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注重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注重让课堂组织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精准、合理,特别是强调和倡导要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充分聚集起来,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有效激发出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实现更学科更深入的把握。
一、以“激趣”策略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仍然停留在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阶段,学生能否学习好、掌握好知识往往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某个点是否打动和感染了他们,是否触碰到了他们心灵中的痛点。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定型,需要教师从语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被其中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再别康桥》一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和语句实施导入:首先选择了一首轻音乐《秋叶》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悟的情景,使之充分地发挥好催化剂的作用,将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将作者徐志摩的个人成长经历加入进来,播放了康河之水和剑桥大学的图片作为背景进行衬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此情此景之中,然后再对于这首诗歌的标准读音进行播放,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进行感知,对作者表露的情感进行体味和把握。在这样带有浓浓情感的导入之中,学生就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带着情感与思想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在整个的学习、体验与感悟中一以贯之地夹杂着情感、渗透着情感。
二、以“互动”策略提高课堂交流环节的实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渴望通过交流进行自我的充分展示或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且有效的课堂交流不仅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进而实施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的听课思维始终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与教师之间、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流中,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形成更加科学、准确的思维观点和认识体会。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交流中应当注重设置一些课堂教学的悬念或者设计一些在思维上较为发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基于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进行交流回答。比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是如何造成的?”并且让学生之间开展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回答:“封建的礼教造成了这一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极端特殊而又十分不幸的遭遇导致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而且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围绕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锋,而作为教师就应当对于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肯定他们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
三、以“归纳”策略实现课堂总结环节的高效性
高中階段语文的知识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析和把握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听了一节课之后不知道自己需要重点学习和理解的方向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堂中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串联和总结,特别是将其中的核心点提出来,实施有效的点拨和延伸。在《离骚》一文教学中应当总结和点拨出其中的核心字眼:“掩涕”、“哀”等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而“漫漫”“求索”等则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心念黎庶、心忧苍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这两条主线也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个基本的脉络。在《荷塘风气》一文中,在总结归纳环节应当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关键思想主线:把故地重游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荷叶与看不见、但能够充分感知的社会清风充分地交互融合到一起,实现了荷塘中真实的风与社会上清气之风的一语双关、层次递进。同时,让学生从路过荷塘、走向荷塘、站在长堤、走过长堤、走向荷塘西侧到最后转了一圈的整个过程中对荷塘中所见、所感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呈现的过程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围绕和着眼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实施充分的课堂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实施灵活的总结归纳,提升学生感悟。
徐燕燕,山东邹平县黄山中学教师。
一、以“激趣”策略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有效性
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仍然停留在以感性认知为主的阶段,学生能否学习好、掌握好知识往往取决于他们是否对知识内容感兴趣,教学内容的某个点是否打动和感染了他们,是否触碰到了他们心灵中的痛点。而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课堂教学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定型,需要教师从语文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被其中的内容所深深地吸引,在不知不觉间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在《再别康桥》一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了这样的方式和语句实施导入:首先选择了一首轻音乐《秋叶》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悟的情景,使之充分地发挥好催化剂的作用,将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将作者徐志摩的个人成长经历加入进来,播放了康河之水和剑桥大学的图片作为背景进行衬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此情此景之中,然后再对于这首诗歌的标准读音进行播放,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进行感知,对作者表露的情感进行体味和把握。在这样带有浓浓情感的导入之中,学生就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带着情感与思想进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并且在整个的学习、体验与感悟中一以贯之地夹杂着情感、渗透着情感。
二、以“互动”策略提高课堂交流环节的实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的欲望非常强烈,他们渴望通过交流进行自我的充分展示或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且有效的课堂交流不仅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内容学习和掌握的情况,进而实施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教学,也能够让学生的听课思维始终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与教师之间、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思维碰撞交流中,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形成更加科学、准确的思维观点和认识体会。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交流中应当注重设置一些课堂教学的悬念或者设计一些在思维上较为发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基于自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进行交流回答。比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笔者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是如何造成的?”并且让学生之间开展充分的交流,有的学生回答:“封建的礼教造成了这一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极端特殊而又十分不幸的遭遇导致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而且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过程中围绕这两种观点进行了激烈的争锋,而作为教师就应当对于学生进行充分的鼓励,肯定他们提出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
三、以“归纳”策略实现课堂总结环节的高效性
高中階段语文的知识相对比较零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分析和把握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抓不住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的核心问题,听了一节课之后不知道自己需要重点学习和理解的方向在哪里,这就需要教师在每节课堂中预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带着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回顾、串联和总结,特别是将其中的核心点提出来,实施有效的点拨和延伸。在《离骚》一文教学中应当总结和点拨出其中的核心字眼:“掩涕”、“哀”等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不满、而“漫漫”“求索”等则表现了作者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心念黎庶、心忧苍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这两条主线也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个基本的脉络。在《荷塘风气》一文中,在总结归纳环节应当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关键思想主线:把故地重游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荷叶与看不见、但能够充分感知的社会清风充分地交互融合到一起,实现了荷塘中真实的风与社会上清气之风的一语双关、层次递进。同时,让学生从路过荷塘、走向荷塘、站在长堤、走过长堤、走向荷塘西侧到最后转了一圈的整个过程中对荷塘中所见、所感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呈现的过程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围绕和着眼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实施充分的课堂交流,发散学生思维;实施灵活的总结归纳,提升学生感悟。
徐燕燕,山东邹平县黄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