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党史教育中的有效融合

来源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要历史时期,江淮大地积淀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波澜壮阔党史的生动写照,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等党史教育资源.为了推进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有效融合,高校必须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原则,在内容建设方面既要把控“音准”又要注意“下沉”,在生态建设方面既要“固本”又要“开源”,在技术建设方面既要“理性”又要“感性”,发挥安徽红色文化资源在党史教育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短视频平台抖音中的美妆博主用专业性的内容产出集合粉丝社群,借力MCN机构的管理运营,成为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提供建议的KOL,通过产品推广销售为个人及背后的MCN机构带来巨额利润.但由于内容同质化问题突出、知识产权难以维护、美妆博主个人素质良莠不齐,不良行为严重影响口碑,缩短了美妆博主的职业生命周期,难以持续变现.文章运用调查法,通过对比抖音平台部分高粉丝量美妆博主的内容输出及其流量变动趋势,研究抖音平台美妆短视频及博主个人难以持续变现的原因,从内容输出、团队管理、个人形象构建、主流媒体融入和消费链条延伸等五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经成为基层图书馆的潜在服务对象,文章基于65份问卷和访谈,探究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阅读需求现状、阅读需求特征和阅读需求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阅读需求大但阅读满意度低,阅读时间无规律且阅读量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阅读需求特征兼具通俗性和层次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阅读需求产生原因同中有异,家庭、学校、图书馆是共因,但留守儿童的主因是家庭环境,流动儿童的主因是学校环境,随迁儿童的主因是图书馆环境.
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在信息获取方面拥有多种渠道,但对于一些弱势群体来说,他们在获取与使用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障碍.弱势群体的弱势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方面,图书馆能消除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同时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服务.文章对面向信息弱势群体的图书馆知识援助服务进行了分析,以期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
信息技术和不断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正彰显惊人的洞察力,为社会治理、个人及社会福祉带来了种种新的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建立了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大数据在各个经济领域的应用创新加速推进,数据成了驱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创新要素.大数据对于人类的生物学、行为研究以及人际关系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带来了隐私等伦理方面的挑战.
期刊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遍地开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将图书馆社交媒体的阅读推广置于信息过载的视角之下,探讨如何优化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策略,规避用户负面情绪及消极行为,提升社交媒体阅读推广的效果.
医院图书资源丰富,合理应用可充分发挥其主要价值.针对医院图书资料信息整合和共享过程中存在的整合质量差、共享度低等问题,文章从资源整合共享优势、弊端、机遇以及挑战4个方面入手,分析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现状,探究资源整合共享路径,即以元数据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资源整合系统,整合分散的医院图书资源;结合利益协同机制,保证医院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整合后的高效利用;结合客观性、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发展性原则构建共享机制,完成医院图书资源跨网络共享,保障各共享方式下资源的安全性.
数据技能、数据伦理、数据态度、数据意识、数据知识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高校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良好的数据素养,唯有如此方可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理论基础,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的五大构成要素,深入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数据素养培育的路径选择,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的增加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公民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服务.但是,目前学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研究不够深入,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文章概述了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工作的内容、特点和现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工作策略,以期公共图书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在“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与万物皆智”的数字时代,社会之中出现了大量主动的隐私披露与被动的隐私让渡行为,许多人在网络空间中选择主动曝光自己的私密信息、私密活动和私密空间.这既有传播科技的持续渗透,又有个体在实现隐私自主过程中个性化选择的因素,还有公私组织对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以及网络平台责任缺失的影响.未来的隐私治理应围绕公民权利保护、产业创新发展和国家网络安全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重构隐私观念、创新隐私保护范式和完善网络平台治理,实现冲突利益的平衡和隐私权益的保护.
隐私保护技术的发展具有社会选择性.不同的价值取向及保护策略,对隐私保护技术变革产生着重要的调节.隐私与个人信息一元化的保护策略,在技术上追求隐私信息“可用不可见”,导致隐私保护技术离身化,隐私保护目标异化和保护思路偏差.“为利用而保护”的隐私保护技术混淆了个人信息与隐私的区别,忽视了隐私的内在价值,从根本上面临价值逻辑的困境.脆弱的隐私具有强烈的切己性和具身性,我们必须秉持隐私与个人信息二元化的保护策略,发展诸如联邦学习算法、区块链等具有切己性和具身化的技术,让隐私保护从离身转向具身,从积极控制转向消极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