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社会化的发展,生活物品逐渐被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有选择性地运用到体育教学中,特别是对废弃生活物品开发利用,体现了节约资源、废物循环利用的环保思想。尝试和探索自制器材的活动,激发师生的聪明才智,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体育器材的自制与研发不仅解决了小学体育器材的不足,也体现了小学体育教学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制;器材
一、 学校背景
目前,学校中的体育器材配备还没有达到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所要求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条件或者是体育器材的配备都难以满足国家的要求,而且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更适用于成人使用,或者是属于竞技类的器材,同学生实际的需要不符合。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原因或者是经费等外部问题导致学校体育器材不足,或者不适用。加上一些学校的场地也十分有限,器材使用消耗较大,大部分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种种原因,都会使得小学的体育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也失去了兴趣,体育学习的效率以及体育教学效率也因此而下降。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必备条件不足,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体育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体育器材自制化的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和自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一些废弃器材和生活物品进行改造利用,制作简单、安全的器材为体育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弥补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满足学生活动需求。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针对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小学来讲,则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体育器材必不可少。多样化的体育器材使得小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实施体育活动,这对普及体育运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小学体育器材根本不够,更别说多样化了。因为器材容易损耗而且学校器材更新滞后,很多学校根本无法开展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基层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那么,如何自己来改造、自制体育器材以解决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十分重要。
现在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研究也有很多。体育老师自制器材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心得。比如沙包、接力棒、纸球等等,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
另外,本人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当中,也自制了一些体育器材,而且在教学中得以运用,深受学生喜爱。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内容过于零散,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多个自制体育器材的文献,有了一定的思考。
三、 自制体育器材的目的意義
1. 首先它有利于弥补器材的不足。
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将部分常见的物品改造成为安全、实用、多功能的体育器材,如汽车车胎较重,较好解决负重练习;自行车胎的牢固程度比呼拉圈更好,可以实现扭、转、抛、跳等练习,报纸通过形状变化,可以设计跑、跳、投、合作游戏等等,进一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自制体育器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开发和挖掘报纸、车胎、竹竿等体育器材资源的过程中功能的优势是巨大的,虽然所开发的器材是有限的,但提供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参与自制体育器材,参与课堂教学创新,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对资源开发和游戏创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研”“教”“偏”的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的多方面素质。
4. 有利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
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许多体育设施与配备都是成人化。比如篮架,现在小学的篮架大部分是成人篮架,造成学生对篮架可望不可及。在新课程改革中,器材资源开发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因地制宜地自制器材。
在学校的墙壁上挂高低不平的篮框,利用废旧物品为低年级学生制作简易篮框,降低投篮难度,增强练习自信心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创编游戏化的校本教材,使之成为体育教学中的实用课程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5. 有利于竞技项目的教材化。
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大多数是竞技化、趣味性不强,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通过自制体育器材有利于将竞技化运动项目改造成教材化、游戏化,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使之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需要,如纸足球在足球运球教学中的运用,小学阶段学生不了解足球的球性,上足球时学生经常是捡球而不是踢球,而纸足球较容易控制,如学生可以提着绳做颠球时脚触球的强化学习。既降低足球的规则,又增强运动的趣味性,使本来纯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得以“教材化”。
四、 小学体育自制器材的原则
体育课程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自制体育器材为教师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器材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与体育学科的特点相一致,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服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资源,才是真实的体育资源。开发是体育游戏创编的前提,创编游戏是开发的目的,开发与创编并不是随心所欲、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起到促进教与学的良好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器材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性、耐用性原则 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也就是因地制宜来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这对于一些欠发达以及农村体育的小学来说是一个主要解决体育教学器材短缺的手段。在制作器材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器材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同时还要注意其经济性,要注意成本,尽力降低制作的经费,减少制作的精力,注重其实效性。
