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践行《中国制造2025》,推进产学研用机制建设的对策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aj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不仅是我国应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我国打造制造强国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考察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制造业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呈现出产业体系完整、产品门类齐全、发展速度较快的良好局面,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是,面对世界新一轮技术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巩固制造大国的基础上,打造世界制造业强国。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大省,抓紧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河南制造由大变强,对于提升河南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打造河南经济升级版意义重大。河南省政府依托并践行《中国制造2025》,在2014年12月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万亿元,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达70%左右。如何实现这一强省目标,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这是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如何实施《中国制造2025》,首先就需要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改变它原来的隶属关系,在现有的研究院所、大学和企业的基础上,以产业联盟的形式来承担制造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市场化的组建,阶段性地形成成果。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
  二、河南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本着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以鼓励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创新成果应用为目的,以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产学研用之间的无缝联合、深度合作,形成多元协同创新机制。具体表现在:在高校、企业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兴起了一批促进产学合作的中介中心;获批专利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校企合作的项目明显增多;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数量增加迅速等。但是,如何促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更完备地运行,尚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产学研用合作的层次不高,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的合作上;二是产学研用合作的深度不够,大多數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一般由企业出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技术和人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中的技术研发;三是产学研用合作的资金不足,已有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火炬计划等项目基金,虽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资金总额有限,存在“量少面广”的问题;四是产学研用合作的动力不够,产学研合作各方处于不同的领域,各自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念也不一样,故合作各方动力不足,活力不强:五是产学研用脱节现象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为“科、企”搭桥的科技交流会、科技成果发布会多,而最终成交的项目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供的科研成果、专利项目多,满足企业需要的项目少;在科技交流会上签订意向合同的多,会后达成协议实施成功的少。
  三、推进河南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指导思想
  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互动的指导思想。首先,企业既是市场主体,又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体。其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产学研用四大元素的结合也同样需要市场配置。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部门要想在协同创新中有所作为,也必须面对市场、贴近市场、贴近服务对象,尊重市场规律。最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必须政产学研用互动。笔者一直认为,在中国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但要在产学研的后边加一个“用”字,而且还要在产学研前面加一个“政”字,应当是“政产学研用”互动。在中国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既强调市场决定性作用,又提出重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任务:一是营造产学研用协调创新的环境,要做好创新政策的供给者;二是在促进产学研用合作中发挥积极的服务作用:三是构建创新秩序,通过明确产学研用的利益关系,支持产学研用的持续合作。
  (二)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1.改革人才考评和利益激励机制。第一,探索适应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管理模式:一是在选人用人上,打破职称、学历、职务、单位等限制,将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协同能力作为聘用标准;二是以生产力标准作为人才考评依据;三是构建激励分配制度,在利益分配上重点考虑协同创新的实际成效、个人在创新团队中的作用、参与协同创新的国内外优秀人才等因素。第二,探索新的利益分配方式,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协同创新良性发展。
  2.提高人才创新能力。河南省高校要顺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攻关、协同创新”的要求,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一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的投入。优选一批积极投身科研的优秀人才公派出国深造,或者到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定目标学习,充分激发科研人才的潜能。二是鼓励高校科研人才与相关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对担任国家或省级项目开发任务的科研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对科研人才承担的项目,既要跟踪服务,又要跟踪了解项目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实现。五是完善政策,规范和协调科研人员与所在单位、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融合性合作。   3.营造协同创新的氛围。河南省高校之间已经设立协同中心,针对项目设立主协调和协同方,关键是需要调动参与创新的高校、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培养“协同创新,人人有责”的主人翁意识,确保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在实际创新活动中,通过尊重科研人才的创新兴趣,实现个人优势和创新目标的高度统一。改革协同创新的现有制度,建立远边界、跨边界、无边界的柔性科技人才选用特区,加强校校、校所、校企之间人才互聘。
  (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保障
  1.组织监督机制。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管理组织,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进行管理和监督。在现实操作中,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打破部门界限和制度规制,对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参与各方投入的资金、人力、技术等创新资源进行风险评估和监督管理,对可能产生的管理成本、意外风险等提早防范。根据市场需求的最新变化,组织可以制定未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整合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组织管理者督促参与各方根据市场信息,以及前期制定好的技术路线,对协同创新项目进行评估。优秀的组织监督可以根据市场风险评估,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统一调动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科、科研和人才资源,防止出现协同创新中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完全等问题,最终帮助创新各方规避风险,以顺利、高效地完成协同创新项目。
