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氯沙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EH)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每天早晨服用氯沙坦50~100mg,连续服药4周,观察服药前后血压、心率(HR)及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73.91%,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上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 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
我科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应用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治疗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6例,均符合1993年EH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7(52.7±5.45)岁,病史1~20(8.6±4.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前后对照,每天早晨顿服氯沙坦50mg连续服用2周。如达到降压目的,则继续保持这种服药方法,直至试验结束。如未达到降压目的时,100mg日顿服,连服2周,共4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及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偶测指所有高血压患者前3天每日测血压1次,取其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结束后3天亦每天测血压1次,取其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动态血压(ABPM)参数: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上午6时~晚22时)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晚22时~次日6时)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及降压容降比值(T/P)以服药后24小时血压下降作为容值。以服药后2~6h内最大的1h血压下降均值为降值进行T/P值计算。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并且降至正常范围(>90mmHg)。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者SBP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46例患者显效25例,(54.35%),有效9例(19.57%),无效12例(26.09%),总有效率73.91% 。心率(HR)无明显变化。
治疗前后血压及HR变化见表1
表1 EH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HR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
2.2 降压稳定性:服用氯沙坦4周后偶测血压及24hABPM变化见表2,其T/P比值SBP及DBP分别为61.6%和64.2% 。
表2 治疗前后偶测血压与ABPM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在总有效的34例患者中,服用氯沙坦50mg的显效10例,有效3例,服用100mg的显效14例,有效7例。
2.4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头痛1例,纳差1例,但均未停药或减量。
3 讨论
氯沙坦是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在手提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降压目的。不改变缓激肽的代谢,一般不引起咳嗽。
氯沙坦每日50~100mg晨起顿服,可产生24小时降压作用,且持續24小时稳定降压,对减少靶细胞损害有重要意义,因此氯沙坦是治疗EH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 氯沙坦;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
我科于2008年3月~2009年3月应用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对4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进行治疗降压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现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内科门诊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6例,均符合1993年EH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8~67(52.7±5.45)岁,病史1~20(8.6±4.8)年。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1.2 治疗方法:采用开放自身前后对照,每天早晨顿服氯沙坦50mg连续服用2周。如达到降压目的,则继续保持这种服药方法,直至试验结束。如未达到降压目的时,100mg日顿服,连服2周,共4周。
1.3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及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ABPM)的变化。偶测指所有高血压患者前3天每日测血压1次,取其均值作为治疗前基础血压,治疗结束后3天亦每天测血压1次,取其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动态血压(ABPM)参数: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SBP)和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上午6时~晚22时)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晚22时~次日6时)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及降压容降比值(T/P)以服药后24小时血压下降作为容值。以服药后2~6h内最大的1h血压下降均值为降值进行T/P值计算。
1.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并且降至正常范围(>90mmHg)。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有效:DBP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者SBP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者。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均采用x±S表示。
2 结果
2.1 降压效果:46例患者显效25例,(54.35%),有效9例(19.57%),无效12例(26.09%),总有效率73.91% 。心率(HR)无明显变化。
治疗前后血压及HR变化见表1
表1 EH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HR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1
2.2 降压稳定性:服用氯沙坦4周后偶测血压及24hABPM变化见表2,其T/P比值SBP及DBP分别为61.6%和64.2% 。
表2 治疗前后偶测血压与ABPM的变化
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在总有效的34例患者中,服用氯沙坦50mg的显效10例,有效3例,服用100mg的显效14例,有效7例。
2.4 不良反应:4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头痛1例,纳差1例,但均未停药或减量。
3 讨论
氯沙坦是新型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在手提水平阻断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达到降压目的。不改变缓激肽的代谢,一般不引起咳嗽。
氯沙坦每日50~100mg晨起顿服,可产生24小时降压作用,且持續24小时稳定降压,对减少靶细胞损害有重要意义,因此氯沙坦是治疗EH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