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以北京印刷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设计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的质量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行业特色。北京印刷学院紧密围绕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精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创新。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由初级训练到高级工程综合训练,课内外结合地构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北京印刷学院经过几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了主要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时(周数),注重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及军事技能训练等环节;工科学生不少于40周,文、管科学生不少于38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工科占25%以上,文、管科占19%以上。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外实践及综合实践等环节,以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三个层次培养为内容,构成了“以培养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专业能力为主线,以形成专业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层次的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在时间安排上,保证实践教育四年不断线。学生从入学开始通过基础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调查)等环节进行基本技能教育,直到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四年教育期间。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符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执行情况好。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设置的基本框架见图1。
第一个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调查)、各类课内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基础学科竞赛等,训练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为应用打下基础。
第二个层次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各类课程设计/学年(学期)论文、生产与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不断强化专业训练,提高专业素养。
第三个层次为综合能力形成。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工程或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各学科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与实际结合,优化实践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物理实验课程一直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每个工科学生以实验内容“6选1”的方式,必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学分,并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学生提供预做或复习的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物理实验教学人员撰写的有关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印刷工程专业对传统的实习教学进行改革,模拟实际印刷生产工艺过程,在校内实习基地中,按工艺流程建立了8个模块的实习内容,学生经过全部模块基本训练后,再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印刷品的全过程制作。通过模拟企业生产过程的实习,使学生了解整个印刷流程及每个工序的关键环节 ;通过亲手完成一件印刷品制作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团队精神,为后续校外岗位实习奠定了高起点的基础。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针对企业实习中学生拆装设备等动手机会少的难题,对印刷机结构岗位实习进行改革,将以往全部安排在企业现场实习的计划改为一半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另一半在校外企业进行,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实习效果。在校内实习基地中,购置和自制了印刷机典型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等教学用具,在实习中通过在印刷机上实际拆装、分步演示动作,教师现场讲解,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将印刷机结构实习与机械工程实习完美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印刷机结构原理及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待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再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国内外印刷机结构及工作机理的掌握。近三年来,通过这种实习教学改革,提高了实习效果。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还对传统的金工实习进行改革,将金工实习分为两大部分:在一年级进行金工实习基础上,在学习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后,增加了金工实习的创新实习项目。从图纸设计、制造加工、装配调试机械设备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工业设计专业以学生自我创意、制造一项产品造型为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编辑出版学专业通过学生策划、制作模拟书刊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部分学生在实习中自己出书,被出版社选用,为出版社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理系各专业通过在校内课程教学开设仿真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企业管理模型;通过校外岗位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让学生及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3.1 设立创新学分
课外教育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其完成情况是学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院规定参加省市级及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获奖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者、有一定创造发明者、取得科学研究特殊成绩和贡献者,经主管部门认定,教务处批准,可以给予创新学分,在成绩档案中每项按3个学分记载,其创新学分可以替代与其相关的任意一门选修课程学分。
3.2 参加校外机构主办的各类竞赛
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的各学科专业竞赛。参赛学生涵盖全校各个专业,如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大学物理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广告设计大赛、出版编辑大赛等。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共获得校外各级别奖励350多人次,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获得了国际“莫必斯”大赛奖,充分展示了我国艺术高等教育的成就。通过各种大型赛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定期举办校内科技活动
学院每年由科研与产业处、团委、教务处等单位共同组织一次学生科技节活动,其内容覆盖全校各专业,如:软件设计大赛、科技制作比赛、招贴大赛、各类学科竞赛、征文比赛等,既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除科技节等活动外,学生还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专项活动。
3.4 实施大学生科研计划
2005-2006年学院专门设立10万元学生科研基金,通过评审立项,确定每年资助学生科技或学术活动项目。除此之外,我院部分校友每年也提供一部分资金,专门资助学生科研活动,使大学生参与科研的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3.5 为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资源
学院为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实验场地、器材条件和必要的经费支持。2002-2005年,学院每年拨出 10 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第二课堂等学生科技活动。近年来,全校多数实验室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创新教育活动,为学生的科研和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条件和技术支持。在聘任上岗条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教育活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热心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的优秀指导教师,如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常年坚持指导参加电子科技竞赛的学生,积极吸收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科研课题或工程设计课题,在他们热心指导下学生的科技立项研究和代表学院参加的科技竞赛活动,每年都有出色的表现。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设计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04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的质量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做支撑。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要求,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学校的学科专业和行业特色。北京印刷学院紧密围绕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精心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创新。
