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本文从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符合教学的系统顺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政治、法律、文学、史学、地理学等知识于一体,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基本理论渗透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
历史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也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认为历史学科枯燥零碎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历史教师首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独立地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最终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三,要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事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通过出思考题、提供阅读材料、指导课外活动等方式,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超出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和思考。同时,注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的大忌。
二、符合教材的系统顺序
历史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历史教材的系统顺序。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时,由于初次接触历史知识,陌生感较大,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我国最早的人类”“文字的演变”等内容时,由于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尝试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会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进度,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进入最后学期,教学的目标是毕业考试,教学中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达到比较高的能力水平。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全学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涉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培养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对“分封制”这一重点的概念要力求讲得深一些,充分发挥这些重点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讲解中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因为它是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基础。在讲解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通过对历史现象、概念和规律的讲解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课堂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上,不要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概念和规律的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讲例题、做习题作为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在对基本现象、概念和规律做了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同样,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讲解例题,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査自己对概念和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学生在做习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思路清晰,逐步地提高独立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要把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认知能力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集政治、法律、文学、史学、地理学等知识于一体,研究的对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基本理论渗透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初中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
历史是一门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学科,知识体系也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是,认为历史学科枯燥零碎而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历史教师首先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设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是教会学生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独立地钻研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经过独立思考,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最终提高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三,要因材施教。学生之间存在差距是客观事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灭差距,拉平学生的实际水平,而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一方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应通过出思考题、提供阅读材料、指导课外活动等方式,创造学习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超出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探索和思考。同时,注意不要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揠苗助长和抑制生长都是教学的大忌。
二、符合教材的系统顺序
历史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历史教材的系统顺序。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时,由于初次接触历史知识,陌生感较大,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我国最早的人类”“文字的演变”等内容时,由于涉及的时间跨度很大,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尝试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会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进度,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的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进入最后学期,教学的目标是毕业考试,教学中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达到比较高的能力水平。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初中阶段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全学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涉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的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培养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完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历史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例如: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对“分封制”这一重点的概念要力求讲得深一些,充分发挥这些重点概念和规律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讲解中要突出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要重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因为它是概念和规律形成的基础。在讲解概念时,一定要重视得出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通过对历史现象、概念和规律的讲解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课堂教学中,要把重点放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上,不要用讲解大量例题来代替对概念和规律的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题,决不能把讲例题、做习题作为教学的核心或重点。当然,在对基本现象、概念和规律做了充分讲解的基础上,讲解适当数量的例题是必要的,但不是越多越好。同样,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教师讲解例题,是为了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学生做习题的目的,一是检査自己对概念和规律是否真的理解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它们;二是通过做习题,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生做习题,贵在独立完成,贵在精而不在多。因此,学生在做习题时一定要认真思考,思路清晰,逐步地提高独立思维能力。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的根本,也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学习状态,要把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