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大学生逃学现象,分别从大学生本人、教师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逃学的原因,并为解决当今大学生逃学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逃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105-02
“逃学”是指学生无故不上学。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逃学是指大学生在未履行请假手续的情况下暂时离开学校而不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不到课堂上课、不参加政治学习及其它党团组织的活动。而“逃课”是指大学生有意不到课堂上课,它仅仅只是逃学的一种现象之一。本文要分析的是广泛意义的逃学现象。
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在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逃学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担忧。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还妨碍着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与此同时也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因此深刻分析大学生逃学现象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逃学现象镜头扫描
“逃学”不是一个新名词,逃学现象在大学里也是一种常见现象。20世纪的经商逃学潮在高校还未完全退去,21世纪掀起的逃学创业、打工热浪还在冲刷着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的大学生为获取各种证件的培训和考试也蔚然成风。
下面请关注武汉某高校半个学期以来存在的逃学现象的镜头:
1.1 镜头之一:为打工而逃学
2008年5月6日下午15:40,某学院一名学生来学生办公室报告老师,她的室友旷课快两天了,走时留言说上深圳打工,现正在汉口火车站等候即将通往深圳的列车。
1.2 镜头之二:逃避教师不上课
2008年5月26日下午14:00,某学院大二的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该班共计41人。实际到课的人数是22人,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来教室上课。辅导员开了紧急班会,几乎调查了班上的所有学生,大家一致反映该老师平时上课非常严厉,第一次上课就向学生声明:“你们可以不来上我的课。”
1.3 镜头之三:以各种借口逃学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00,某学院一名市内的学生打电话找学生办公室老师请假,谎称家人病危必须马上回家;课间又有几个市内学生来请事假,有的学生说要参加某单位的招聘面试,还有两个学生要去参加考驾照的培训,并且都不能参加下午的政治学习。不久,班长速来报告老师,下午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事不能参加学习,有的学生星期五也不返回学校上课,原来学校每周四下午不上课,有些学生早已经计划利用连续直到周末的时间回家享受、到校外会朋友、参加培训或兼职等。
2 大学生逃学的原因
各种形式的逃学现象为何不能得到遏制?这一课题的确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了解到,对于为什么逃学?大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借口多种多样。通过对当今大学生逃学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些理由基本起因于大学生本人、教师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四个方面,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2.1 学生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理想的专业”和“现实的专业”的矛盾,使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目标失落感。实际上国家已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在大学录取之前,学生都按自己的分数和兴趣填报了志愿,各学校也按第一志愿录取大学生。但是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仍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另外,也有特殊原因的学生,比如:近年来各高校专业的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學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由家长或高中教师参考填写。许多家长与教师对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就对其缺乏兴趣,有的学生选择换专业,有的学生在专业无法调整的情况下,便把学习当成为一种折磨,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
2.2 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不够
从我的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满意课堂的教学质量。第一,师生缺乏沟通了解。有的学生认为很多老师课堂上师生互动太少,一门课上完了老师都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由于不了解学生,会给学生不正确的评价。第二,教师教学能力有限。有些教师所学与所教专业不一致;有的老师表达能力欠佳,再加上有的教师方言很重,学生不易听懂。第三,教师教学内容和形式单调。有些教师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缺乏激情,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没有新知识,也没有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是抄笔记的机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第四,老师缺乏责任心。有的老师讲课没有教案,讲课思路不清;有的老师上课常以录像片代替上课。第五,还有个别老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要求太严厉。很多学生认为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不如去“泡网吧”,也有学生认为“既然这样,何必死抱书本呢?又为什么不为自己将来有一个如愿的“归宿”而牵线搭桥呢?”[2]于是,他们只好选择逃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盲目获取各种证件及参加一些不具专业性的实践。
2.3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使得一些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学。据某高校一名学生说:“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我们有我们的苦恼,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学生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挑选。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手里捧着的还是“老三篇”,还是师兄师姐们读烂的课本。”[2]目前,有些高校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而新开一些专业,但学生学了两年后,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太少,据学生反映,新开专业由于师资力量缺乏,课程设置与学院其它专业基本上一致,尽管有些课程不同,但安排上这些课程的老师却是其它学科专业的老师。这种缺乏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让刚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挣脱出来并对大学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呆在课堂里就是“浪费青春年华”还不如为以后的就业多积累些“资本”,因此,有的学生便逃学去考驾照、会计证、普通话证等其它的证书。
2.4 社会的压力促使学生不安于现状
