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变电站运维模式与之前的运行模式进行比较, 阐述了变电站运维模式的实施成效, 并提出了对现有运维模式优化及革新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运维站模式;集控站模式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 变电站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 电网生产技术、设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但生产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管理链条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传统的集控站运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严重影响了倒闸操作, 设备巡视维护, 计划、临时性工作的正常开展, “运维站”模式的实施大大规范了运行管理,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运维站”管理模式的开展
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 某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谋划了“调控一体化+ 运维站”模式实施管理办法。“运维站”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指: 根据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设备巡视和文明生产的需要, 在地理位置、供电区域和交通方面适宜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高效、合理的集中维护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运维站承担所管辖变电站的运维管理职责, 全面负责所管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 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维工作。
由于人员集约化管理, 就可以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忙闲情况, 统筹调配运维人员, 维护班人员主要负责本运维站所管辖子站的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维护、计划和非计划的临时性工作票的办理工作; 当值人员除了主要负责运维基地站相关运维工作外, 还要负责所管辖其余变电站出现多站工作, 而维护班人员无暇顾及的临时性工作, 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2.“运维站”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
以某运维站为例, 若其中3个站同时存在工作时, 在之前的集控模式下, 由于模式本身及车辆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该集控站的人员只能兵分两路, 一部分运行人员留在该变电站, 另一部分运行人员去两个管辖站中的其中一座进行工作,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若其他管辖站有事故发生, 则只能调动休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这样就延长了事故处理的时间, 电网的风险亦随之增大。在同种情况下, 若采用变电运维站模式, 则维护班人员可专心对两座管辖站的其中一座进行巡视维护及其他工作; 该运维站值班人员可进行剩余管辖站的工作, 该基地变电站也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工作; 当突发事故发生后, 由于维护班人员众多, 加之维护班拥有专用的维护车辆, 可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的相关内容
3. 1 运维站值班方式
运维站采用“值班室、应急运维班、正常班”的模式值班, 即运维站建立值班室,设置六人,每两人一值24小时三班轮换值班,另每日设应急班组,且每值设兼职司机一名,其余人员采用正常班上班。
3. 2 运维站值班人员的职责
①接受调度的统一调度指挥;②负责分解、执行调度任务令, 负责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工作许可、事故处理以及必要情况下的变电站现场值班;③负责所辖变电站设备的定期切换、轮回、试验工作;④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工作票办理、安全措施布置拆除、设备验收等工作;⑤负责所辖变电站的事故处理以及重要保电、恶劣天气和应急状态下的变电站监控, 二者密切配合;⑥负责所辖变电站生产、生活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⑦负责所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图纸资料整建及建档工作;⑧负责所辖变电站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准备及验收启动工作; ⑨负责所辖变电站安全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的维护管理及定期试验更换工作。
3. 3 倒闸操作的相关规定
倒闸操作应根据当值调度员的指令, 由运维站有权接受调度指令的运维人员受令, 复诵无误允许操作后执行。正常情况下, 所管辖变电站运行或热备用状态的断路器以及变压器分接开关的方式切换开关必须置于远方位置。下列操作可以在调控中心遥控操作①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②调节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③拉合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④投退电抗器、电容器的单一操作。
3. 4 日常运行及记录
“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后, 变电运行部分记录的录入权限变更如下:
⑴断路器跳闸记录。变电站断路器跳闸次数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跳闸次数够, 检修完毕后由变电站运维人员汇报调控中心, 实行调控一体化的变电站不再进行断路器跳闸次数的录入。
⑵电抗器、电容器投切记录。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远方不能投切时, 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 调控中心录入投切记录。
⑶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整记录。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远方不能调整时, 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调整, 调控中心录入。
⑷负荷记录。不再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录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查询各厂站负荷数据。
⑸主变功率因数、A 类电压合格率统计。主变功率因数由调控中心人员录入, 数据在自动化报表中查询, 自动化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A 类电压合格率统计仍由变电运行人员录入。
⑹母线电量不平衡率记录、电度表电量抄记。母线电量平衡计算除集抄系统未完善的变电站仍由运维站负责, 并要求每日抄表进行母线电量平衡计算。其余所有母线电量平衡监视、电量抄记都由调度通过变电站电量集抄系统完成, 变电运维站不再负责, 要求每日巡视及时发现母线不平衡问题。由于系统原因, 调度临时通知的电量抄记, 运行人员应予配合。