  2.科研资源流动机制。整个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转需要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资源,其中包括政府的政策扶持信息和资金、企业生产设备、大学的人才和基础研究环境、科研机构的专业研究设备等。如何最高效率地利用好各种技术创新资源,直接影响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最终结果。所以,要促使科研资源以更低成本合理地流动,特别是稳定非人力资源的流动和鼓励科研人才的流动。人才流动有助于形成社会关系网络,有助于信息和技术传播。各级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调整专业设置,构建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的整体学科体系;允许教师、科技人员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双向交流与互动;鼓励高等学校教师、科研人员携带科技成果或者有效专利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者以个人股份进入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市场需要,采取长期合作模式,建立人才“教育一培训一生产”基地,促进各方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健全企业委托培养人才、企业设立大学奖学金、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等模式。
  3.成果转化机制。将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方参与创新的出发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协同创新各方参与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加强科技成果信息交流,通过科技成果博览会、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会等,将科技成果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流和转化。政府可以通过科技服务载体设立技术转移中心,负责创新体内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工作,解决各方成果信息沟通不畅问题。政府还可以同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成果转化风险投资资金,降低成果转化参与方的责任风险。大学可以制定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岗位评聘和考核评价标准,根据深化科教体制改革的要求,适当增加科研型教师岗位设置,并对科研型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高校教师聘任到科研型教师岗位从事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以調动广大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学和科研机构还可以适度奖励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奖”,对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者,可破格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不受岗位比例及职数限制;将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有效专利和论文一并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及科技人员晋升的条件。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能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良性运行。
其他文献
5月的漯河,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场食博盛会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吃货”们的眼球。在“吃货”的江湖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美食不在远方,就在通往漯河的路上——  人间五月吐芳菲,花香四溢满城宾。正是沙澧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一年一度的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中外客商近万人聚集漯河,共襄盛会。  从中原食品节到国家级食品盛会,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已悄然走过十四个年头,从免
期刊
伴随着农地确权、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呈加速推进态势。记者近日在东方、琼海、海口等市调研了解到,新一轮土地流转正在推动品牌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之前部分地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富企不富农”怪圈正在被打破。  土地流转与以往相比明显规范,但诸多深层次矛盾仍待破解:流转方式尚待进一步规范,避免时间成本过高、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多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等难题。  规范化流转激
期刊
2015年11月28日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以超常规的力度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目前,全国国家级贫困县还有5D0多个。记者调查发现,近来,不少省份制定了贫困县“摘帽”的具体“时间表”。曾经能够带来巨大资金政策扶持、长期被地方政府看重的贫困县“帽子”,今后5年怎么摘?摘帽之后的扶
期刊
既然男人愿意当“彼得潘”,女人为什么只能是“老巫婆”?近日,热播电视剧《嫩女正青春》引发人们对都市“中嫩人群”的广泛关注。中嫩人群(Teenage WOmen In Their Thlrties)又称“3字头少女”,特指30岁以上女性,心智成熟、经济独立,却仍然过着少女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中,这类“新女性”难免遭遇另类眼光,而走进她们的生活和故事,或许会发现她们正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着
期刊
车轮上的中国城市,车,越行越慢,且无处安放。“停车难”已成当前我国许多城市管理整治之“痛”。  为缓解车位供给严重不足问题,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专家认为,破解城市停车难的关键,不仅是政府如何规划、如何推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设资金从哪儿来、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问题。  全国停车位缺口至少超50
期刊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信阳市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十三五”时期形势的重大判断,准确把握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格局,推进美丽信阳建设,打造绿色文明宜居城市。  翻开中国的版图,信阳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她处于我国5个重要分界处,即南北地理分界、
期刊
信阳市浉河区位于河南南部,大别山腹地,南襟荆楚,北屏中原,区位优越、生态秀美、人文荟萃。近年来,70万浉河人民务实重干、亮剑拼搏,大美浉河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局稳定、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在这跨越发展的征程中,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紧紧围绕中心工作鼓与呼,服务发展大局闯和干,“浉河声音”愈加响亮,“浉河故事”越发动人,“浉河形象”日益凸显,宣传文化工作硕果累累、振奋人心,多项工作走在全市乃
期刊
国有资产代表着全体纳税人的利益。如何管理好巨额国有资产,关系到国之命脉,人民福祉。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将“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列入未来五年国企改革任务。近日亮相的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拉开了新一轮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幕。各方关注这一改革能否啃下“监管”硬骨头,替纳税人管好巨额国有资本。  两类新公司“横空出世”能否破除监管顽疾  “以管
期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漯河从1986年升格为省辖市以来,107国道以东区域梦幻般迅速崛起。  为谋求向更高层次上新的跨越,2010年3月,漯河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了开发建设西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式拉开了西城区开发建设的序幕,也开启了漯河城市西扩的崭新篇章……  5年,弹指一挥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在西城区的发展之路上,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5年,也就是
期刊
目前,地方政府教育政绩考核往往忽视各地的差异、采取统一标准的“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能起到考核评价作用,更不利于地方教育事业的激励和发展。本文以我国东部某省为例,从各地经济社会、学校学生数量、人口集聚程度等方面出发,将政绩考核对象分为三类,进一步加强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发挥政绩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  一、地方政府教育政绩分类考核的理论支撑  现代管理学之父费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学理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