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逃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武汉某高校一名创业成功学生,他说:“刚进大学,经济压力很大,大一时就学会了开汽车,拿了驾照就开始开出租车,赚了钱后就开公司,现在买了自己的汽车。开出租车时还跑过长途,那时经常逃学,的确也耽误了不少功课,有时也感到内疚,可是一旦生意上手又很难挣脱。”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种事实,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给学生们带来一种错觉:仅仅凭借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如果没有硬实的关系,自然得不到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为了打造自己的实力,许多学生从上大一时便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比如:武汉某高校在5月中旬全面检查学生到课率情况,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到课率90%;大二学生到课率85%;大三学生到课率30%;大四学生已结束上课,在准备毕业论文阶段。可见,大三学生到课率最差。据调查,大一、大二未到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正为增加工作经验而参与社会实践。大三学生由于面临即将毕业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已无心思坐在教室里,他们在校内外为就业或升学四处搜寻各种信息;听课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只好逃学到其它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大四学生有少数在准备毕业论文,更多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迫于无奈,只能逃学。
3 抑制学生逃学的对策
3.1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逃课现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首先,老师要认真备课,踏实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再次,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教学不定法”,教师多研究教学方法,做学生满意的教师。最后,老师除了教书,更关键的是育人。一个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懂得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的经验及如何做事的技能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正如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3]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包含了对北京大学师生的希望,还意味着对全国广大师生的要求,这一希望不光体现了对青年人成长的关注,而且对广大教师的责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的各种诱惑也充斥着当今高校大学生们的生活,对此,他们必然会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困惑。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一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三是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四是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五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教育,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从大一开始就应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3.3 加强节假日前后的防控工作
很多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并在其前后逃学,除了逃课以外,还经常逃避校、院及班级开展的一些重要活动。从学生逃学的普遍性规律来看,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节及周末是学生逃学的高峰期,尤其是来自本市及周边市郊的学生,由于交通便利,逃学现象比较频繁,有的学生为了早回家甚至提前一两天就逃离学校,少数学生返校不及时,在节假日以后几天还呆在家里。这些现象在各高校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比如本文的镜头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的教师和辅导员,要密切配合,共同抑制节假日前后的逃学现象。首先,课堂教学的教师要在节假日前后上课时清查人数,未到学生名单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其次,輔导员在节假日前后要亲自到课堂及寝室清查。最后,对于未请假且提前离校或未到校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告知其家长,以免学生发生一些意外事故。
3.4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执行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的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好学生。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执行有效措施使辅导员和班主任履行管理育人的职责管理好学生。首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一是督导检查制度。第一,检查课堂。每学期每个督导负责检查每个年级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上课前发学校统一制定的评价表格给学生,学生根据表中的各项评价指标结合老师上课以来的情况进行评分,下课后由督导收回评价表。第二,检查教案。一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各检查一次教师的备课情况。第三,进行评比。评选出课堂教学与教案都优秀的教师。二是同专业的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一方面师生互相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以无记名方式互相打分,同行的老师进行评价具有公平、公正、合理性。三是设置奖惩制度。课堂教学与教案评价与教师互评结果结合起来,评选出优秀教师,并给予优秀教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被评为较差的教师学校可为其调换岗位。其次,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一是课堂检查制度。辅导员要经常到课堂检查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情况,必要时和学生一起听课,有助于及时查明学生未到课堂的原因。二是寝室检查制度。辅导员每周日和周五晚上检查学生到校和离校的人数,记下未到学生的名单,并及时找学生及家长沟通,查明原因。三是定期召开班会制度。班主任要每周召集全班学生开一次班会,班会的形式可以不是正式的主题班会,可以互相讨论学习及生活方面的话题,无形的沟通交流中,老师或许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4 结语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培养质量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当今的大学生逃学现象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并深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进一步对大学生逃学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注重正确引导,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的管理技巧来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避免大学生逃学的现象,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04.
[2] 赵霞,张召国.商涛拍岸,卷起逃学潮—大学生逃学现象透视[J].北京纪事,1994(06):42-44.
[3] 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8.