3. 5 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实施了专责站管理
各运维站对所管辖站实行责任班管理, 站长根据站内设备及工作量进行责任班划分, 责任站周期按季度轮换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的次数规定: 每周除运维基地站外其他站设备维护至少保证1 次, 设备巡视至少保证2次, 特殊天气及有关重要保电任务时应增加特巡, 有关设备巡视维护的内容及次数MIS 生产记录及手填设备巡视卡应做好相应的记载。站长及副站长在布置落实的同时, 应做好定期的检查, 让此项工作真正起到实效, 不要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4.“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前存在的问题
①集控站在多点作业时人员配备不足, 同时两站以上有工作时很难应对;②少人站在站内有大型作业时人手不够; ③集控站、特别是集控子站维护工作在操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无暇顾及;④人员加班频繁,休假无法满足;⑤班站长技术员充当“救火队员”角色, 管理工作严重受影响;⑥遇有新投运变电站需进行大范围人员调整。
5.“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的成效
按“正常班+应急值班”模式运转, 解决了工作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问题, 从而也使每一值的整体技术力量得到了提升。实施“弹性工作”法, 在工作多时参与人员多, 工作少时参与人员少, 避免了人员消耗, 提高劳动效率。实施运维模式后, 后台监控功能、遥控遥调的部分功能及部分记录的填写职责随之纳入调度管理,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运维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倒闸操作和运行维护工作当中, 从而保证了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和巡视维护的质量。解放了管理人员, 使班站长、技术员能够有时间专心开展管理工作, 使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解决了运维定员不足及超时的问题, 且运行人员的带薪休假得到了有效落实。
6.“运维站”管理模式的合理优化
对于该单位实施“运维站”模式后, 目前每座“运维站”所管辖站最多4座,工作量来讲每座运维站都非常大,特别是计划及非计划性的工作均安排在8∶30 分左右的黄金时间进行, 而交接班也恰恰在此时间进行, 且交接班结束今本是在11∶30 分左右, 导致了一些工作不能按时许可、按时开工, 并且维护班人员对所管辖子站的设备巡视维护质量也大不如前。工作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原有的交接班模式, 已不能适应目前实施的“运维站”管理模式。鉴于此,“运维站”在交接班方式上进行合理优化已迫在眉睫,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后, 是在交接班内容及交接班巡视方面作了重大调整: 调整后, 交接班时所管辖站的正常运行方式, 如果没有改变不再一一交代; 如有改变只将改变过运行方式的变电站进行交代说明。交接班巡视只对站内存在现场及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进行重点巡视, 交接班的全面巡视待交接班结束后由接班人员进行。通过优化交接班大大压缩了交接班时间, 提高了交接班效率, 从而也使整个运维站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顺畅。
7.结束语
目前, 变电站运维模式已实施了一段时间。经过这一段时间, 已经充分证明了此种模式在人力资源分配管理方面的优越性。而在今后的实践中, 此种管理模式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良的地方, 使此种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淑君, 康卫伟, 张永. 转变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变电站应急响应水平[ A ] . 合肥: 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2010) 电力安全论坛[C] , 2010.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运维站模式;集控站模式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 变电站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 电网生产技术、设备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但生产组织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 管理链条长、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传统的集控站运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快速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增加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 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严重影响了倒闸操作, 设备巡视维护, 计划、临时性工作的正常开展, “运维站”模式的实施大大规范了运行管理, 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1.“运维站”管理模式的开展
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 某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谋划了“调控一体化+ 运维站”模式实施管理办法。“运维站”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是指: 根据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设备巡视和文明生产的需要, 在地理位置、供电区域和交通方面适宜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高效、合理的集中维护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机构。运维站承担所管辖变电站的运维管理职责, 全面负责所管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倒闸操作、事故及异常处理、设备巡视, 设备定期试验轮换等运维工作。
由于人员集约化管理, 就可以根据各变电站操作巡视任务的忙闲情况, 统筹调配运维人员, 维护班人员主要负责本运维站所管辖子站的倒闸操作、设备巡视维护、计划和非计划的临时性工作票的办理工作; 当值人员除了主要负责运维基地站相关运维工作外, 还要负责所管辖其余变电站出现多站工作, 而维护班人员无暇顾及的临时性工作, 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2.“运维站”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
以某运维站为例, 若其中3个站同时存在工作时, 在之前的集控模式下, 由于模式本身及车辆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该集控站的人员只能兵分两路, 一部分运行人员留在该变电站, 另一部分运行人员去两个管辖站中的其中一座进行工作,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若其他管辖站有事故发生, 则只能调动休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这样就延长了事故处理的时间, 电网的风险亦随之增大。在同种情况下, 若采用变电运维站模式, 则维护班人员可专心对两座管辖站的其中一座进行巡视维护及其他工作; 该运维站值班人员可进行剩余管辖站的工作, 该基地变电站也有足够的人员进行工作; 当突发事故发生后, 由于维护班人员众多, 加之维护班拥有专用的维护车辆, 可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3.“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的相关内容
