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突出德育这个核心。德育工作的成败关系着我们教育最终的成败,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进几年以来,经各方的共同努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总的看来,学校德育低效乏力的状况并未根本转变。通过调研,结合龙潭区实际,查找了龙潭区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成因,找出了对策,提高了龙潭区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德育 低效乏力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0-01
调研内容:
针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现状,对我区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制度、德育实施途径、队伍建设、德育经费、班主任工作、德育科研、校风校貌、德育常规管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方式:
访谈和查阅档案资料
调研对象:
实验学校、二实验小学、龙潭七小、江机二小、江机三小、十六中学、乌拉街中心校、乌拉满中、江密峰中心校、江密峰中学
主要表现:
1.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的首要地位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德育地位的确定,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实际问题。当前很多中、小学仍是“智实、德虚、美劳空”。
2.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迷失现象仍比较广泛。
如:学生中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有市场,个人至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至于理想、信念,人生意义等神圣的观念在许多学生看来是早已陈腐不堪和十分可笑的东西。
一、当前中、小学生德育低效乏力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生德育低效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招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分数至上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首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标准一直依据“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在绝大多数考生‘德’,‘体’都合格的实际情况下,‘择优’的最后决定因素只能是分数”。要使德育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必须同时解决好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和评价两个重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我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是关键。
(二)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主要原因。
当前许多中、小学在制定学校或班级德育计划时往往脱离社会、本校、本班的实际,德育标准面面俱到,但又不分主次,不得要领。标准脱离实际,便无法评估、检查和监督;其次,德育方式上仍没有完全摆脱“运动式”的工作作风。再次,在德育方法上仍是空洞说教多,实际操作少。教师唠唠叨叨,“苦口婆心”,学生则心不在焉,“顽固不化”。在德育评估上,思想品德课主要仍是老师划框框,学生背条条,重德育知识记忆情况考查,忽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测试和评价。学校评价班级德育工作,着眼于看一学期搞了几次有声势的活动,另外学生操作评定特别是高中生的操作评定多为升学服务,学生的优点竭力拔高,其缺点尽量缩小或以希望代之。
道德规范只依靠教师的理论说教,学生的理论记忆以及有限的几个活动,是难以转化为学生内在自觉行动的,更谈不上发展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德育中脱离实际,自欺欺人,给受教育者心灵深处埋下了不良的种子。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不解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问题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感染,让学生信服,更不能增强学生德育实践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三)家庭德育中的不良因素会很大程度上抵消学校德育的正面影响力。
当前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诚实、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等不太在意。另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过分严厉,或溺爱,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以及家长自身言行不良的负面教育作用等均会对孩子品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削弱学校德育的正向影响力。
(四)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效果负面影响十分巨大。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因素,如腐败现象在某些部门、地区还十分突出,追名逐利,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在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诸社会要素中,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电脑)的作用最为直接有效。当前武打、言情题材的影视、音像、图片制品大有泛滥之势,加之不少违法之徒半公开兜售宣扬暴力、黄色、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的音像、图书制品,使本来就不太洁净的文化环境“雪上加霜”;其次,随着网吧的兴起和电脑在家庭中逐步普及,电脑也成为精神污染源之一。当前电脑网络的信息夹着变态的负文化,鼓吹与社会主导文化背道而驰的世界观、人生观、婚恋观,伦理观等,这对缺乏生活阅历的中、小學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互联网上已出现了“色情惑众、诱骗少女”等内容,而一些“杀人取胜”“驱魔招魂”等到暴力迷信内容在网上出现已不是“新闻”。社会在德育方面的责任并不比学校小,因为单纯的学校教育即使它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也不会把学生培养成品德极为不良的人。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状况,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对策。
二、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标准,标准中把高校招生的德育子项真正落实到实处。
没有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造成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很难评估、检查、监督,也是当前高校招生时无力真正考核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主要难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标准特别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标准,需要我们教育理论界,实践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研究,特别要注重各界人士相互对话共同协商,不要各唱各的调,也不要闭门造车。
2.认真研究社会、本校、本班实际,以活动教学为主进行德育。
在德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行为。
3.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德育的指导。
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建立家长教师联席委员会,进行家访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4.党政部门要加强反腐败的力度和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
党政部门廉洁程度、工作作风对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其次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也十分迫切和重要。比如:电视台可否在晚上10点前少放充斥暴力和言情的电视节目,加强文化稽查力度等。另外,社区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引导,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社区文化的投资力度。
总之,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有道德行为存在就有非道德行为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把非道德行为严重程度控制在警戒线以下,这既是学校的事,家庭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我们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现状才能根本改变,才能培养出更多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兰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
[2]徐晶星.浅谈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定位、路径及基本保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5):11-14.