【关键词】大学生 逃学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b)-0105-02
“逃学”是指学生无故不上学。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逃学是指大学生在未履行请假手续的情况下暂时离开学校而不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主要包括不到课堂上课、不参加政治学习及其它党团组织的活动。而“逃课”是指大学生有意不到课堂上课,它仅仅只是逃学的一种现象之一。本文要分析的是广泛意义的逃学现象。
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在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逃学现象屡见不鲜,令人担忧。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还妨碍着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与此同时也使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因此深刻分析大学生逃学现象对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逃学现象镜头扫描
“逃学”不是一个新名词,逃学现象在大学里也是一种常见现象。20世纪的经商逃学潮在高校还未完全退去,21世纪掀起的逃学创业、打工热浪还在冲刷着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如今的大学生为获取各种证件的培训和考试也蔚然成风。
下面请关注武汉某高校半个学期以来存在的逃学现象的镜头:
1.1 镜头之一:为打工而逃学
2008年5月6日下午15:40,某学院一名学生来学生办公室报告老师,她的室友旷课快两天了,走时留言说上深圳打工,现正在汉口火车站等候即将通往深圳的列车。
1.2 镜头之二:逃避教师不上课
2008年5月26日下午14:00,某学院大二的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该班共计41人。实际到课的人数是22人,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来教室上课。辅导员开了紧急班会,几乎调查了班上的所有学生,大家一致反映该老师平时上课非常严厉,第一次上课就向学生声明:“你们可以不来上我的课。”
1.3 镜头之三:以各种借口逃学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00,某学院一名市内的学生打电话找学生办公室老师请假,谎称家人病危必须马上回家;课间又有几个市内学生来请事假,有的学生说要参加某单位的招聘面试,还有两个学生要去参加考驾照的培训,并且都不能参加下午的政治学习。不久,班长速来报告老师,下午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事不能参加学习,有的学生星期五也不返回学校上课,原来学校每周四下午不上课,有些学生早已经计划利用连续直到周末的时间回家享受、到校外会朋友、参加培训或兼职等。
2 大学生逃学的原因
各种形式的逃学现象为何不能得到遏制?这一课题的确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中了解到,对于为什么逃学?大学生自己给出的理由、借口多种多样。通过对当今大学生逃学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整体的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些理由基本起因于大学生本人、教师教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及社会的各种压力四个方面,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2.1 学生对专业缺乏学习兴趣
“理想的专业”和“现实的专业”的矛盾,使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产生目标失落感。实际上国家已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志向和兴趣,在大学录取之前,学生都按自己的分数和兴趣填报了志愿,各学校也按第一志愿录取大学生。但是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仍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另外,也有特殊原因的学生,比如:近年来各高校专业的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學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主要由家长或高中教师参考填写。许多家长与教师对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就对其缺乏兴趣,有的学生选择换专业,有的学生在专业无法调整的情况下,便把学习当成为一种折磨,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
2.2 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不够
从我的工作中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不满意课堂的教学质量。第一,师生缺乏沟通了解。有的学生认为很多老师课堂上师生互动太少,一门课上完了老师都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由于不了解学生,会给学生不正确的评价。第二,教师教学能力有限。有些教师所学与所教专业不一致;有的老师表达能力欠佳,再加上有的教师方言很重,学生不易听懂。第三,教师教学内容和形式单调。有些教师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太过死板,缺乏激情,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没有新知识,也没有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是抄笔记的机器,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第四,老师缺乏责任心。有的老师讲课没有教案,讲课思路不清;有的老师上课常以录像片代替上课。第五,还有个别老师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要求太严厉。很多学生认为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不如去“泡网吧”,也有学生认为“既然这样,何必死抱书本呢?又为什么不为自己将来有一个如愿的“归宿”而牵线搭桥呢?”[2]于是,他们只好选择逃学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盲目获取各种证件及参加一些不具专业性的实践。
2.3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严重滞后,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要,使得一些大学生对某些课程不感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继而逃学。据某高校一名学生说:“我们不是不喜欢学习,我们有我们的苦恼,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学生最终要接受社会的挑选。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手里捧着的还是“老三篇”,还是师兄师姐们读烂的课本。”[2]目前,有些高校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而新开一些专业,但学生学了两年后,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太少,据学生反映,新开专业由于师资力量缺乏,课程设置与学院其它专业基本上一致,尽管有些课程不同,但安排上这些课程的老师却是其它学科专业的老师。这种缺乏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让刚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挣脱出来并对大学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认为呆在课堂里就是“浪费青春年华”还不如为以后的就业多积累些“资本”,因此,有的学生便逃学去考驾照、会计证、普通话证等其它的证书。
2.4 社会的压力促使学生不安于现状
