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造钻石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更实惠的替代品
如果广告行业要举行“百大金句”之类评选的话,那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大概会入选。这句从1951年就开始使用的广告语给无数人“洗了脑”,并建立起基于爱情和婚姻信念之上的钻石形象。
但钻石也会有假,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造钻石出现,却也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矿产商一直将这些出生于实验室里而非地壳中闪亮的石头冠以颇有贬义的人工合成的名字。但名字并没有吓退追求美的人,人造钻石的存在感,一直在不断提升。
“钻石农民”打破垄断
在珠宝领域,钻石是真正高贵的女王,即使是一直习惯于唱主角的黄金,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屈尊于陪衬的地位。“钻石恒久远”被人们熟记,可钻石的市场地位仅仅在于其“久远”的特质吗?显然不是,就珠宝在佩戴方面的抗磨损性来说,钻石与黄金可以说没有任何差别。
物以稀为贵或许是钻石价高的原因。从奥本海默家族到戴比尔斯,从伦敦钻石公司到英美资源公司,钻石的生产和批发渠道处于垄断状态,这为巨头们控制基本面的供应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如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说,“如果能成倍地生产出大量的钻石,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但由于寡头的存在,成倍生产大量钻石并不容易。
幸亏社会的进步和其他动力,在商人被贪婪的原罪所控制的时候,往往会有科学家摇身一变,从书呆子进化成超级英雄来塑造新的格局。当年工程师史蒂芬森“拿出”火车打破了长途马车在运输业的垄断,在激活珠宝市场方面,科学家们也一显身手。
先上场的是化学家,这群古代炼金师的徒子徒孙们,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较强的能力:在实验室花几天时间就可以造出“钻石”。
高温和高压是人工制造技术的关键。化学家们用化学气体相沉积的方法来加热天然气和氢气,随之产生的碳化电浆像雨点一样撒落在高压器底部的碳化基片层上。电浆越积越多,慢慢变硬,最后形成像钻石一样的晶体。
钻石领域中的“巨无霸”属于“库里南之星”,1905年南非钻矿发现了无色透明、无任何瑕疵、质地极佳的重达3106克拉的钻石原石,以当时矿长的名字命名为“库里南”。新开通的跨大西洋电缆将消息迅速传遍全球,1908年2月10日,这颗巨钻被劈成几大块后加工,加工出来的成品钻总量为1063.65克拉,全部归英王室所有。
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个钻石排行榜的榜单将被彻底改写,随着技术的发展,大的人工钻石甚至会超过“库里南之星”。让这些大珍宝现世的人,也从矿工变成了被科技武装的“钻石农民”,后者将连续的碳原子置放在天然钻石薄片上,“生长”出钻石来。
以往人工钻石很多都被用于工业领域,但目前珠宝首饰领域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人工钻石。比如,新技术能大量生产IIa级别的钻石,而天然钻石中这种级别的纯净白色钻石不到2%,乃至每一颗出现都会受到珠宝商的追捧。
天文学家期盼天降财宝
与化学家相比,天文学家的手笔要大得多,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以吨来作单位的“钻石星球”。
地球上一些陨石为这些“钻石星球”的存在提供了线索,比如八年前就有一块陨石坠入地球大气层,并在北非国家苏丹境内的努比亚沙漠上空爆炸。陨石跟踪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找到许多陨石碎片,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些陨石碎片中含有钻石。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钻石要比之前在陨石里看到的钻石大得多,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意味着钻石的形成过程非同寻常。有些钻石颗粒似乎早已分裂,而碎裂的晶体呈现出相同的朝向。这意味着,有些小钻石之前是某个大钻石的一个部分。而大粒钻石很有可能是在像行星一样非常巨大的岩石内部形成的,它们可能会来自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存在但后来破碎的某个行星。
