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这艺术中的翡翠珍品。一堂好的语文课本身就是一篇意趣横生的美文,秀外而慧中,文美质亦美。一堂好课就像一串精美的珍珠链,是由许多精致的珍珠连缀而成的。因此,一堂好课也是由一些精美的“细节”因素组成的。在此笔者就构成好课的一些重要的细节因素,作一点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首先,好课美在教师的语言——行板如歌、诗意盎然。我们说语言是语文的内核,是语文的精魂。所以,教师的语言也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师一开口说话就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语言的环境。教师的语言功力本身就能体现教师的语文水准,体现着教师对语文的理解程度,体现着教师的个人魅力。语文天生浪漫,语文教师也应天生多情。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要有诗意,有文采,要简洁也要丰富。语文教师说话要抑扬顿挫,妙趣横生,这也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语言平庸、语汇贫乏的语文教师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师的语言锤炼是一个读书与写作的过程,多读、多写,能读、能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修炼语文的基本途径。具体说来,教师的课堂用语包含如下内容。导入语——要求简洁、煽情。课堂的导入语言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问语——要求精炼、明确,有指向性,有暗示性,不能说出来让学生不知所云。评价语——要求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不是廉价的赞美或者不负责任的批评。过渡语——要求自然连贯,天机流布。一堂课是由若干内容板块组成的,从上一个板块到下一个板块,是需要过渡、需要衔接的,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用语言来缝合。分析语——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讲解分析,不能用自己滔滔大论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要在关键处该出手时就出手,一语中的即可,这就是“点拨”、“启发”。结束语——应有余韵,要求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其次,好课美在教学的创意——课眼。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独到、深刻的艺术性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巧读”教材,精心提炼出有价值的线索,找到出人意料的切入点,能牵一发动全身,这即是课堂的眼睛。有创意的课不仅能让听课的教师拍案叫绝,更能刺激学生参与的兴趣,这种功夫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学术能力,表现出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教学创意设计还要求在教学操作上讲究点诗意手法,如诗意地朗读,诗意地穿插。特别是诗意地朗读,能够创设出读书的氛围,能让学生感到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第三,好课美在教学思路——线条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的思路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通俗地说就是拉线条。一堂好课应是思路明晰有序的,在外在的结构呈现上,教学的内容板块之间是一种有序的渐进式的推进,同时又重点突出,前面的为后面的作铺垫、蓄势,利于形成高潮,突出重点。在内在的节奏上,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板块之间是小步轻迈的从容,而不是大开大合的潇洒。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学生心理上的“不歇气”,在思考上“不断层”,在情绪上“不紧张”,利于调动,利于接受。
第四,好课美在简化提问——设计主问。目前语文课堂有一种倾向就是课堂上“碎问碎答”、“遂问遂答”,教师的提问具有随意性,提问多而杂,许多问题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没有意境,至多就是帮助教师滔滔讲析的桥梁,或者是教师对学生请君入瓮的向导,所以减少课堂的提问或者转变提问的方式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的中心问题或叫主问。主问是经过概括、提炼的,高质量的问题;是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学习活动的问题,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主问是能把课堂立起来的问题。课堂主问的设计也是学生课中充分活动的保证。当然课堂上的主问不止一个,但每个流程只有一个主问。主问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而言的。
第五,好课美在课中活动——体验性学习。新课标规定:“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倡导体验性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给学生以足够的语文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密接触文本,与文本沟通,与作者对话,进行形式、内容都很丰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语文的体验首先是对语言的品读的体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文本,感知语言之美,领悟语言的深层含义,这也许是中学语文课的基本内容。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教学的智慧、艺术的集中体现。课中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认真地实践。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目标明确突出,思路明晰单纯,语言简洁优美,提问精粹独到,品读细腻传神,课中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厚。
邱刚,教师,现居广东东莞。
首先,好课美在教师的语言——行板如歌、诗意盎然。我们说语言是语文的内核,是语文的精魂。所以,教师的语言也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教师一开口说话就是学生接触语文、学习语言的环境。教师的语言功力本身就能体现教师的语文水准,体现着教师对语文的理解程度,体现着教师的个人魅力。语文天生浪漫,语文教师也应天生多情。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要有诗意,有文采,要简洁也要丰富。语文教师说话要抑扬顿挫,妙趣横生,这也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语言平庸、语汇贫乏的语文教师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教师的语言锤炼是一个读书与写作的过程,多读、多写,能读、能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修炼语文的基本途径。具体说来,教师的课堂用语包含如下内容。导入语——要求简洁、煽情。课堂的导入语言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创设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问语——要求精炼、明确,有指向性,有暗示性,不能说出来让学生不知所云。评价语——要求能深化学生的认识,而不是廉价的赞美或者不负责任的批评。过渡语——要求自然连贯,天机流布。一堂课是由若干内容板块组成的,从上一个板块到下一个板块,是需要过渡、需要衔接的,这就要求教师巧妙的穿针引线,用语言来缝合。分析语——不鸣则矣,一鸣惊人。教师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讲解分析,不能用自己滔滔大论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要在关键处该出手时就出手,一语中的即可,这就是“点拨”、“启发”。结束语——应有余韵,要求有余音绕梁的效果。
其次,好课美在教学的创意——课眼。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独到、深刻的艺术性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巧读”教材,精心提炼出有价值的线索,找到出人意料的切入点,能牵一发动全身,这即是课堂的眼睛。有创意的课不仅能让听课的教师拍案叫绝,更能刺激学生参与的兴趣,这种功夫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学术能力,表现出设计者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教学创意设计还要求在教学操作上讲究点诗意手法,如诗意地朗读,诗意地穿插。特别是诗意地朗读,能够创设出读书的氛围,能让学生感到读书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第三,好课美在教学思路——线条清晰,重点突出。教学的思路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通俗地说就是拉线条。一堂好课应是思路明晰有序的,在外在的结构呈现上,教学的内容板块之间是一种有序的渐进式的推进,同时又重点突出,前面的为后面的作铺垫、蓄势,利于形成高潮,突出重点。在内在的节奏上,时间分配合理,教学板块之间是小步轻迈的从容,而不是大开大合的潇洒。这样就避免了课堂上学生心理上的“不歇气”,在思考上“不断层”,在情绪上“不紧张”,利于调动,利于接受。
第四,好课美在简化提问——设计主问。目前语文课堂有一种倾向就是课堂上“碎问碎答”、“遂问遂答”,教师的提问具有随意性,提问多而杂,许多问题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没有意境,至多就是帮助教师滔滔讲析的桥梁,或者是教师对学生请君入瓮的向导,所以减少课堂的提问或者转变提问的方式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的中心问题或叫主问。主问是经过概括、提炼的,高质量的问题;是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学习活动的问题,具有一问抵多问的效果;主问是能把课堂立起来的问题。课堂主问的设计也是学生课中充分活动的保证。当然课堂上的主问不止一个,但每个流程只有一个主问。主问是相对于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而言的。
第五,好课美在课中活动——体验性学习。新课标规定:“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标在学习方式上倡导体验性学习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时空,给学生以足够的语文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密接触文本,与文本沟通,与作者对话,进行形式、内容都很丰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语文的体验首先是对语言的品读的体验,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细细地品读文本,感知语言之美,领悟语言的深层含义,这也许是中学语文课的基本内容。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将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化解为细腻的操作步骤,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完成。可以说学生的课堂活动充分,是高层次的教学境界,是教学的智慧、艺术的集中体现。课中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认真地实践。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做到:目标明确突出,思路明晰单纯,语言简洁优美,提问精粹独到,品读细腻传神,课中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厚。
邱刚,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