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欲去还留的时候,一抹余晖把驼乡大地染成淡淡的粉红。傍晚时分,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位于阿右旗的塔木素布拉格苏木。一路上,只见一栋栋蓝顶粉墙的牧民住房、一排排耸立的风电机、一条条凌空的银线、一个个崭新漂亮的广场、一座座富有民族特色的办公用房,给这里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沿着古老和流动的时光长廊,我走进了这片让我激情跌宕的茫茫戈壁。太阳沉落下去了,暮色很快地降临了,一种宁静的大美在我的心上翻滚,让我惊心动魄,一时哑然。无边无际的夜色蔓延开来,我的意识逐渐解融,一种内在的透明充溢了全身。它很热,又很凉;很凉,同时又很热。走进塔木素,我用沉思的心灵和饥渴的双眸贪婪地阅读着这里的一切。
我们从楼房林立、整齐划一的塔木素苏木新办公楼走了出来,西北面有两座蔬菜大棚,这是当地居民董秀安承包的大棚。在苏木党委书记哈登巴特尔的提议下,我们走到蔬菜大棚前。董秀安恰好从大棚里走了出来,满脸春风地同我们握手表示欢迎。哈登巴特尔向他说明了来意,董秀安便一个劲儿地称赞起党的好政策来。他津津有味地说:“在塔木素这个地方,冬天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我们想都没想过,当时建大棚时,其他啥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考虑‘电’的因素,可我们没想到的,旗上的领导都替我想到了。如果没有电网改造通网电,我这大棚可就无法经营。如今没有的都有了,今后我保准会年年有‘裕’,越来越富裕!这些都多亏旗里领导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关爱和电力、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呀!”
十几年前,我到过这里。当时的塔木素没有通网电,小型风力发电甚至煤油灯、蜡烛是人们照明的主角,昏暗的灯光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屋内走动的身影给漆黑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那时的晚饭很简单,也很有特色,从供销社买几个水果罐头,切上一盘自家腌制的沙葱,条件好一点的再煮上些风干羊肉,就着53度的沙漠王特制白酒,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吃饭间,男人、女人说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嘎查的张三赵四,草场渠边的菜地,猪圈鸡窝的修补,亲来客往的应酬,无关浪漫的风月,儿女的学习……能聊上一整晚。这就是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忆往昔,看今朝。今天塔木素的农牧民,他们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头脑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家里的电器应有尽有,运用手机、电脑获取信息和联系业务。我们来到苏木所在地胡树其嘎查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负责人正忙着用手机与外界联系沟通。在交谈中,我切实感到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自信。他说:“过去俺们这里以‘穷’字出名,现在反过来了,我们依靠现代科技与全国甚至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时时掌握着致富信息,让祖辈吃苦受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一代一代人踏实苦干,一定会把塔木素建设得更加美好!”
夜,被一只巨大的手紧紧攥进拳头,四周漆黑一片。缺少霓虹闪耀和汽笛鸣叫的夜,深邃寥廓,静谧安详,适合理性者思考,疲惫者休憩。
我从小是在阿左旗原木仁高勒苏木水磨沟大队一个叫高口子的地方长大的,见惯了牧区夜晚的宁静,听惯了夜猫子的叫声。虫子蹦蹦跳跳、鸡鸣狗吠的童年我仍记忆犹新,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嗅出哪里是牧区,哪里是城市。我喜欢那里清澈湛蓝的天空、清香怡人的泥土、一望无际的庄稼、树木掩映的白墙青瓦。在农闲之时,我会一口气爬上后山顶,站在狗娃草疯长的地埂边上,让山风肆意撩起长发,掀起衣襟,再从领口调皮地灌进脊背,穿过裤腰裤腿,顿时整个身子感到透心的凉。
说实话,童年时期,我不喜欢牧区,老想走出那片既熟悉又压抑的地方。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中,特别是在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中,只要我们走出牧区,走出生我养我的那块黄土地,便会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光宗耀祖。于是,我非常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住在繁华热闹的城市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有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有莺歌燕舞的酒店饭馆。在晚上任何时候出门,或是逛街,或是访亲,或是串门,不用害怕独自一人,也不用晃着手电筒,担心路上碰见鬼怪,夜深了不敢回家。
