参与到城市外交建设中来,共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努力。
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外交既要遵从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也要遵循城市外交发展的规律,从国家和城市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将两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在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這“五通”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外交上拥有了发展新机遇。在这种形势下,应发动多方的力量,在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视、城市的自身建设与民众的积极参与下,共同推动城市外交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维,赵可金.城市外交的内陆模式——以“一带一路”中的中国内陆城市为例[J].国际观察,2017,(1):69-83.
[2] 陈楠.城市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契合、战略对接与机制创新[J].国际展望,2018,(1):70-85.
[3] 陈维.中国城市外交:理念、制度与实践[J].公共外交季刊,2017,(2).
[4] 赵可金,陈维.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J].外交评论,2013,(6).
关键词:全球化;城市外交;国际友城;山西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9-0135-03
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合作也越来越活跃,国际交往主体也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城市外交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必须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外交在中央总体外交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对接国家的对外战略,使城市外交成为国家融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方式。
(一)全球化的时代背景
关于全球化的概念,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间的联络不停地在增强,全球规模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人类也不停地发展,并拥有了全球意识,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彼此依存。随着全球化势力的扩张,各个领域的学者都开始关注其发展,一时间引发了大规模的研究热潮。
随着新金融市场的形成、银行和出口加工区的出现,世界变得更加一体化,跨国公司不断崛起,新的国际分工也逐渐出现。而城市则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表达地,某些城市甚至已经承担了新的全球功能,超越了城市之前所扮演的传统角色。在此背景下,城市也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角色。所以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事务,实现城市的进步和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城市外交的重要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赵可金在《城市外交》一书中发表了大量文章,认为城市外交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必然过程。此外,他还对城市外交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阐释,并提出了“嵌入式”外交的概念。为了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双重进程中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功能,城市的外部行动应嵌入国家间的关系中,从而扩大国际制度体系。现如今,将城市外交纳入对外关系已成为多层次外交的一部分。
城市外交现象,最早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的外交活动表现在外交谈判、代表团互访、召开会议、签订条约等方面,逐渐产生了制度化的城市外交系统。
二战结束后,随着电子通信技术、交通、传媒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城市外交开始蓬勃发展。以“友好城市”为形式的城市外交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冷战后,全球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外交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国已与世界133个国家建立了2 258对友好城市关系,成为世界上拥有正式友好城市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官网)。
二、城市外交的形式和职能
(一)城市外交的主要形式
当前的城市外交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双边的国际友好城市,第二种是多边城市外交。友好城市关系的形成有各方面的原因,或是基于地理位置的接近,或是出于寻求经济贸易合作的需求。总的来看,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全球化进程中连接地方与全球的重要桥梁纽带,为世界各国城市间加强商业和文化联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城市外交的主要职能
1.经济职能。城市外交的首要任务之一便是招商引资。资金不仅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促进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资金短缺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城市外交可以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城市的经济贸易合作,招商引资,来实现双赢,拉动城市以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城市外交经济职能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科技、人才、经贸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城市采用人才和科技交流,比如合办培训班、输送留学生等方式,用科技来引领城市发展。
2.政治职能。城市外交一定程度上是官方交往的延续与补充,利用其交往渠道广、方法灵活的优势,更有效地开展与其他国家城市的友好城市来往,通过彼此之间的共同协作与交流,可以促成两国之间的友好城市关系,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同时,城市外交也可以参与到全球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上来。全球性问题规模超越了一国国界,存在于各个领域之中,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城市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行为主体之一,能够调动更多的主体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调动各国城市的共同合作,为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3.文化职能。城市交往促进了各个国家与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友好城市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因为其交往渠道广、方法灵活等方面的优势,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起来。把外国文化“请进来”,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为中国文化添彩添色;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能够向世界推广和弘扬东方的优秀文化,加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三、山西省国际友城外交现状
(一)发展历程
