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美的眼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jinsongdu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育应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角度诠释教育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 教育现状 行为实践 评价发展
  一、“春天在哪里”
  目前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追求精英教育: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越发显得被动与依赖,缺乏主动性,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常常有老师抱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可测试成绩一出来,试卷上的表现却让人目瞪口呆。“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曾有位辍学生留给了我一封信,信中提到:“走进教室,感受不到丝毫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像是走进了空旷的原野,很孤单、很无助、很恐惧。”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漠视人生命的需要,淡漠人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忽略人情感和人格的陶冶。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把“人”放在首位,关注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成长,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太阳一出照四方”
  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灵魂;“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倡感性教育,这是针对人全面发展、人格完善提出的。在教学实践中,德育不仅是道德的生硬灌输而且是完美人格的培育;智育不仅是知识的单向接受,而且是诗意思维的培育;体育不仅是身躯的单调锻炼,而且是健美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培育。这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互促进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本质的全部丰富的人,培养出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全面的人”。
  三、“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
  陶行知说过,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声音,才能进入内心深处。
  《小马过河》教导我们,凡事需以身作则,亲身实践,真情体验,才能实现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听取他人的言论。教师除日常教学活动外,还应该深入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心声。美国哈佛大学工商学院传诵着一句箴言:“明白比智慧更重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桥梁。
  例如,语文教师在班级中创建一个“尖尖角”园地,开展异彩纷呈的、读书周、名著推荐、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走进书籍描绘的广阔天地之中,体验书籍给予心灵的影响和震撼。
  学校定期开展一些思想交流活动、社会大调查、现状大发现、诗歌朗诵会、故事大王演讲赛等,让学生走近生活,有感而发,这样的表达会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带来的心灵洗礼,体验生活的情趣与学生情感带来的心理共鸣,使得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课堂情境中的相关对象上,最终由于情感的弥散渗透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进行“品”字形布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参与,将教室四周墙面设置成学生大胆展示自我的天地,教室里设有先进栏、才艺框、图书角、理化园等,努力让班级成为学生心仪的学习场所,使教室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四、“别看我只是一只羊”
  一位哲人做过这样的阐述:给一块地除草的最好办法不是施药、深翻、勤锄,而是种满庄稼。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多时候,可能还需要一个鼓励的手势,一句简单的夸奖,一道充满期待的目光,一种尊重彼此的行动。
  学生不单单是知识接受者,更是一棵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树。教师要学会赏识、学会尊重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赏识自己,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他们学会赏识他人,用积极的心态赏识人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
  五、“让我们荡起双桨”
  不可避免地,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这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与尊重,更是一种超越。而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一种挑战,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和支持,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表扬他们,使他们注意自己的优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心参与。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积极肯定,有效的评价是一门艺术,让“评价”真正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在科学教育课程方面,做到科学与人文并重,突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塑造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成长服务。一线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投入不仅需要“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沉稳,而且需要“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灵活变通,更需要“但开风气不为师”和穷究义理、以破樊篱的自主精神与独特意识。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投入真情,才能让激情飞扬在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丁刚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二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德育,即“先做人、有做事”,必须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中专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德育教育 必要性 措施  一、加强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期刊
摘 要: 小学对人们一生起到重要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地留意,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关键词: 留意 爱 自尊 社会德育  一、不经意间留意出播种“爱”的种子  小松鼠在秋天收藏果子的时候,不小心丢掉一个,落在一块空地上。春
期刊
摘 要: 借助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我校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不仅学生的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具体表现为:通过层层选拔的竞赛机制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发挥大家所长共同攻克难题的集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调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反思后提高知识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实例项目进行拓展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综合素
期刊
摘 要: 某些教育者陷入教育误区,将有些后进生称做“朽木”和“顽石”,认为其不可“雕”和“琢”,但只要仔细分析找对“切入点”,小心谨慎,用对“雕琢法”,一定能成功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 教育教学 后进生转化 转化方法  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工作中,某些教師对一些后进生往往难以心平气和地进行教育,有时甚至对其不闻不问,撒手不管,感叹“朽木不可雕,顽石不可琢也”。  “朽木”和“顽石”及类似的对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活动中,体育活动是老师较难把控的,一方面空间范围扩大,幼儿随意自由,另一方面,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隐患较大。如果为了活动的顺利和安全,教师一味强调规则,甚至压制幼儿,那么幼儿在束缚中将无法得到快乐和发展。游戏情境是游戏过程中创设的情节和环境,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向未知领域不断探索的教学策略,利用游戏情境是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方法之一。  关键字: 体育活动
期刊
摘 要: 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需要丰富的感情和情感的源泉,用诗歌增进师生友谊,让班级文化更丰富精彩。  关键词: 诗歌 班级文化 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著名杂文作家吴非曾说:“教育要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在班级管理上,我努力营造富有诗意的班级文化,用诗歌增进师生情谊。现我将实践记述下来,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郑州科技学院2009—2012级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并从事实依据出发,找出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使学生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达到正确引导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 体质健康测试 实现性 对策研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正式发布,是教育部、国家
期刊
摘 要: 解析函数是复变函数研究的中心对象,它对于某些结论的证明、函数估值、解微分方程,以及流体力学、机翼理论、电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解析函数的各种表示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解析函数的几种常见表示法.  关键词: 共轭调和 积分 泰勒展式 洛朗展式 Laplace变换  参考文献:  [1]马柏林,李丹衡,晏华辉.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64-167
期刊
摘 要: 如果说课堂预设是一种教育领域的计划的话,那么课堂生成就是教育领域的市场经济;如果说预设是教师的思考的话,那么课堂生成资源便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习和思考的结果。学生的这种思考不是一种放纵的胡思乱想,而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实时生成的,它更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开展创新。教师将两者有机结合,在教学预设时,深思熟虑,课堂上抓住生成,深入浅出,
期刊
摘 要: 饮食不仅是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还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从人体自身来看,饮食涉及不同年龄、性别、民族及居住和生活环境等;从社会角度看,饮食涉及民俗、习惯、经济、道德等。总之,饮食与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大学生中开设《膳食与健康》课程不仅是知识传播和生活习惯的教育,而且是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通过调查了解学生饮食健康现状,并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独立学院开设《膳食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