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护眼更健康 首选DC调光
本刊曾在2019年第9期《告别偏头痛浅析OLED手机屏幕的DC调光》这篇文章中介绍过“PWM调光”和“DC调光”两种控制屏幕亮度的技术方案。其中,PWM调光是通过对屏幕进行一定频率的“亮→灭→亮→灭”交替闪烁来控制亮度(图1),光線控制精确,画质控制更佳,但长时间观看时容易因闪屏引发眼涩、偏头痛等问题。DC调光则是通过提高或降低手机屏幕的功率来改变亮度,低亮度下存在色彩不均的缺陷,但不闪屏更护眼。
很多人都以为PWM调光只是采用OLED屏幕的智能手机的专利,实际上笔记本屏幕也多以这种调光方案为主,只是后者PWM调光的频率相对较高,和手机常用的低频PWM调光相比不是那么费眼。
大家可以打开手机的相机APP并调到专业模式,将快门调高到1/250s或更快,对着笔记本屏幕取景,并不断调整笔记本屏幕的亮度。如果取景框内的画面出现了明显的闪烁(图2),那就代表该笔记本屏幕在当前亮度下采用的是低频PWM调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笔记本屏幕的控制策略是0~50%亮度下才使用PWM调光,而有些笔记本则是0~99%亮度下都使用PWM调光,此时显然是前者更贴心,只要高于50%亮度就不存在屏闪伤眼的问题了(图3)。
为了杜绝PWM调光伤眼的问题,现在有部分笔记本甚至引入了全局DC调光的卖点(图4),如果你整天都需要和笔记本屏幕打交道,优先挑选全局DC调光的型号准没错。当然,我们更期待未来能出现可以随时在DC调光和PWM调光间任意切换的笔记本,让用户可以各取所需。
色彩更饱满 必选高色域
色域指的是屏幕所能显示色彩的广度和丰富程度,色域越高意味着画面越加鲜活饱满,让绿色更绿、蓝色更蓝。笔记本领域常见的色域标准主要以基于美国制式电视的NTSC、基于电脑操作系统的sRGB、基于电影影视的DCI-P3和AdobeRGB为主,这四种标准在色域覆盖上互有重叠,专攻方向略有不同(图5)。
高屏占比全面屏绽放出色实力
其中,72%NTSC和100%sRGB算是一个级别,只要笔记本的屏幕达到以上高色域标准就足够普通用户和游戏玩家折腾了。100%AdobeRGB可完美覆盖打印机使用的CMYK色域,所以这种高色域标准更加适合从事照片冲印、喷绘和海报设计的用户。如果你从事视频编辑,那就需要认准100%DCI-P3色域,它可以助你渲染出更具色彩冲击力的电影大片。
那么,一款笔记本的屏幕只要色域高就足够了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先天能显示更多色彩的屏幕,并不代表当前所显示的颜色就精准。
所见即所得 色准和校色
除了极少数采用OLED屏幕的笔记本以外,绝大多数产品的屏幕都是LCD面板+LED背光。由于LED背光先天就存在偏蓝的问题,导致屏幕在显示蓝色和青色时往往色准不佳,需要显示器、笔记本厂商或用户自己花费较多精力进行校色,将屏幕显示的颜色校准到无限接近于标准色的程度,降低“色准”所代表的ΔE值。
也许你觉得屏幕当前显示的颜色“很正”,但该颜色与行业标准中的正确表现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即色差)。这种颜色精准度上的色差用“ΔE
考虑到99%的消费者都不具备自行购买专业校色仪器和操作相关校色软件的能力,对从事图形图像设计的用户来说,一步到位选择经过校色认证和专业校准的(笔记本)屏幕就成为了必然。目前在显示器领域最知名的校色认证来自PANTONE(潘通),经过PANTON E认证的屏幕显示可以无限接近印刷色,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图6)。
过渡更自然 全靠高位深
除了色域和色准以外,影响屏幕实际显示效果的还有一项名为“位深”(bit)的参数,它将决定色彩的层次,bit数越大,层次越多,色彩过渡越均匀流畅(图7)。目前笔记本屏幕主要以6bit位深的面板为主,可以显示26万色。一些中高端型号则会配备8bit位深的面板,可以显示1670万色。需要注意的是,6bit面板可以通过色彩抖动技术模拟8bit面板的位深,只是在效果上不如原生8bit面板。
