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三个阶段,提高个性阅读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有篇课文《斑羚飞渡》,实属文辞精美、结构完整、教谕深远之作,教师授课时如能准确把握住该文教学要求的核心因素,对学生展开细致的阅读引导,才会让学生尽可能从产生兴趣入手,尽快进入阅读情境(心领阶段),继而完整理解课文的意境,深切感悟此文的文质内涵(神会阶段),最后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语文素养的目的(致用阶段)。
  然而,笔者在参加一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却听到开课教师在《斑羚飞渡》的教学中反复强调环保理念,并不厌其烦地向外拓展延伸有关环保知识,这样既耽误了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时间,又偏离了阅读课教学的主题,把公开课的某种功利性看的过重,从而影响力该教师實际教学能力的正常发挥,也使学生的阅读信息发生偏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文本因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为上上策。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无论是怎样的题材和体裁,不管是句式的长短、篇章的结构等,同样都面临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让阅读者能从哪些方面去得到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引导学生多层感触文本信息,使其心领在先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往往过分看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却忽视对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照顾。即不管什么文章,总是千篇一律、千课一面重复着以下的授课过程;汉字认读、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拓展延伸、形成新知,仿佛这个程序属于经典的套路,都要这样去教学才好。这种机械的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仍是机械理解课文,造成讲者云云、听着晕晕的低效循环状态。
  以《斑羚飞渡》为例来说,学生初次接触文本时,很快就对高原奇特的风景和斑羚的矫健风姿所着迷,这就已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了足够的表象信号刺激,尽管十三、四岁的少年对文本的最初理解可能是支离破碎的,而且个人个性的感知也可能全然不同,但受了这种强烈好奇心及好胜心的驱使,他们的感官会在教师的有意引导和刺激下,迅速达到心领阶段的饱和状态,这便为进入阅读的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二、引导学生深切体味课文内涵,做到神会交融
  
  新课程标准向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要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做好深层阅读,即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需要掩卷自问: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你已对文章有了哪些整体感知,以便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进一步领会,这就更为个性化的神会阅读提供了可能。
  仍以《斑羚飞渡》为例,经过学生的反复研读之后,他们会各自揣摩这样一些问题:斑羚舍生忘死飞渡真有这种可能吗?它们死的那么决绝、生的那么艰难,造成此种局势的原因又该如何改变?侥幸逃脱的斑羚能否避开人类的再次追击?高原上这么可爱的动物以后会造成灭种吗?学生们所有这些追问都是鲜活的阅读个体和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也是他们思维及情感的交互碰撞、相融和涤荡,到此时,他们对于人为造成环境恶化的关注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何劳老师再苦口婆心地加以点拨呢?
  
  三、引导学生整合文本思绪,以求内化致用
  
  在准确完整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后,就应强化学生思考文章是怎样写的问题。新课程亦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掌握一定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在阅读指导中,应在学生发现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正确认识各种文体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异同,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准确把握知识点,以利于在今后的自我阅读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并在作文中巧妙地把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文章的谋篇布局等表达技巧也是学生在阅读中应该理解把握的,尤其是一些词语和句子在特殊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更应该让学生准确领会。这里必须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特殊语境,特殊在哪里?换换地方还有没有这种含义等。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够理解课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继而把握从一篇文章中准确提炼文章精华的技巧。一篇文章写出来后,它的主题就已经明确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定点”,我们从“定点”出发,就可以把问题来龙去脉搞清楚。因为一篇文章无论作者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如何布局,如何选用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如何用语言加以表达,如何在文中准确炼句,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作者要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准确表达中心服务,受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而决定取舍。
  显然,在训练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所读文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问题的提出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对问题灵活处理,跳出固有的回答问题的老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尊重写作原则又不受原则过分约束的基础上,提升个人的才华。
  同样是《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教师在提示了上述写作立意和手法之后,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展开思考,主动搜寻文本思绪,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整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微妙之处。这是学生自我领悟的过程,也是学生和作者穿越时空隧道进行精神对话的过程。当学生能站在社会现实的角度。想象斑羚以及各类濒临灭亡生物种群的生存命运,兼对其它环境问题引发对环保的忧虑意识,这才能达到使他们自我满足、自我教育与自我提高的目的,这种正迁移的内化熏陶与影响作用,便是个性阅读中学以致用的较高阶段。
  当然,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教师只要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把自己的潜能挖掘出来,并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上的长处,对学生加以毫不懈怠的指导,则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能是比较好的培养方式。再者,只要我们潜心于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借鉴、揣摩和探索,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各自特色的阅读教学之路来。
其他文献
以粗芦岛大桥为例,介绍了跨海桥深水基础施工的方法,并着重阐述了跨海桥深水基础施工中的要点。
【前言】每当提起复习课,我们的眼前会立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讲台上教师手拿一份资料或试卷,从头至尾一题不落的逐一讲解,讲台下同学们则显得心不在焉,燥动不安;教师按照单元,像唱独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既调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要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沟通,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所以,复习课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以及巩固知识的重任。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复习课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得非常有效呢?笔者
介绍了手背静脉识别系统的图像处理和相关法识别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介绍了文本分类的基本过程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一个文本分类系统的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
目的掌握自杀死亡的流行规律,为开展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简略寿命表法计算期望寿命,通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分析潜在寿命损失,计算累积死亡率,分析死亡几率,用圆形分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以金都花园国际饭店工程为例,介绍了UB8.0灰浆输送泵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目的反映南昌市肺结核患者发现、登记水平.方法根据南昌市2001~2003年结核病登记的年度报表、季度报表和工作总结分析结核病人发现及登记情况.结果三年中南昌市活动性肺结核病
前不久,媒体报道一则某一高中学校发生学生因不堪学习负担过重而集体跳楼事件,再一次引起了普遍关注的“减负”话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学生,要求“减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感受到真正的“减负”,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课本内容及其它方面的实际,实施了一些“减负”的措施,其中也不乏一些摸索和尝试。    一、减掉旧的教育理念    “正人先正己。”要做到真正“减负”,首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