【关键词】德育 低效乏力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00-01
调研内容:
针对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现状,对我区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的德育内容、德育制度、德育实施途径、队伍建设、德育经费、班主任工作、德育科研、校风校貌、德育常规管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方式:
访谈和查阅档案资料
调研对象:
实验学校、二实验小学、龙潭七小、江机二小、江机三小、十六中学、乌拉街中心校、乌拉满中、江密峰中心校、江密峰中学
主要表现:
1.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应处的首要地位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德育地位的确定,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实际问题。当前很多中、小学仍是“智实、德虚、美劳空”。
2.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迷失现象仍比较广泛。
如:学生中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有市场,个人至上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至于理想、信念,人生意义等神圣的观念在许多学生看来是早已陈腐不堪和十分可笑的东西。
一、当前中、小学生德育低效乏力的原因
当前中、小学生德育低效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招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分数至上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的首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录取新生的标准一直依据“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在绝大多数考生‘德’,‘体’都合格的实际情况下,‘择优’的最后决定因素只能是分数”。要使德育工作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必须同时解决好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和评价两个重大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我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是关键。
(二)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是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主要原因。
当前许多中、小学在制定学校或班级德育计划时往往脱离社会、本校、本班的实际,德育标准面面俱到,但又不分主次,不得要领。标准脱离实际,便无法评估、检查和监督;其次,德育方式上仍没有完全摆脱“运动式”的工作作风。再次,在德育方法上仍是空洞说教多,实际操作少。教师唠唠叨叨,“苦口婆心”,学生则心不在焉,“顽固不化”。在德育评估上,思想品德课主要仍是老师划框框,学生背条条,重德育知识记忆情况考查,忽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测试和评价。学校评价班级德育工作,着眼于看一学期搞了几次有声势的活动,另外学生操作评定特别是高中生的操作评定多为升学服务,学生的优点竭力拔高,其缺点尽量缩小或以希望代之。
道德规范只依靠教师的理论说教,学生的理论记忆以及有限的几个活动,是难以转化为学生内在自觉行动的,更谈不上发展为学生的坚定信念。德育中脱离实际,自欺欺人,给受教育者心灵深处埋下了不良的种子。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不解决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问题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受到感染,让学生信服,更不能增强学生德育实践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三)家庭德育中的不良因素会很大程度上抵消学校德育的正面影响力。
当前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过分关注,而对孩子是否有孝心、同情心,是否诚实、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刻苦耐劳等不太在意。另外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过分严厉,或溺爱,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以及家长自身言行不良的负面教育作用等均会对孩子品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削弱学校德育的正向影响力。
(四)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对学校德育工作效果负面影响十分巨大。社会上的某些不良因素,如腐败现象在某些部门、地区还十分突出,追名逐利,金钱至上,贪图享受等不良现象到处可见。在影响学校德育工作诸社会要素中,大众传播媒介(包括电脑)的作用最为直接有效。当前武打、言情题材的影视、音像、图片制品大有泛滥之势,加之不少违法之徒半公开兜售宣扬暴力、黄色、封建迷信等不良内容的音像、图书制品,使本来就不太洁净的文化环境“雪上加霜”;其次,随着网吧的兴起和电脑在家庭中逐步普及,电脑也成为精神污染源之一。当前电脑网络的信息夹着变态的负文化,鼓吹与社会主导文化背道而驰的世界观、人生观、婚恋观,伦理观等,这对缺乏生活阅历的中、小學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互联网上已出现了“色情惑众、诱骗少女”等内容,而一些“杀人取胜”“驱魔招魂”等到暴力迷信内容在网上出现已不是“新闻”。社会在德育方面的责任并不比学校小,因为单纯的学校教育即使它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应试教育也不会把学生培养成品德极为不良的人。
针对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状况,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讨对策。
二、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的对策
1.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标准,标准中把高校招生的德育子项真正落实到实处。
没有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造成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很难评估、检查、监督,也是当前高校招生时无力真正考核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主要难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评价标准特别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标准,需要我们教育理论界,实践界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心、研究,特别要注重各界人士相互对话共同协商,不要各唱各的调,也不要闭门造车。
2.认真研究社会、本校、本班实际,以活动教学为主进行德育。
在德育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实践道德行为。
3.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家庭德育的指导。
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建立家长教师联席委员会,进行家访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4.党政部门要加强反腐败的力度和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
党政部门廉洁程度、工作作风对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其次对文化市场的引导规范也十分迫切和重要。比如:电视台可否在晚上10点前少放充斥暴力和言情的电视节目,加强文化稽查力度等。另外,社区文化建设也十分重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引导,同时多方筹集资金加大社区文化的投资力度。
总之,中、小学德育低效乏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有道德行为存在就有非道德行为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把非道德行为严重程度控制在警戒线以下,这既是学校的事,家庭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我们德育工作低效乏力现状才能根本改变,才能培养出更多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张兰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低效的成因及应对[J].中国教育学刊,2015,06.
[2]徐晶星.浅谈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定位、路径及基本保障[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