3. 1 运维站值班方式
运维站采用“值班室、应急运维班、正常班”的模式值班, 即运维站建立值班室,设置六人,每两人一值24小时三班轮换值班,另每日设应急班组,且每值设兼职司机一名,其余人员采用正常班上班。
3. 2 运维站值班人员的职责
①接受调度的统一调度指挥;②负责分解、执行调度任务令, 负责所辖无人值班变电站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工作许可、事故处理以及必要情况下的变电站现场值班;③负责所辖变电站设备的定期切换、轮回、试验工作;④负责所辖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工作票办理、安全措施布置拆除、设备验收等工作;⑤负责所辖变电站的事故处理以及重要保电、恶劣天气和应急状态下的变电站监控, 二者密切配合;⑥负责所辖变电站生产、生活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⑦负责所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图纸资料整建及建档工作;⑧负责所辖变电站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准备及验收启动工作; ⑨负责所辖变电站安全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的维护管理及定期试验更换工作。
3. 3 倒闸操作的相关规定
倒闸操作应根据当值调度员的指令, 由运维站有权接受调度指令的运维人员受令, 复诵无误允许操作后执行。正常情况下, 所管辖变电站运行或热备用状态的断路器以及变压器分接开关的方式切换开关必须置于远方位置。下列操作可以在调控中心遥控操作①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②调节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③拉合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④投退电抗器、电容器的单一操作。
3. 4 日常运行及记录
“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后, 变电运行部分记录的录入权限变更如下:
⑴断路器跳闸记录。变电站断路器跳闸次数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跳闸次数够, 检修完毕后由变电站运维人员汇报调控中心, 实行调控一体化的变电站不再进行断路器跳闸次数的录入。
⑵电抗器、电容器投切记录。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远方不能投切时, 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操作, 调控中心录入投切记录。
⑶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整记录。由调控中心统一录入, 当远方不能调整时, 由变电运维人员到现场调整, 调控中心录入。
⑷负荷记录。不再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录入,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查询各厂站负荷数据。
⑸主变功率因数、A 类电压合格率统计。主变功率因数由调控中心人员录入, 数据在自动化报表中查询, 自动化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A 类电压合格率统计仍由变电运行人员录入。
⑹母线电量不平衡率记录、电度表电量抄记。母线电量平衡计算除集抄系统未完善的变电站仍由运维站负责, 并要求每日抄表进行母线电量平衡计算。其余所有母线电量平衡监视、电量抄记都由调度通过变电站电量集抄系统完成, 变电运维站不再负责, 要求每日巡视及时发现母线不平衡问题。由于系统原因, 调度临时通知的电量抄记, 运行人员应予配合。
3. 5 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实施了专责站管理
各运维站对所管辖站实行责任班管理, 站长根据站内设备及工作量进行责任班划分, 责任站周期按季度轮换管理。设备巡视维护的次数规定: 每周除运维基地站外其他站设备维护至少保证1 次, 设备巡视至少保证2次, 特殊天气及有关重要保电任务时应增加特巡, 有关设备巡视维护的内容及次数MIS 生产记录及手填设备巡视卡应做好相应的记载。站长及副站长在布置落实的同时, 应做好定期的检查, 让此项工作真正起到实效, 不要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4.“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前存在的问题
①集控站在多点作业时人员配备不足, 同时两站以上有工作时很难应对;②少人站在站内有大型作业时人手不够; ③集控站、特别是集控子站维护工作在操作任务重的情况下无暇顾及;④人员加班频繁,休假无法满足;⑤班站长技术员充当“救火队员”角色, 管理工作严重受影响;⑥遇有新投运变电站需进行大范围人员调整。
5.“运维站”管理模式实施的成效
按“正常班+应急值班”模式运转, 解决了工作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问题, 从而也使每一值的整体技术力量得到了提升。实施“弹性工作”法, 在工作多时参与人员多, 工作少时参与人员少, 避免了人员消耗, 提高劳动效率。实施运维模式后, 后台监控功能、遥控遥调的部分功能及部分记录的填写职责随之纳入调度管理,大大减轻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 使运维人员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倒闸操作和运行维护工作当中, 从而保证了倒闸操作的正确性和巡视维护的质量。解放了管理人员, 使班站长、技术员能够有时间专心开展管理工作, 使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得到了切实有效的落实。解决了运维定员不足及超时的问题, 且运行人员的带薪休假得到了有效落实。
6.“运维站”管理模式的合理优化
对于该单位实施“运维站”模式后, 目前每座“运维站”所管辖站最多4座,工作量来讲每座运维站都非常大,特别是计划及非计划性的工作均安排在8∶30 分左右的黄金时间进行, 而交接班也恰恰在此时间进行, 且交接班结束今本是在11∶30 分左右, 导致了一些工作不能按时许可、按时开工, 并且维护班人员对所管辖子站的设备巡视维护质量也大不如前。工作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充分说明了原有的交接班模式, 已不能适应目前实施的“运维站”管理模式。鉴于此,“运维站”在交接班方式上进行合理优化已迫在眉睫,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调查后, 是在交接班内容及交接班巡视方面作了重大调整: 调整后, 交接班时所管辖站的正常运行方式, 如果没有改变不再一一交代; 如有改变只将改变过运行方式的变电站进行交代说明。交接班巡视只对站内存在现场及存在重大隐患的设备进行重点巡视, 交接班的全面巡视待交接班结束后由接班人员进行。通过优化交接班大大压缩了交接班时间, 提高了交接班效率, 从而也使整个运维站的各项工作开展的更加顺畅。
7.结束语
目前, 变电站运维模式已实施了一段时间。经过这一段时间, 已经充分证明了此种模式在人力资源分配管理方面的优越性。而在今后的实践中, 此种管理模式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良的地方, 使此种管理模式更加优化、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淑君, 康卫伟, 张永. 转变运行管理模式提高变电站应急响应水平[ A ] . 合肥: 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第二届(2010) 电力安全论坛[C]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