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构建顺应21世纪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纷纷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的双语教学法不失为医学教育追赶全球生命科学步伐与尖端技术的明智之举,但我国现阶段可胜任医学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及配备教材均存有不足,陈旧的教学模式及学生参差不齐的外语水平均为临床医学双语教学发展的拦路虎,本文以临床医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10-01
近年来,大量的留学生前往我国学习中医,这也在一定程度以上促使高校必须开展汉语以外的语言教学。鉴于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早在2001就在相关指引性文件中指出,高等医学院校需为专业课及公共课的外语教学创造条件。目前,双语教学已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中推广与普及,并获取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在从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具有较多的感触与发现,现将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1.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双语师资短缺
笔者认为,双语师资短缺、双语教师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临床医学双语教育的瓶颈,主要体现为:1.双语师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及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小;2.教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毕业于语言专业的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双语知识水平与能力,但未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而毕业于医学类院校的教师,尽管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教师技能功底扎实,但其双语能力较差;3.学校缺乏系统而合理的培训网络和培训体制。
1.2 教法陈旧
教师授课时仅仅是以英译汉的方式来讲解部分医学科普性文章,余下一些篇章留作学生自学,文章内容要么抽象难懂,要么不具实用性,学生词汇量远无法满足临床医学的要求,尽管多数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测试可获得高分,却缺乏基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1.3 缺乏合适的教材
现阶段我国仍无权威的医学院校双语教材,多数院校仍沿用中文教材,仅在关键处标准英文注释,以便于学生了解中英文表达法,另外,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的教材内容均来源于各类学术期刊或专著,在取材及翻译时具有删减情况,无法忠实地还原原著,而选用全英文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可操作性不强。
2.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2.1 加强医学双语授课师资的能力建设
各大高校建立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准予双语教师通过进修及参加培训等形式来取得学位,实施进修晋级加薪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定期为双语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如此既可以促进双语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也可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培训内容方面,应时刻树立现代教育观,强化双语、双文化能力与素养、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能力的培训,涵盖英语授课教学方法、英文病例的采集评估、英文查房技巧、模拟医院课程设置、双语标准化病人培训等方面的培训。
2.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医学教材忠于原版为基本要求,条件允许者可采用深受国内外医学院校好评的原版英语教材,此类教材的英文表达更为规范且具权威性,采用原版教材的另一优势在于可便于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使学生与其他学生始终处于同一起点,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沟通与交流。
2.3 改革教学模式
医学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合学科教学需求,注意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及时将学科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实践教学中,由带教老师预先根据大纲要求挑选与所学疾病相关症状、体征较为典型的病例资料,并准备好影像学及活检组织报告等有关资料。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检查方法、阳性体征、解剖知识、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等规范[1],在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演示、提问、留置课后作业时均应使用中英文对照法,课堂小结后,可开展单词、短语的记忆测试,以巩固双语教学效果。
2.4 提高学生英语技能
医学院校应在加强医学基礎课程教学之余强化专业英语教学,如调整教学安排,增加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外专业英语学习的课时,每次双语课前,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由授课教师整理并自编涵盖重点词汇、医学概念的讲义发放给学生,以保障双语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编制课堂用语,使用较学生实际水平略高的外语语言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临产医学的双语教学为顺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及科技革命全球化的必然之举,各大医学院校必须基于自身双语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并汲取医学双语教学的经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双语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书法.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24(07):994-996.
【关键词】临床医学双语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10-01
近年来,大量的留学生前往我国学习中医,这也在一定程度以上促使高校必须开展汉语以外的语言教学。鉴于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早在2001就在相关指引性文件中指出,高等医学院校需为专业课及公共课的外语教学创造条件。目前,双语教学已在我国部分医学院校中推广与普及,并获取了一定的成效。笔者在从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具有较多的感触与发现,现将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1.临床医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双语师资短缺
笔者认为,双语师资短缺、双语教师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临床医学双语教育的瓶颈,主要体现为:1.双语师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及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小;2.教师整体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毕业于语言专业的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双语知识水平与能力,但未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而毕业于医学类院校的教师,尽管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教师技能功底扎实,但其双语能力较差;3.学校缺乏系统而合理的培训网络和培训体制。
1.2 教法陈旧
教师授课时仅仅是以英译汉的方式来讲解部分医学科普性文章,余下一些篇章留作学生自学,文章内容要么抽象难懂,要么不具实用性,学生词汇量远无法满足临床医学的要求,尽管多数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测试可获得高分,却缺乏基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1.3 缺乏合适的教材
现阶段我国仍无权威的医学院校双语教材,多数院校仍沿用中文教材,仅在关键处标准英文注释,以便于学生了解中英文表达法,另外,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的教材内容均来源于各类学术期刊或专著,在取材及翻译时具有删减情况,无法忠实地还原原著,而选用全英文的教材又远远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可操作性不强。
2.临床医学双语教学改进策略
2.1 加强医学双语授课师资的能力建设
各大高校建立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准予双语教师通过进修及参加培训等形式来取得学位,实施进修晋级加薪制度,对参加培训的双语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定期为双语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如此既可以促进双语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也可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培训内容方面,应时刻树立现代教育观,强化双语、双文化能力与素养、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能力的培训,涵盖英语授课教学方法、英文病例的采集评估、英文查房技巧、模拟医院课程设置、双语标准化病人培训等方面的培训。
2.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医学教材忠于原版为基本要求,条件允许者可采用深受国内外医学院校好评的原版英语教材,此类教材的英文表达更为规范且具权威性,采用原版教材的另一优势在于可便于教师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使学生与其他学生始终处于同一起点,有利于学生日后的沟通与交流。
2.3 改革教学模式
医学双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贴合学科教学需求,注意学科知识间的交叉,及时将学科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中,在临床见习实践教学中,由带教老师预先根据大纲要求挑选与所学疾病相关症状、体征较为典型的病例资料,并准备好影像学及活检组织报告等有关资料。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检查方法、阳性体征、解剖知识、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等规范[1],在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演示、提问、留置课后作业时均应使用中英文对照法,课堂小结后,可开展单词、短语的记忆测试,以巩固双语教学效果。
2.4 提高学生英语技能
医学院校应在加强医学基礎课程教学之余强化专业英语教学,如调整教学安排,增加医学基础知识课程外专业英语学习的课时,每次双语课前,应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由授课教师整理并自编涵盖重点词汇、医学概念的讲义发放给学生,以保障双语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编制课堂用语,使用较学生实际水平略高的外语语言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临产医学的双语教学为顺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及科技革命全球化的必然之举,各大医学院校必须基于自身双语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并汲取医学双语教学的经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不断完善双语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书法.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24(07):99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