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学困生的困窘,使学生们能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成绩,是大多数小学中高段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环境条件影响智力因素。部分学生来自大山沟,见识的少,大脑思维低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二)学习基础差。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由于学习知识单纯,学生偏重在单向思维,缺乏探究,长期处于模仿死记的被动学习状态,当进入较广泛的知识学习中难以接受,造成学习困难。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不喜爱看书或“死读书”,概念不清,要记的记不住,记住的又不能灵活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还背诵老师留给的测试题答案,试想:这样的方法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吗?
(四)注意力分散。由于以上几点的影响,教学成绩过差,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之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欠佳,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兴趣转移,注意力分散,无法适应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转变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一)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做“学困生”的朋友,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来自他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你和他们成了朋友,他们对你很敬佩,很坦诚,在热爱老师的同时也会慢慢地喜欢你的学科。学生学不好数学,老师要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即使不是自己的问题,学生也会受感动。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找出具体的原因,个别指导,耐心纠正。对于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地帮助,心理上的挫折,要及时引导。千方百计地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喚起了他们即将泯灭的希望。
(二)让学生知道:我能行。
1.激发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困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一上课玩弄东西或交头接耳,作业抄别人的应付老师,为了发挥他们“交头接耳”的特长,老师应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说,让他们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使他们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中去。一旦他们获得成功,要进行鼓励,使他们知道,我也能行1
2.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少老师只注意了学习较好的学生,课堂上喜欢提问较难的问题,答出来的往往是个别的尖子学生,所谓的探索知识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不但不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数学质量,还有可能形成班级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因而在教学中适当地分散难点,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让学生在学习中由低向高逐步攀登,而不少铺垫性的问题,学困生也有成功的把握,把这样的好机会留给他们,无疑是给他们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他们成功的信心。
3.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进行测试。学困生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在转化中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如:课本作业题中的试一试、想一想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不做,但要求思考,测试中可规定必做题,选做题,降低学困生的解题难度,他们做的题少,得分也不会低,同时兼顾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分的激励还是很有作用,当一次次的成绩提高,无疑会使他们树立信心,从而鼓起理想的风帆。
(三)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有的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把课本看成是习题集。我提出让学生“三读”,即:“课前读”(预习),了解这一节的大致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概念,读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以便课堂中提出问题,要求老师讲解;课后读,理解有关知识,即数学思想方法;复习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及应用这类方法能解决的问题。
2.学会听课。一位名人说:“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每一级新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将这句名言介绍给同学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听课,首先要有注意力,专心听讲。听课要跟上节奏,动脑思考,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要会听,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掌握公式的引入及推导方法和过程,听例题要理解解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展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逐步由“听会”转化到“会听”。
3.养成记笔记习惯。上课时,把自己感到难懂的环节或很有启发的要点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并对日后复习提供方便。
4.作业习惯的养成。做作业时要首先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其次,在书写时要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上次出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仔细订正,力求不再出现同类错误。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热忱的爱心,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环境条件影响智力因素。部分学生来自大山沟,见识的少,大脑思维低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二)学习基础差。在小学低段教学中由于学习知识单纯,学生偏重在单向思维,缺乏探究,长期处于模仿死记的被动学习状态,当进入较广泛的知识学习中难以接受,造成学习困难。
(三)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学生不喜爱看书或“死读书”,概念不清,要记的记不住,记住的又不能灵活应用,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还背诵老师留给的测试题答案,试想:这样的方法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吗?
(四)注意力分散。由于以上几点的影响,教学成绩过差,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之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欠佳,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兴趣转移,注意力分散,无法适应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转变学困生的几点做法
(一)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做“学困生”的朋友,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学科的情感来自他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你和他们成了朋友,他们对你很敬佩,很坦诚,在热爱老师的同时也会慢慢地喜欢你的学科。学生学不好数学,老师要首先找自己的原因,即使不是自己的问题,学生也会受感动。对于他们出现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批评,要找出具体的原因,个别指导,耐心纠正。对于他们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要尽可能地帮助,心理上的挫折,要及时引导。千方百计地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喚起了他们即将泯灭的希望。
(二)让学生知道:我能行。
1.激发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困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一上课玩弄东西或交头接耳,作业抄别人的应付老师,为了发挥他们“交头接耳”的特长,老师应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说,让他们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使他们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中去。一旦他们获得成功,要进行鼓励,使他们知道,我也能行1
2.给“学困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少老师只注意了学习较好的学生,课堂上喜欢提问较难的问题,答出来的往往是个别的尖子学生,所谓的探索知识在部分学生中进行,不但不利于大面积地提高数学质量,还有可能形成班级的数学成绩两极分化。因而在教学中适当地分散难点,合理地划分教学层次,让学生在学习中由低向高逐步攀登,而不少铺垫性的问题,学困生也有成功的把握,把这样的好机会留给他们,无疑是给他们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他们成功的信心。
3.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进行测试。学困生的转化有一个过程,在转化中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如:课本作业题中的试一试、想一想等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以不做,但要求思考,测试中可规定必做题,选做题,降低学困生的解题难度,他们做的题少,得分也不会低,同时兼顾了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分的激励还是很有作用,当一次次的成绩提高,无疑会使他们树立信心,从而鼓起理想的风帆。
(三)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做法:
1.培养阅读的好习惯。有的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把课本看成是习题集。我提出让学生“三读”,即:“课前读”(预习),了解这一节的大致内容,有哪些主要的概念,读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以便课堂中提出问题,要求老师讲解;课后读,理解有关知识,即数学思想方法;复习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掌握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以及应用这类方法能解决的问题。
2.学会听课。一位名人说:“注意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中,每一级新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将这句名言介绍给同学们,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听课,首先要有注意力,专心听讲。听课要跟上节奏,动脑思考,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其次要会听,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掌握公式的引入及推导方法和过程,听例题要理解解题的思想方法,这样抓住重点难点,沿着知识的发展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逐步由“听会”转化到“会听”。
3.养成记笔记习惯。上课时,把自己感到难懂的环节或很有启发的要点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并对日后复习提供方便。
4.作业习惯的养成。做作业时要首先阅读教材,理解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例题的示范作用;其次,在书写时要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上次出现的错误,要查找原因,仔细订正,力求不再出现同类错误。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热忱的爱心,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