2. 实用性、适用性原则
在开发器材资源时,应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性、能力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发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器材,体现开发器材的价值,反应器材的实用性,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 创新性原则
对体育器材进行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师和学生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提升动手能力的一个过程,也可继承传统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创新,同时要符合时代性、趣味性。
4. 安全性原则
对于体育器材开发材料的选用以及设计等都要严格,尤其是体育器材的内部结构,使用的方法等都要注重安全问题,这是衡量和评价器材合格的关键。老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等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制作出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器材。同时在利用这些器材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安全教育。
5. 拓展性原则
拓展性原则是指将器材进行组合来实现器材的拓展,老师和学生要尝试不同的器材以及不同功能器材的组合的使用,通过调整优化等设计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体育活动策略,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最大程度能发挥出器材的作用,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其活动效益得以发挥。
五、 自制器材的方法及玩法
1. 自制呼啦圈
自制方法:用柳条或者一些植物的藤条都可以做成圈状来代替呼啦圈发挥应有的作用。
玩法:游戏玩换物接力。呼啦圈可以限制学生跑回时必须踩到圈内才能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
2. 自制垒球
自制方法:用废旧报纸、作业本胶布或彩纸做成各色垒球。
玩法:用于投掷等教学。学生可用来投高投远练习,把球吊在斜竿上,练习头顶球(根据自己的身高与弹跳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彩球),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用作垒球打雪仗、打活动靶、小八路炸碉堡等。
3. 自制保龄球
自制方法:用矿泉水瓶子里装些土或沙子等。
玩法:游戏打保龄球。学生将瓶子摆放成三角形、弧形、“一”字形等,进行投掷比赛或打保龄球用。
4. 自制高跷
自制方法:用废旧易拉罐、圆柱纸盒、或废旧塑料碗及布条来制作。
玩法:踩高跷游戏或比赛。学生用手拉住布条,将易拉罐等废旧物品踩于脚底,进行踩高跷比赛。
5. 自制飞碟
自制方法:用纸盒做成圆形用毛线做装饰,更加美观。
玩法:用于投掷教学或比赛。学生进行向远处抛飞碟比赛,看谁的飞碟飞得远。
6. 自制小尾巴
自制方法:用废旧布块、旧棉衣服用针线缝制成尾巴状,将一头缝上松紧带。
玩法:抓尾巴。学生可分为两组,每个学生将尾巴的松紧带套于腰部,在规定的范围内抓到对方的尾巴算获胜。
7. 自制双截棍
自制方法:塑料繩(1-2米左右),或废弃的纸张、布、绳等材料来制作。
玩法:用于投掷教学、比赛或进行双截棍教学。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当中,小学体育老师要能够从学生自制的器材特点出发,同时要与学生自身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开发科学、实用的体育锻炼活动器材,以实现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锻炼。另外,还可以定期地对学生自制的器材进行评比比赛,使学生的器材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接受,提升学生的满足和自豪感,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更愿意其开发和制作体育器材。这无形当中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制;器材
一、 学校背景
目前,学校中的体育器材配备还没有达到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所要求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条件或者是体育器材的配备都难以满足国家的要求,而且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材更适用于成人使用,或者是属于竞技类的器材,同学生实际的需要不符合。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人为原因或者是经费等外部问题导致学校体育器材不足,或者不适用。加上一些学校的场地也十分有限,器材使用消耗较大,大部分体育器材的利用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种种原因,都会使得小学的体育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很多学生对体育课也失去了兴趣,体育学习的效率以及体育教学效率也因此而下降。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已经成为体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必备条件不足,特别是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体育老师更应该加强对体育器材自制化的重视,从学生的实际和自制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一些废弃器材和生活物品进行改造利用,制作简单、安全的器材为体育教学服务。这样才能弥补学校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满足学生活动需求。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针对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小学来讲,则更有价值和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体育器材必不可少。多样化的体育器材使得小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实施体育活动,这对普及体育运动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小学体育器材根本不够,更别说多样化了。因为器材容易损耗而且学校器材更新滞后,很多学校根本无法开展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基层小学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那么,如何自己来改造、自制体育器材以解决学校体育器材短缺的问题十分重要。
现在在很多小学体育教学中,自制体育器材的研究也有很多。体育老师自制器材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好地运用,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心得。比如沙包、接力棒、纸球等等,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丰富了体育教学资源。
另外,本人在近几年的实践教学当中,也自制了一些体育器材,而且在教学中得以运用,深受学生喜爱。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条件,但是由于内容过于零散,并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中国学校体育》等多个自制体育器材的文献,有了一定的思考。
三、 自制体育器材的目的意義
1. 首先它有利于弥补器材的不足。
