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关键在于把握三重逻辑:把握好时代逻辑,注重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出场、时代使命和现实需求;把握好价值逻辑,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巩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把握好实践逻辑,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立足焦点、突破难点、围绕热点。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文化自信愈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同时习近平同志不仅高屋建瓴地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而且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并寄语大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文明理念,切实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具有了崭新的时代意蕴,新时代也赋予了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去回应现实需求。这是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
1、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出场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讲故事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和生命本能,我们有动力让中国故事在时代浪潮中“扎根”。讲故事也是一个国家的“枝”,用故事激荡人心,鼓舞青年人与整个国家同频共振,我们有底气让中国故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枝”。讲故事还是一个国家的“叶”,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故事是中华大地上实然发生的事情,也是国际舞台上应然传播的叙事,我们有理由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散叶”。总的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战略性问题,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审视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技术性问题。
2、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大学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4]把追梦人的故事做好、写好、讲好,新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日渐式微,讲好中国故事愈发需要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百花齐放”。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其他人群更充分的空余时间、使用媒体的诉求及爱好,愈发成为网络空间的“栽树者”和“乘凉人”。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其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不能只交给教师、记者、政治家、艺术家,更应该借助大学生的力量,发挥出媒体对大学生的亲和力,强调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体现新青年的良好风貌。
3、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在不同层面都具有现实需求。學理层面,心理学中“二元划分”即认知模式的固化导致来自国外的偏见往往先发制人,使传播者置于被动地位。传播学中“文化折扣”导致中国故事对受众的吸引力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削弱。历史层面,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然是一部被西方误读的历史。一旦不准确、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观点成为主流,要扭转真理的弱势地位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总体上来看,当下西方媒体讲中国故事不仅是对“他者”历史性的习惯性建构,还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图和文化霸权。“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加之历史思维的引导,西方世界对中国故事存在明显的误读甚至抹黑。“势单”的主流媒体发声存在实效性不强的“力薄”缺陷,亟待大学生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以回应现实需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逻辑
基于对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的把握,联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国家对外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意义,可以从中挖掘出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价值。
1、巩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巩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既往大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其教育的形式而言,多是将教育对象置于被动层面,大学生缺少内化后的外化环节,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从情感体验中挖掘素材,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抽丝剥茧的概念诠释,将深奥复杂的政治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将陌生晦涩的政治话题转变为生活话题,从储存记忆走向理解建构,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90后姑娘李子柒在外网的视频让外国人爱上中国文化,是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国家形象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①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仅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树立正面国家形象,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文化活动,也是政治活动。从地位上看,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过程,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国家形象的积极自我建构,是通过感性的描述指导人们理性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目标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奋斗目标。讲好中国故事利于大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和价值逻辑规定了其在实践层面要不断思考、部署和探索。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讲的中国故事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才能真正在新时代中实现中国故事的价值。
1、立足焦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立足焦点。中国故事的焦点就是其根本所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中国故事的数量众多、种类繁杂、质量有别。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遵循新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6]故事需与大学生关联性强,可以是大学生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温暖故事,也可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奋斗故事,还可以是五四运动中历久弥新的青年故事,这些故事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指导性意义,且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认同。也需考虑实际情况。可以挖掘当地的城市文化、校史校友资源,利用学校的媒体公众平台,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着力加强“青年讲师团”等队伍建设。
2、突破难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突破难点。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受到主客观二重影响,大学生可以利用好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资源来进行有立场、有力度、有意思的讲述,加强主观的正面影响,减弱客观的负面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四力着手。其一,锻炼脑力,避免被不正确、不健康的内容混淆视听,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二,锤炼眼力,减少平淡的叙事和混乱的逻辑,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发现力,善于用细节和起伏打动人心。其三,淬炼脚力,大学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人民立场,用脚力丈量故事的厚度。其四,历练笔力,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媒体的资源,在不断摸索、训练中总结经验,积极讲述国家故事、建构国家形象。
3、围绕热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捕捉热点。故事中的真实真情最能打动听众,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民众对政府、国家的信任感。大学生应在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考虑跨文化传播的需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抗疫故事”,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故事”,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7] 在这个特殊时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为全世界有效解决这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是宣介中国制度优势和发展成就的难得机遇。[8]疫情期间涌现了许多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生榜样。一名大三学生和同伴用十四种语言制作多个抗疫视频,发布在国外社交平台上,正面回应外网有关疫情的谣言。讲好中国故事、筑牢传播高地需有“道”有“情”。道指的是处理社会热点事件的方法,把中国抗击疫情的“道”贯通在故事中从而让人们认同中國的抗疫措施,是一种理性的引导,情指的是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真情,将抗击疫情中的温暖故事作为素材从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是一种感性的疏导。
参考文献
[1][2][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3][6]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01).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7] 周树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N].人民政协报,2020-05-28(009).
[8] 邓小亮.讲好中国抗疫故事[N].人民政协报,2020-05-13(008).
