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坐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来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里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了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想到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他,并说过要当他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对他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么漂亮的妻子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子在这里只会碍手碍脚,整天叫唤腰酸背痛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也不愿听婴儿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就要带着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
爸爸没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您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叉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会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离子,我知道你不是这样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而又精湛的小说,展现了两种不同人性力量的冲突。彼得、女人以及尚在动摇中的父亲构成了这两种人性力量的“均势”。这种“均势”的变化,将成为爷爷在这个家庭中去留的决定性因素。亲情到底能否战胜物质利益的诱惑?
也许那女人要得逞。爷爷离去的大势似乎已定,爸爸为他买好了离别的礼物,女人已说出了道别的话,爷爷也不想留下来影响儿子和那女人的幸福生活。
也许能留住爷爷。由于彼得所表现的真诚与亲情,由于彼得以特有的方式对父亲的教育,祖孙三人哭抱在一起,父亲受到良心的谴责,爷爷似乎能够留下来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将构成对亲情的一次全面考验。亲情到底能否取胜?小说的结尾为我们留下了悬念。
习题
1、“离别的礼物”中的“礼物”具体指什么?
2、文中划线句中的“这样”指什么?
3、与亲人离别是很痛苦的,爷爷为何在此时还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
4、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弦子?请用一句话表述。
5、文中的事例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指一床大毛毯,也指彼得对爷爷的爱心。
2、“这样”指把送给“爷爷”的毛毯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一半保存起来。
3、为了缓和气氛,免得大家伤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今后不要为他担心。(言之有理即可)
4、彼得是一个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善解人意的孩子。
5、社会上那种不孝顺父母,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父母死活的不良现象。(意对即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爸真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里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了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想到爸爸就要和那个女人结婚了。不错,那女人曾吻过他,并说过要当他的好妈妈。除此之外,再没别的事了……
乐曲突然中断了。
爷爷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对他说:“你爸爸要娶的是位好姑娘。同这么漂亮的妻子在一起,他会变得年轻起来。我这老头子在这里只会碍手碍脚,整天叫唤腰酸背痛的……”停了不多会儿,爷爷接着说:“再说不久就会有婴儿诞生,我也不愿听婴儿啼哭,还是走的好。来,再吹一段我们就去睡。明天我就要带着毯子上路了。你听听,这一段虽然有点悲伤,但今晚听起来还是蛮好听的。”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
爸爸没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您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这毯子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着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叉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会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离子,我知道你不是这样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而又精湛的小说,展现了两种不同人性力量的冲突。彼得、女人以及尚在动摇中的父亲构成了这两种人性力量的“均势”。这种“均势”的变化,将成为爷爷在这个家庭中去留的决定性因素。亲情到底能否战胜物质利益的诱惑?
也许那女人要得逞。爷爷离去的大势似乎已定,爸爸为他买好了离别的礼物,女人已说出了道别的话,爷爷也不想留下来影响儿子和那女人的幸福生活。
也许能留住爷爷。由于彼得所表现的真诚与亲情,由于彼得以特有的方式对父亲的教育,祖孙三人哭抱在一起,父亲受到良心的谴责,爷爷似乎能够留下来了。
但无论是哪一种结局,都将构成对亲情的一次全面考验。亲情到底能否取胜?小说的结尾为我们留下了悬念。
习题
1、“离别的礼物”中的“礼物”具体指什么?
2、文中划线句中的“这样”指什么?
3、与亲人离别是很痛苦的,爷爷为何在此时还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
4、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彼得是一个什么样的弦子?请用一句话表述。
5、文中的事例反映了怎样一种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指一床大毛毯,也指彼得对爷爷的爱心。
2、“这样”指把送给“爷爷”的毛毯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一半保存起来。
3、为了缓和气氛,免得大家伤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今后不要为他担心。(言之有理即可)
4、彼得是一个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善解人意的孩子。
5、社会上那种不孝顺父母,只顾自己享乐而不顾父母死活的不良现象。(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