努比亚沙漠上空爆炸的陨石是曾经的“钻石星球”的一个碎片,而在广袤的宇宙中,类似的星球还会存在。经过耐心的搜索和排除后,天文学家真的发现了一个钻石星球,并将它命名为“露西”,直径4000公里,位于距离地球50光年的人马座中。
如果觉得飞向人马座的钻石星球太具有科幻色彩,那么将天文望远镜拉近,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里,也可能会有大量钻石的存在。天文学家早就认为,在天王星和海王星核心处可能有稳定的钻石,而目前的发现显示,在比天王星近21亿公里的地方可能也有钻石。
天文学家根据木星与土星绝热线进行了计算,认为在两者内部深处,有稳定的钻石。木星和土星都属于气体巨行星,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在土星巨大的闪电风暴中,可能形成煤烟或石墨烯形式的碳元素,下降到行星内部后,在深海拔处被挤压成钻石,然后在接近行星核的地方被融化成液体钻石。
和人工钻石相比,地外天体钻石拥有“纯天然”的特质,更会让钻石生产商无话可说。
天文学家的劣势在于钻石“捕获”,因为即使发现了真正的“钻石星球”,星际开发目前还处于科幻阶段,航天的成本也让金贵的钻石相形见绌。
从星空中开采钻石目前看来还有些画饼充饥的意味,这也能让钻石生产商暂时放下心来,继续享受高额利润。但时间却站在科学家一边,不但技术的进步会让化学家们合成钻石的成本越来越低,在空间中发现和获得钻石的脚步也会越来越快。
钻石商在夹缝中寻求空间
对于传统的钻石生产商来说,“天外来钻”是远忧,实验室带来的则是“近患”,他们想办法在“远忧近患”中重新定位,寻找新的空间。
制造人造钻石的实验室设备很昂贵,但和开采钻石矿相比,仍然划算得多,其制造出钻石的成本也比天然钻石至少低三成。
面对来自实验室价格更低、品质更纯净的钻石,矿产商一方面利用所垄断的分销渠道将竞争对手排斥在外,让合成钻石无法拿到大机构的等级鉴定;另一方面主打“天然牌”和“文化牌”,以此显得自己比那些“人造货”要高上一等,并将实验室生产出的钻石被传统渠道冠以“人造”或者“合成”等前缀。
人工钻石有自己的优势,它们中的每一粒都可以严格追溯到实验室,因此能避开各种骚乱冲突地区,也与臭名昭著的“血钻”没有任何联系。在2006年影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血钻》中,揭示出让不少人开始重新审视充斥着污点的钻石供应链, 2015年,迪卡普里奥给位于硅谷的一家人造钻石生产商投了一笔风险资金。
当然,传统钻石生产商不会容忍竞争对手独享“绿色”的标签。戴比尔斯2017年5月表示,正在探索在未来5到10年里的碳中性采矿方案。它同时表示,实验室产出的钻石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绿色”,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能源来生产。戴比尔斯公司的一位发言人说:“人工合成生产商声称他们是生态友好型的选择,但这一过程没有经过仔细审查。”
将钻石与爱情婚姻之间建立起文化桥梁是传统钻石伟大的发明,现在他们在努力进行第二次营销革命。
包括戴比尔斯、阿尔罗萨和力拓在内的顶级钻石生产商发起了一项针对千禧一代的广告宣传活动,使用“唯真甚罕,真爱无敌”的广告语,将自己的产品与那些实验室造出来的成批“钻石”严格区分开来。戴比尔斯公司首席執行官布鲁斯·克利弗表示:“合成材料也许是一种时尚产品,但是它并不稀罕,而且在我的字典中也不是钻石。”
这场竞争的结果终归要取决于在消费者的字典里钻石会包括哪些产品。目前人工钻石仅占世行供应量的2%左右,预计到2030年达到10%。
消费者口味的更新速度可能会更快,因为不少珠宝商现在都开始提供实验室版本的订婚戒指,人造钻石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更实惠的替代品。照这个趋势,假钻石同样能代表真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