后来,我终于走出木仁高勒水磨沟,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每天穿梭在嘈杂纷繁的人流中,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厌倦,无形中便深切怀念起牧区的生活来。我爱那里夜晚的静寂安详,那种万籁俱寂、博大宽广的感觉,是什么外在情愫都替代不了的。每年长假期间,我都要抽空到牧区住几天,去深深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去静静感受恬淡幽雅的夜色。那寂静辽阔、浩瀚深邃的夜空,我的思维被这种空旷的美丽所震撼、所吸引,把自己逐渐融入这种环境中,是一种从容的放纵,是一种返璞归真、嬗变自然的无穷享受。
牧区生活是美好的,也是让人终生难忘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牧区人,虽然我现在寄居城市,每月省吃俭用还着贷款,住着憋足的小楼房,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零零碎碎地感受和捕捉着现代化的气息,但我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一毫城里人的优越感,也没有比同龄人稍早安居、免于奔波的满足感。唯一发自内心能够让我感到踏实和幸福的,就是那一段牧区生活的经历,让我感恩于故乡黄天厚土的养育,感恩于大山赐予我灵气的眷顾,感恩于池鱼思渊、飞鸟恋巢的依依乡情。
其实,有了这些我就满足了。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事情与更多美好的事物、时光,只有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穿越人生的迷雾,我才会更加成熟,更加饱含生活的信心。深切感受牧区夜晚的气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灵去感受,去回味,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信?你就去试试。
耳边响起《草原夜色美》的音乐,这般优雅纯美,那是草原终于回到了自己主人的怀抱,恢复了雍容华贵的神态。仿佛之前有约,一曲《天边》又飘然而至,伴着远处传来的驼铃声,使我心旷神怡。这些音乐作品流露出的精气神何其尊贵,充满了民族血性与骨气!
再来一起唱唱《草原夜色美》吧,一起奏一曲《天边》吧!哦,天边并不遥远,我们就在天边,所以我们才会唱才想唱,才唱得如此之好、如此之美。
前进中的塔木素,我向你深深致敬。俯身挨近无穷无尽的草原,摘一束草,这广袤无垠戈壁的青草,在我手掌中立即变得稀有,变得光芒四射。
无垠的戈壁草原,浩浩荡荡,丛丛簇簇,昭示出大自然的纯净之美,今夜,就用这些草叶,我们一起来编织桂冠,难忘塔木素之夜!
我们从楼房林立、整齐划一的塔木素苏木新办公楼走了出来,西北面有两座蔬菜大棚,这是当地居民董秀安承包的大棚。在苏木党委书记哈登巴特尔的提议下,我们走到蔬菜大棚前。董秀安恰好从大棚里走了出来,满脸春风地同我们握手表示欢迎。哈登巴特尔向他说明了来意,董秀安便一个劲儿地称赞起党的好政策来。他津津有味地说:“在塔木素这个地方,冬天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我们想都没想过,当时建大棚时,其他啥都考虑到了,就是没有考虑‘电’的因素,可我们没想到的,旗上的领导都替我想到了。如果没有电网改造通网电,我这大棚可就无法经营。如今没有的都有了,今后我保准会年年有‘裕’,越来越富裕!这些都多亏旗里领导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关爱和电力、水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呀!”
十几年前,我到过这里。当时的塔木素没有通网电,小型风力发电甚至煤油灯、蜡烛是人们照明的主角,昏暗的灯光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屋内走动的身影给漆黑寂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那时的晚饭很简单,也很有特色,从供销社买几个水果罐头,切上一盘自家腌制的沙葱,条件好一点的再煮上些风干羊肉,就着53度的沙漠王特制白酒,就是一顿“丰盛”的晚餐。吃饭间,男人、女人说些柴米油盐的琐事,嘎查的张三赵四,草场渠边的菜地,猪圈鸡窝的修补,亲来客往的应酬,无关浪漫的风月,儿女的学习……能聊上一整晚。这就是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实实在在的生活。
忆往昔,看今朝。今天塔木素的农牧民,他们崇尚科学,善于思考,头脑灵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家里的电器应有尽有,运用手机、电脑获取信息和联系业务。我们来到苏木所在地胡树其嘎查的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负责人正忙着用手机与外界联系沟通。在交谈中,我切实感到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和自信。他说:“过去俺们这里以‘穷’字出名,现在反过来了,我们依靠现代科技与全国甚至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时时掌握着致富信息,让祖辈吃苦受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一代一代人踏实苦干,一定会把塔木素建设得更加美好!”