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是导致大学生逃学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武汉某高校一名创业成功学生,他说:“刚进大学,经济压力很大,大一时就学会了开汽车,拿了驾照就开始开出租车,赚了钱后就开公司,现在买了自己的汽车。开出租车时还跑过长途,那时经常逃学,的确也耽误了不少功课,有时也感到内疚,可是一旦生意上手又很难挣脱。”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一种事实,现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给学生们带来一种错觉:仅仅凭借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如果没有硬实的关系,自然得不到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为了打造自己的实力,许多学生从上大一时便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比如:武汉某高校在5月中旬全面检查学生到课率情况,结果显示,大一学生到课率90%;大二学生到课率85%;大三学生到课率30%;大四学生已结束上课,在准备毕业论文阶段。可见,大三学生到课率最差。据调查,大一、大二未到的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正为增加工作经验而参与社会实践。大三学生由于面临即将毕业的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已无心思坐在教室里,他们在校内外为就业或升学四处搜寻各种信息;听课的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些学生,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只好逃学到其它城市寻找自己的梦想。大四学生有少数在准备毕业论文,更多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迫于无奈,只能逃学。
3 抑制学生逃学的对策
3.1 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逃课现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首先,老师要认真备课,踏实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再次,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教学不定法”,教师多研究教学方法,做学生满意的教师。最后,老师除了教书,更关键的是育人。一个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懂得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处世的经验及如何做事的技能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正如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3]总书记的讲话不仅包含了对北京大学师生的希望,还意味着对全国广大师生的要求,这一希望不光体现了对青年人成长的关注,而且对广大教师的责任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的各种诱惑也充斥着当今高校大学生们的生活,对此,他们必然会面临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困惑。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一是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使之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做到有事有病请假,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三是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与身心健康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单亲家庭与优越型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坚决抵制网吧、录像厅、舞厅等娱乐场所的诱惑。四是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帮助其解决心理压力,克服困难,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兼职的关系。五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教育,改变那种毕业班才谈就业的错误观念,从大一开始就应逐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减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
3.3 加强节假日前后的防控工作
很多学生经常利用节假日并在其前后逃学,除了逃课以外,还经常逃避校、院及班级开展的一些重要活动。从学生逃学的普遍性规律来看,劳动节、清明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节及周末是学生逃学的高峰期,尤其是来自本市及周边市郊的学生,由于交通便利,逃学现象比较频繁,有的学生为了早回家甚至提前一两天就逃离学校,少数学生返校不及时,在节假日以后几天还呆在家里。这些现象在各高校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比如本文的镜头三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因此,课堂教学的教师和辅导员,要密切配合,共同抑制节假日前后的逃学现象。首先,课堂教学的教师要在节假日前后上课时清查人数,未到学生名单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其次,輔导员在节假日前后要亲自到课堂及寝室清查。最后,对于未请假且提前离校或未到校的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告知其家长,以免学生发生一些意外事故。
3.4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执行有效措施使课堂教学的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育好学生。学校学生管理部门要执行有效措施使辅导员和班主任履行管理育人的职责管理好学生。首先,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一是督导检查制度。第一,检查课堂。每学期每个督导负责检查每个年级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上课前发学校统一制定的评价表格给学生,学生根据表中的各项评价指标结合老师上课以来的情况进行评分,下课后由督导收回评价表。第二,检查教案。一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各检查一次教师的备课情况。第三,进行评比。评选出课堂教学与教案都优秀的教师。二是同专业的教师相互听课制度。一方面师生互相学习与交流;另一方面以无记名方式互相打分,同行的老师进行评价具有公平、公正、合理性。三是设置奖惩制度。课堂教学与教案评价与教师互评结果结合起来,评选出优秀教师,并给予优秀教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被评为较差的教师学校可为其调换岗位。其次,严格执行学生管理制度。一是课堂检查制度。辅导员要经常到课堂检查学生到课率、课堂纪律情况,必要时和学生一起听课,有助于及时查明学生未到课堂的原因。二是寝室检查制度。辅导员每周日和周五晚上检查学生到校和离校的人数,记下未到学生的名单,并及时找学生及家长沟通,查明原因。三是定期召开班会制度。班主任要每周召集全班学生开一次班会,班会的形式可以不是正式的主题班会,可以互相讨论学习及生活方面的话题,无形的沟通交流中,老师或许尽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4 结语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培养质量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当今的大学生逃学现象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违背,其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并深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进一步对大学生逃学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注重正确引导,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的管理技巧来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以避免大学生逃学的现象,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北京:人民日报,2004.
[2] 赵霞,张召国.商涛拍岸,卷起逃学潮—大学生逃学现象透视[J].北京纪事,1994(06):42-44.
[3] 胡锦涛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