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新公有制”、“现代公有制”评析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股份制的历史地位。股份制对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重大发展。股份制是由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蒸汽机的发明造成了产业革命的物质技术基础,但如果没有资本大规模集中,蒸汽机的大规模使用和运用到其他生产领域是不可能的。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在单个资本家手中就是产业革命发展所必需的社会生产关系条件。
其他文献
在我国,“民营银行”这个名词频繁出现在各种经济类文章中,当国内热烈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时候,创建民营银行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国内学者对于“民营银行”一词有着各自不同的解释,往往都只偏重组织模式、功能或公司治理结构等某方面。刘红忠、马晓青(2003)指出了民营银行的基本特征:第一,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其服务对象可以是各类企业和居民;
信息和知识是驱动新经济的主要原则,解释智力资本的显著增长成为企业管理者和学者共同研究的课题。Homery(1999)认为,由于当前所扩展智力资本的内容是全新的,因此也就缺少一致性。智力资本,暗含在经济、管理、技术和社会发展方面,以先前我们并不知道和很大程度难以预见的方式存在。我们强调智力资本的重要性基于以下原因:信息技术的革命和信息社会;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导致国家富裕与贫穷的原因,可以为增进国家福利提供可能的手段。在同一个星球上,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这是经济学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古典经济学家Adam Smith的《国富论》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
银行存款产品是一种契约型产品,但至今为止,国内外专门研究存款契约设计的文献极少,相关理论与观点散见于部分论文中。相比之下,企业融资契约与证券设计的研究成果较多。然而,这些研究以及银行实务部门基本上把存款契约作为给定的条件没有论及。
在我国,公平与效率被很多学者视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关系(以下简称为“矛盾论”),“矛盾论”决定了实践中的政策选择只能有两种: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或“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后,我们对“收入均等化”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利益激励机制和效率提高等问题则被相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传统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并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然而,现阶段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又促使我国理论界对公平-效率关系展开了讨论。其中,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
期刊
1.小城镇制定现代化建设规划的原则。小城镇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它的规划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957年,英国经济学家塞顿(F·Seton)在《经济研究评论》第6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价值转化问题》文章,该文对前人关于转形问题的论述进行了评论和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关于转形问题的数学解法,学术界通常将这一解法称为塞顿模型。英国经济学家马克·布劳格认为,塞顿在转化问题上“说出了最后(或决定性)的话”。塞顿自己在文章结束时曾经以十分自负的语气讲到“马克思的转化过程概念的内在连续性和确切性,以及他由此概念引出的正式推论,经过本文的分析已充分证明是正确的”那么,塞顿真的解决了转形问题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跨地域的资本流动的扩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利益与风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资本项目自由化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虽然相关的论著极其庞杂,但是主要的研究及其引发的争论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利益和风险;(2)自由化的次序和速度;(3)资本大规模流入和迅速流出的政策反应。本文旨在从这些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项目自由化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一些简要的评议。
2004年以来,《经济学动态》连续刊登了多篇文章,就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焦点之一在于公众持股公司的制度属性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产权社会化程度与生产社会化程度相适应这一规律的角度,来科学认识股份制、公众持股公司为什么是今天企业的选择和发展方向。本文试从产权社会化的角度对此问题做一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