夜,被一只巨大的手紧紧攥进拳头,四周漆黑一片。缺少霓虹闪耀和汽笛鸣叫的夜,深邃寥廓,静谧安详,适合理性者思考,疲惫者休憩。
我从小是在阿左旗原木仁高勒苏木水磨沟大队一个叫高口子的地方长大的,见惯了牧区夜晚的宁静,听惯了夜猫子的叫声。虫子蹦蹦跳跳、鸡鸣狗吠的童年我仍记忆犹新,现在闭着眼睛,都能嗅出哪里是牧区,哪里是城市。我喜欢那里清澈湛蓝的天空、清香怡人的泥土、一望无际的庄稼、树木掩映的白墙青瓦。在农闲之时,我会一口气爬上后山顶,站在狗娃草疯长的地埂边上,让山风肆意撩起长发,掀起衣襟,再从领口调皮地灌进脊背,穿过裤腰裤腿,顿时整个身子感到透心的凉。
说实话,童年时期,我不喜欢牧区,老想走出那片既熟悉又压抑的地方。在大人们的言传身教中,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中,特别是在父母亲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中,只要我们走出牧区,走出生我养我的那块黄土地,便会出人头地,成龙成凤,光宗耀祖。于是,我非常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住在繁华热闹的城市里,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有灯火通明的大街小巷,有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有莺歌燕舞的酒店饭馆。在晚上任何时候出门,或是逛街,或是访亲,或是串门,不用害怕独自一人,也不用晃着手电筒,担心路上碰见鬼怪,夜深了不敢回家。
后来,我终于走出木仁高勒水磨沟,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城里人,每天穿梭在嘈杂纷繁的人流中,时间长了难免让人厌倦,无形中便深切怀念起牧区的生活来。我爱那里夜晚的静寂安详,那种万籁俱寂、博大宽广的感觉,是什么外在情愫都替代不了的。每年长假期间,我都要抽空到牧区住几天,去深深呼吸新鲜湿润的空气,去静静感受恬淡幽雅的夜色。那寂静辽阔、浩瀚深邃的夜空,我的思维被这种空旷的美丽所震撼、所吸引,把自己逐渐融入这种环境中,是一种从容的放纵,是一种返璞归真、嬗变自然的无穷享受。
牧区生活是美好的,也是让人终生难忘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牧区人,虽然我现在寄居城市,每月省吃俭用还着贷款,住着憋足的小楼房,说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零零碎碎地感受和捕捉着现代化的气息,但我心里总是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一毫城里人的优越感,也没有比同龄人稍早安居、免于奔波的满足感。唯一发自内心能够让我感到踏实和幸福的,就是那一段牧区生活的经历,让我感恩于故乡黄天厚土的养育,感恩于大山赐予我灵气的眷顾,感恩于池鱼思渊、飞鸟恋巢的依依乡情。
其实,有了这些我就满足了。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的事情与更多美好的事物、时光,只有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穿越人生的迷雾,我才会更加成熟,更加饱含生活的信心。深切感受牧区夜晚的气息,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灵去感受,去回味,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信?你就去试试。
耳边响起《草原夜色美》的音乐,这般优雅纯美,那是草原终于回到了自己主人的怀抱,恢复了雍容华贵的神态。仿佛之前有约,一曲《天边》又飘然而至,伴着远处传来的驼铃声,使我心旷神怡。这些音乐作品流露出的精气神何其尊贵,充满了民族血性与骨气!
再来一起唱唱《草原夜色美》吧,一起奏一曲《天边》吧!哦,天边并不遥远,我们就在天边,所以我们才会唱才想唱,才唱得如此之好、如此之美。
前进中的塔木素,我向你深深致敬。俯身挨近无穷无尽的草原,摘一束草,这广袤无垠戈壁的青草,在我手掌中立即变得稀有,变得光芒四射。
无垠的戈壁草原,浩浩荡荡,丛丛簇簇,昭示出大自然的纯净之美,今夜,就用这些草叶,我们一起来编织桂冠,难忘塔木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