1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由初级训练到高级工程综合训练,课内外结合地构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北京印刷学院经过几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了主要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时(周数),注重学生实际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及军事技能训练等环节;工科学生不少于40周,文、管科学生不少于38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工科占25%以上,文、管科占19%以上。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外实践及综合实践等环节,以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三个层次培养为内容,构成了“以培养基本技能为基础,以提高专业能力为主线,以形成专业综合能力为宗旨”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三个层次的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在时间安排上,保证实践教育四年不断线。学生从入学开始通过基础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调查)等环节进行基本技能教育,直到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训练,不间断地贯穿于整个四年教育期间。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符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执行情况好。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设置的基本框架见图1。
第一个层次为基本技能培养。通过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调查)、各类课内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以及课外科技活动、基础学科竞赛等,训练学生基本的实践技能和科学素养,为应用打下基础。
第二个层次为专业实践能力提高。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各类课程设计/学年(学期)论文、生产与岗位实习、毕业实习、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实践环节,不断强化专业训练,提高专业素养。
第三个层次为综合能力形成。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解决工程或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各学科专业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与实际结合,优化实践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物理实验课程一直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每个工科学生以实验内容“6选1”的方式,必修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学分,并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学生提供预做或复习的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03年物理实验教学人员撰写的有关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印刷工程专业对传统的实习教学进行改革,模拟实际印刷生产工艺过程,在校内实习基地中,按工艺流程建立了8个模块的实习内容,学生经过全部模块基本训练后,再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件印刷品的全过程制作。通过模拟企业生产过程的实习,使学生了解整个印刷流程及每个工序的关键环节 ;通过亲手完成一件印刷品制作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团队精神,为后续校外岗位实习奠定了高起点的基础。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针对企业实习中学生拆装设备等动手机会少的难题,对印刷机结构岗位实习进行改革,将以往全部安排在企业现场实习的计划改为一半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另一半在校外企业进行,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实习效果。在校内实习基地中,购置和自制了印刷机典型零部件及传动装置等教学用具,在实习中通过在印刷机上实际拆装、分步演示动作,教师现场讲解,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将印刷机结构实习与机械工程实习完美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印刷机结构原理及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待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再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国内外印刷机结构及工作机理的掌握。近三年来,通过这种实习教学改革,提高了实习效果。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还对传统的金工实习进行改革,将金工实习分为两大部分:在一年级进行金工实习基础上,在学习完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后,增加了金工实习的创新实习项目。从图纸设计、制造加工、装配调试机械设备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精神。
工业设计专业以学生自我创意、制造一项产品造型为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编辑出版学专业通过学生策划、制作模拟书刊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部分学生在实习中自己出书,被出版社选用,为出版社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管理系各专业通过在校内课程教学开设仿真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企业管理模型;通过校外岗位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北京印刷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让学生及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3.1 设立创新学分
课外教育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其完成情况是学院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为激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学院规定参加省市级及以上学科或科技竞赛获奖者、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者、有一定创造发明者、取得科学研究特殊成绩和贡献者,经主管部门认定,教务处批准,可以给予创新学分,在成绩档案中每项按3个学分记载,其创新学分可以替代与其相关的任意一门选修课程学分。
3.2 参加校外机构主办的各类竞赛
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的各学科专业竞赛。参赛学生涵盖全校各个专业,如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大学物理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大赛、广告设计大赛、出版编辑大赛等。近三年来,学院学生共获得校外各级别奖励350多人次,其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获得了国际“莫必斯”大赛奖,充分展示了我国艺术高等教育的成就。通过各种大型赛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3 定期举办校内科技活动
学院每年由科研与产业处、团委、教务处等单位共同组织一次学生科技节活动,其内容覆盖全校各专业,如:软件设计大赛、科技制作比赛、招贴大赛、各类学科竞赛、征文比赛等,既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又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除科技节等活动外,学生还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专项活动。
3.4 实施大学生科研计划
2005-2006年学院专门设立10万元学生科研基金,通过评审立项,确定每年资助学生科技或学术活动项目。除此之外,我院部分校友每年也提供一部分资金,专门资助学生科研活动,使大学生参与科研的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3.5 为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资源
学院为学生参加各类科研、创新和竞赛活动提供支持,包括提供实验场地、器材条件和必要的经费支持。2002-2005年,学院每年拨出 10 万元左右的专项经费,用于第二课堂等学生科技活动。近年来,全校多数实验室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创新教育活动,为学生的科研和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条件和技术支持。在聘任上岗条件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教育活动。近年来,涌现出一批热心学生创新教育活动的优秀指导教师,如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常年坚持指导参加电子科技竞赛的学生,积极吸收本科生加入自己的科研课题或工程设计课题,在他们热心指导下学生的科技立项研究和代表学院参加的科技竞赛活动,每年都有出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