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一个有着十三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广泛凝聚社会政治共识、凝聚社会力量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考验,是重大而迫切的时代命题。
如何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赵长芬撰写的《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一书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转型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结构转型,选择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十分有价值的。当然,党的社会凝聚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既与政党体制有关,也与社会变迁、社会心理有关;它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作者在对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执政党的价值目标、执政党领袖与政党权威、执政绩效与制度正義、执政道德与执政形象、社会心理等。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针对政党的社会凝聚力构建路径提出了一套基本框架,即价值凝聚、组织凝聚、政策凝聚、媒介凝聚。作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当前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涉及的重要社会现实都做了很有价值的探讨。价值凝聚部分,作者提出通过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断向社会推介、传递党的政治理想,使分散的社会力量有凝聚的核心;通过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使党有凝聚社会的内在力量。组织凝聚部分,作者提出通过执政党领袖、执政党的核心领导集体、执政骨干队伍秉承科学的执政理念,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执政道德、重塑执政形象,不断获得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不断完善党的组织网络,调适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加强政治协调与政治沟通、录用社会精英、吸收社会优秀分子入党等途径进一步开放党的执政体系。民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社会最敏感的中枢神经。因此,在政策凝聚部分,作者重点构建深得民心的民生政策体系,侧重分析公平配置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来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的路径。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获得对党的认识,因此,作者提出借助新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提高执政党的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力等。媒介凝聚部分涉及的问题有时代性,作者分析论述及其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注重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时空状态下来分析和研究,准确抓住大众心理,把党的“领导”同社会的“追随”密切结合起来,使政党研究这项成果的理论深度和现实价值大大提高。该书分析思路清晰,从思想到实际,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王玮玮
如何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赵长芬撰写的《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一书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转型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时期。我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结构转型,选择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问题为研究对象,是十分有价值的。当然,党的社会凝聚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既与政党体制有关,也与社会变迁、社会心理有关;它既具有历史性,也具有时代性,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
作者在对凝聚力、社会凝聚力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即执政党的价值目标、执政党领袖与政党权威、执政绩效与制度正義、执政道德与执政形象、社会心理等。作者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研究方法,针对政党的社会凝聚力构建路径提出了一套基本框架,即价值凝聚、组织凝聚、政策凝聚、媒介凝聚。作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对当前中国社会政治发展涉及的重要社会现实都做了很有价值的探讨。价值凝聚部分,作者提出通过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断向社会推介、传递党的政治理想,使分散的社会力量有凝聚的核心;通过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中国梦,使党有凝聚社会的内在力量。组织凝聚部分,作者提出通过执政党领袖、执政党的核心领导集体、执政骨干队伍秉承科学的执政理念,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执政道德、重塑执政形象,不断获得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不断完善党的组织网络,调适基层党组织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加强政治协调与政治沟通、录用社会精英、吸收社会优秀分子入党等途径进一步开放党的执政体系。民生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人类社会最敏感的中枢神经。因此,在政策凝聚部分,作者重点构建深得民心的民生政策体系,侧重分析公平配置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来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的路径。在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往往不是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是通过一定的媒介获得对党的认识,因此,作者提出借助新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提高执政党的吸引力、感召力、组织力等。媒介凝聚部分涉及的问题有时代性,作者分析论述及其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注重在社会转型期这个特定时空状态下来分析和研究,准确抓住大众心理,把党的“领导”同社会的“追随”密切结合起来,使政党研究这项成果的理论深度和现实价值大大提高。该书分析思路清晰,从思想到实际,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对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作者系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王玮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