注释
① 乔舒亚·库珀·雷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作者简介:王佳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文化自信愈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同时习近平同志不仅高屋建瓴地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而且率先垂范、知行合一,担当“讲好中国故事第一人”,并寄语大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展示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文明理念,切实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具有了崭新的时代意蕴,新时代也赋予了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去回应现实需求。这是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
1、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出场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3]讲故事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和生命本能,我们有动力让中国故事在时代浪潮中“扎根”。讲故事也是一个国家的“枝”,用故事激荡人心,鼓舞青年人与整个国家同频共振,我们有底气让中国故事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枝”。讲故事还是一个国家的“叶”,置身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故事是中华大地上实然发生的事情,也是国际舞台上应然传播的叙事,我们有理由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散叶”。总的来看,讲好中国故事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战略性问题,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审视对外文化传播工作的技术性问题。
2、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大学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4]把追梦人的故事做好、写好、讲好,新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日渐式微,讲好中国故事愈发需要多主体、多渠道、多形式的“百花齐放”。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其他人群更充分的空余时间、使用媒体的诉求及爱好,愈发成为网络空间的“栽树者”和“乘凉人”。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其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中国故事的任务不能只交给教师、记者、政治家、艺术家,更应该借助大学生的力量,发挥出媒体对大学生的亲和力,强调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体现新青年的良好风貌。
3、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需求
讲好中国故事在不同层面都具有现实需求。學理层面,心理学中“二元划分”即认知模式的固化导致来自国外的偏见往往先发制人,使传播者置于被动地位。传播学中“文化折扣”导致中国故事对受众的吸引力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削弱。历史层面,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然是一部被西方误读的历史。一旦不准确、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观点成为主流,要扭转真理的弱势地位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总体上来看,当下西方媒体讲中国故事不仅是对“他者”历史性的习惯性建构,还带有浓厚的政治意图和文化霸权。“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加之历史思维的引导,西方世界对中国故事存在明显的误读甚至抹黑。“势单”的主流媒体发声存在实效性不强的“力薄”缺陷,亟待大学生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以回应现实需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逻辑
基于对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的把握,联系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国家对外工作及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意义,可以从中挖掘出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价值。
1、巩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巩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既往大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其教育的形式而言,多是将教育对象置于被动层面,大学生缺少内化后的外化环节,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通过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从情感体验中挖掘素材,通过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和抽丝剥茧的概念诠释,将深奥复杂的政治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将陌生晦涩的政治话题转变为生活话题,从储存记忆走向理解建构,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5]90后姑娘李子柒在外网的视频让外国人爱上中国文化,是青年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国家形象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为根本的问题,假如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许多其他困惑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国家形象问题是中国当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中国改革发展的前途和命运”①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不仅能够讲好中国故事,更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国声音,树立正面国家形象,从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3、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文化活动,也是政治活动。从地位上看,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的过程,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容上看,讲好中国故事是对国家形象的积极自我建构,是通过感性的描述指导人们理性看待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目标上来看,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奋斗目标。讲好中国故事利于大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逻辑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逻辑和价值逻辑规定了其在实践层面要不断思考、部署和探索。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讲的中国故事亮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才能真正在新时代中实现中国故事的价值。
1、立足焦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立足焦点。中国故事的焦点就是其根本所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决定了中国故事的数量众多、种类繁杂、质量有别。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遵循新时代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6]故事需与大学生关联性强,可以是大学生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温暖故事,也可以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奋斗故事,还可以是五四运动中历久弥新的青年故事,这些故事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指导性意义,且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认同。也需考虑实际情况。可以挖掘当地的城市文化、校史校友资源,利用学校的媒体公众平台,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着力加强“青年讲师团”等队伍建设。
2、突破难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突破难点。从外部因素来看,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受到主客观二重影响,大学生可以利用好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海外社交媒体资源来进行有立场、有力度、有意思的讲述,加强主观的正面影响,减弱客观的负面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提高自身素质,可以从四力着手。其一,锻炼脑力,避免被不正确、不健康的内容混淆视听,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其二,锤炼眼力,减少平淡的叙事和混乱的逻辑,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发现力,善于用细节和起伏打动人心。其三,淬炼脚力,大学生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立足人民立场,用脚力丈量故事的厚度。其四,历练笔力,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媒体的资源,在不断摸索、训练中总结经验,积极讲述国家故事、建构国家形象。
3、围绕热点
新时代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需捕捉热点。故事中的真实真情最能打动听众,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增强民众对政府、国家的信任感。大学生应在讲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考虑跨文化传播的需要。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抗疫故事”,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故事”,核心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7] 在这个特殊时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为全世界有效解决这次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是宣介中国制度优势和发展成就的难得机遇。[8]疫情期间涌现了许多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生榜样。一名大三学生和同伴用十四种语言制作多个抗疫视频,发布在国外社交平台上,正面回应外网有关疫情的谣言。讲好中国故事、筑牢传播高地需有“道”有“情”。道指的是处理社会热点事件的方法,把中国抗击疫情的“道”贯通在故事中从而让人们认同中國的抗疫措施,是一种理性的引导,情指的是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真情,将抗击疫情中的温暖故事作为素材从而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是一种感性的疏导。
参考文献
[1][2][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3][6]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光明日报,2013-08-21(01).
[4]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7] 周树春.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N].人民政协报,2020-05-28(009).
[8] 邓小亮.讲好中国抗疫故事[N].人民政协报,2020-05-13(008).
注释
① 乔舒亚·库珀·雷默:《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作者简介:王佳怡,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