通过自制体育器材,将部分常见的物品改造成为安全、实用、多功能的体育器材,如汽车车胎较重,较好解决负重练习;自行车胎的牢固程度比呼拉圈更好,可以实现扭、转、抛、跳等练习,报纸通过形状变化,可以设计跑、跳、投、合作游戏等等,进一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自制体育器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开发和挖掘报纸、车胎、竹竿等体育器材资源的过程中功能的优势是巨大的,虽然所开发的器材是有限的,但提供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 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参与自制体育器材,参与课堂教学创新,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在对资源开发和游戏创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增强教师“研”“教”“偏”的能力,提升体育教师的多方面素质。
4. 有利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
受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许多体育设施与配备都是成人化。比如篮架,现在小学的篮架大部分是成人篮架,造成学生对篮架可望不可及。在新课程改革中,器材资源开发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因地制宜地自制器材。
在学校的墙壁上挂高低不平的篮框,利用废旧物品为低年级学生制作简易篮框,降低投篮难度,增强练习自信心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创编游戏化的校本教材,使之成为体育教学中的实用课程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
5. 有利于竞技项目的教材化。
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大多数是竞技化、趣味性不强,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造成学生体质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通过自制体育器材有利于将竞技化运动项目改造成教材化、游戏化,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使之更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需要,如纸足球在足球运球教学中的运用,小学阶段学生不了解足球的球性,上足球时学生经常是捡球而不是踢球,而纸足球较容易控制,如学生可以提着绳做颠球时脚触球的强化学习。既降低足球的规则,又增强运动的趣味性,使本来纯竞技运动项目的教材得以“教材化”。
四、 小学体育自制器材的原则
体育课程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自制体育器材为教师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器材资源都是体育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与体育学科的特点相一致,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服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资源,才是真实的体育资源。开发是体育游戏创编的前提,创编游戏是开发的目的,开发与创编并不是随心所欲、只有遵守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起到促进教与学的良好效果。通过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器材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经济性、耐用性原则 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也就是因地制宜来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这对于一些欠发达以及农村体育的小学来说是一个主要解决体育教学器材短缺的手段。在制作器材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注意器材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同时还要注意其经济性,要注意成本,尽力降低制作的经费,减少制作的精力,注重其实效性。
2. 实用性、适用性原则
在开发器材资源时,应充分考虑教材特点、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性、能力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发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器材,体现开发器材的价值,反应器材的实用性,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 创新性原则
对体育器材进行制作和开发的过程其实也是老师和学生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提升动手能力的一个过程,也可继承传统项目的特点进行合理地创新,同时要符合时代性、趣味性。
4. 安全性原则
对于体育器材开发材料的选用以及设计等都要严格,尤其是体育器材的内部结构,使用的方法等都要注重安全问题,这是衡量和评价器材合格的关键。老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等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制作出同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器材。同时在利用这些器材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安全教育。
5. 拓展性原则
拓展性原则是指将器材进行组合来实现器材的拓展,老师和学生要尝试不同的器材以及不同功能器材的组合的使用,通过调整优化等设计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的体育活动策略,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最大程度能发挥出器材的作用,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其活动效益得以发挥。
五、 自制器材的方法及玩法
1. 自制呼啦圈
自制方法:用柳条或者一些植物的藤条都可以做成圈状来代替呼啦圈发挥应有的作用。
玩法:游戏玩换物接力。呼啦圈可以限制学生跑回时必须踩到圈内才能将球传给下一位同学。
2. 自制垒球
自制方法:用废旧报纸、作业本胶布或彩纸做成各色垒球。
玩法:用于投掷等教学。学生可用来投高投远练习,把球吊在斜竿上,练习头顶球(根据自己的身高与弹跳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彩球),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用作垒球打雪仗、打活动靶、小八路炸碉堡等。
3. 自制保龄球
自制方法:用矿泉水瓶子里装些土或沙子等。
玩法:游戏打保龄球。学生将瓶子摆放成三角形、弧形、“一”字形等,进行投掷比赛或打保龄球用。
4. 自制高跷
自制方法:用废旧易拉罐、圆柱纸盒、或废旧塑料碗及布条来制作。
玩法:踩高跷游戏或比赛。学生用手拉住布条,将易拉罐等废旧物品踩于脚底,进行踩高跷比赛。
5. 自制飞碟
自制方法:用纸盒做成圆形用毛线做装饰,更加美观。
玩法:用于投掷教学或比赛。学生进行向远处抛飞碟比赛,看谁的飞碟飞得远。
6. 自制小尾巴
自制方法:用废旧布块、旧棉衣服用针线缝制成尾巴状,将一头缝上松紧带。
玩法:抓尾巴。学生可分为两组,每个学生将尾巴的松紧带套于腰部,在规定的范围内抓到对方的尾巴算获胜。
7. 自制双截棍
自制方法:塑料繩(1-2米左右),或废弃的纸张、布、绳等材料来制作。
玩法:用于投掷教学、比赛或进行双截棍教学。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当中,小学体育老师要能够从学生自制的器材特点出发,同时要与学生自身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开发科学、实用的体育锻炼活动器材,以实现校本课程学生学习锻炼。另外,还可以定期地对学生自制的器材进行评比比赛,使学生的器材能够得到同学的认可和接受,提升学生的满足和自豪感,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更愿意其开发和制作体育器材。这无形当中也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