山西省的国际友城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牟田市与大同市缔结了山西省第一对国际友城关系,经过38年的发展,山西已与42个国家的94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其中与23个国家的30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与14个国家的16个地方政府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截至目前,山西省的市级友好城市有31对,友好合作伙伴有54对;县级友好城市有6对,友好合作伙伴有10对(山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网站)。国际友城虽为山西省外事工作提供了重要渠道,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但若对比一下其他省份,可以看出,虽然山西省国际友城起步较早,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作用不明显。要想更好地促进山西省国际友城的发展,深化山西省的对外开放,对山西省国际友城交往问题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模式
1.服务国家模式。在1981年山西省与日本大牟田市建立了第一对国际友城关系,但是山西省最初与日本的交往是出于国家大战略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当时正属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特殊时期,为了和缓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先从民间入手,以民间外交来促进官方外交,通过方式灵活的民间外交来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创造有利的条件。当时,山西省的城市外交便是以服务国家为基本目的一种模式。
2.产业引导模式。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通过以煤会友来增强与各国之间的共同协作与交流。2019年,中国(山西)国际煤机合作洽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惠宁出席了此次会议。在此会议之前他曾经带队去访问德国,在这期间,欧洲企业就与山西省的某些企业达成了多个合作协议,目前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骆惠宁访问法国,山西省的企业也与其达成了新的合作项目,取得新的合作成果。德国布朗公司和海瑞克公司与山西达成合作,分别在山西成立布朗(中国)公司和在山西建厂;山西也与美国久益环球将与集团公司进行了技术与合资的合作,发挥山西的煤矿优势,研发煤机装备。同时,山西省也与英国雷波公司达成合作,与山西省集团企业共同研究开展智能泵站技术。
由于山西省煤炭资源产业的引导,为山西省的城市外交提供了更好的合作平台和投资机遇,为山西省提供了产业引导的发展模式。
(三)存在问题
山西省属于内陆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地貌是属于山地高原,导致交通不便。不比沿海地区,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山西省的地理位置较差。同时,山西现阶段的转型发展,受经济增速钝化、经济结构失街、区域发展失调、转型升级困难、城乡地域统筹缺失等现实问题困扰。其对外开放的内容与质量还落后于发达省区。发展路径单一,对外贸易交流活跃度欠佳,整体开放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其根源在于,山西在中国整体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定位模糊,视野局限,融入国家战略的方式,路径缺乏方向性与系统性的指导,导致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力度与动力不足,从而出现国家战略对接困难、政府与市场配合失衡、全球化时代下资源配置不合理、观念与行动不契合、宏观政策与微观实施落差、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一系列的症结与问题。
四、推动山西省及国家城市外交发展的建议
第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首先,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发挥城市在国家外交策略中的功能地位和重要作用。四大板块与三大战略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倾心打造,借以统筹全局,推动整体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鲜明的未来导向和现实意义。其目标是在高层次、宽领域、大范围的视野下,将国际、跨区域、区域内部、省际、经济带、城市间、城市内部空间与城镇带重新组织和糅合,通过开放性、互补性、相容性、整体性、动态性的塑法和互动,将建设繁荣富强“中国梦”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融合在一起。这一构建和互动的过程对于每个城市而言,不仅是探索转型经验的难得机遇,也是实践发展理念的理和平台,同时也在为山西省“对外开放新高地”使命赋予重大的时代内涵和全局性战略意义。
第二,丰富城市外交方式。当前我国的城市外交方式单一,在外交方式上要采用发扬有效手段,推广城市间友好城市联合体的建设。旅游业是促进城市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要积极推进旅游合作项目,加强城市之间的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同时,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合作。此外,还要学会运用科技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城市外交不能只局限于线下交流,要实现城市外交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充分利用科技以及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外交的全方面发展。
第三,倡导中部区域协同对外开放。倡导中部区域协同对外开放,提升中部区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目标在于实现中部区域范围内的“五通”,使中部区域成为集智力、物力、财力、信息、数据为一体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在其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在此背景下,需要有开放型的经济平台来建立日常沟通联系机制,广泛开展政策对接,开辟项目合作机制,探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有秩序地进行国际和地区合作,实现中部区域地方平台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使得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在区域内充分流动,完成产业和资本的有效合理配置,最终形成合理产业布局。
第四,加大主体参与力度。城市外交的发展需要每一个主体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甚至公民个体等多种社会力量都应参与到城市外交中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政府方面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城市外交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交往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集团也要加强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贸易合作,公民个人包括海外华侨、海外留学生等也要积极参与到城市外交建设中来,共同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努力。
结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外交既要遵从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也要遵循城市外交发展的规律,从国家和城市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将两方面有机融合起来。在中国“一带一路”背景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這“五通”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外交上拥有了发展新机遇。在这种形势下,应发动多方的力量,在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视、城市的自身建设与民众的积极参与下,共同推动城市外交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维,赵可金.城市外交的内陆模式——以“一带一路”中的中国内陆城市为例[J].国际观察,2017,(1):69-83.
[2] 陈楠.城市外交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契合、战略对接与机制创新[J].国际展望,2018,(1):70-85.
[3] 陈维.中国城市外交:理念、制度与实践[J].公共外交季刊,2017,(2).
[4] 赵可金,陈维.城市外交:探寻全球都市的外交角色[J].外交评论,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