一般來说,原生8bit面板必然拥有更高的高色域(还更容易通过校色认证),但高色域屏幕则可以搭配相对低档的6bit面板。我们可以在“设置→系统→显示→高级显示设置”中查看当前笔记本屏幕面板的位深参数(图8)。
游戏更流畅 高刷新低响应
对喜欢玩游戏的用户而言,少不了武装“电竟屏”——即配备120Hz、144Hz或240Hz刷新率屏幕的游戏本。更高的刷新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缓解画面模糊和画面撕裂的现象,在其他存在内容高速变化的应用场景内(如刷微博)也能让画面显得更加连贯流畅。如果你用过高刷新率屏幕的智能手机,就能知道这种“用过就回不去了”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辨率相同时,更高刷新率的屏幕为了让液晶扭转更加迅速从而降低响应时间,就必须加大电压(功耗变大)。轻薄本之所以从不配备电竞屏,就是受不了高刷新率带来的功耗提升,以及自身硬件性能有限,运行游戏时的帧数较低,也“用不着”那么高的刷新率。
细心的用户可能发现了,很多高刷新率的电竞显示器都支持英伟达G-Sync垂直同步技术(图9),但为何配备电竞屏的游戏本却很少有主打G-Sync功能的型号呢?原因很简单,显示器要想支持垂直同步技术,需要加装额外的G-Sync芯片并支付给英伟达大约25美元的授权费用,这些对笔记本来说都是额外的负担。
笔记本要想支持G-Sync技术,需要满足3个条件。首先该产品必须屏蔽核显,采用独显和屏幕直连的设计;其次,配备高刷新率屏幕面板;最后,屏幕本身需要支持可变刷新率,在没有G-Sync芯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eDP协议软件模拟,在体验上较显示器端的硬件G-Sync有所折扣。
提升游戏体验除了屏幕支持更高的刷新率以外,响应时间(默认为灰阶响应时间)则是越低越好。目前笔记本屏幕主要以IPS面板为主,响应时间普遍在7ms-30ms之间,响应时间越长即延迟越长。需要注意的是,延迟和帧数无关,它只会影响你看到画面的早晚,不会影响你看到的画面本身的质量。延时越长,在体验上的感觉是操作不太跟手,反应有点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卡顿。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笔记本并不会标注屏幕的响应时间参数,但除非你是职业玩家,一般也感觉不到因屏幕响应时间较长引起的操作延迟现象。此外,电竞屏并不代表高素质,现在120Hz和144Hz刷新率屏幕都有对应6bit和45%NTSC低色域的面板型号,如果你想在流畅游戏之余还有更高的显示质量,前文提到的色域、色准和位深也需要考虑进去(图10)。
扩展阅读
影响笔记本屏幕显示质量的参数还有很多,比如亮度(低T-300nit户外没法看)、可视角度(1PS优于TN)、对比度(1000:1是个门槛,对比度越高越容易获得HDR和杜比视界认证)、伽马值(过高颜色泛白,过低颜色暗淡)、色温(颜色的冷暖程度)、漏光(IPS屏幕背光均匀度一般,漏光较TN屏幕明显)等等。此外,在2019年第24期《视觉诱惑梳理笔记本的屏幕参数》一文中,CFan曾介绍过和笔记本屏幕有关的尺寸、显示比例、屏幕面板和分辨率等细节参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翻阅。
如何测试屏幕
想要测试屏幕的实际显示效果,需要一种名为校色仪的设备,价格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以通过在线屏幕检测网站(https:∥Screen.51240.com/#test-last)对屏幕进行“体检”,测试项目包括纯色、漏光测试、干扰测试、对焦、呼吸效应、对比度、色阶、饱和度(图11),只是这种方式需要通过肉眼观察屏幕内容的变化,肯定不如硬件监测那般精准,但也足够我们用于判断一块屏幕的基本素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