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和有创通气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相互转换的研究

来源 :吉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救治时无创和有创通气相互转换的时机。方法:观察首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患者经NIPPV治疗失败后:①及时转换为有创通气;②延缓转换为有创通气;③维持NIPPV治疗患者的预后。比较入院后首先应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患者中提前拔管转用NIPPV患者(提前拔管组)和按正常拔管患者(正常拔管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首用NIPPV治疗失败立即转换为有创通气患者病死率为11.1%(1/9),延缓转换为有创通气和维持NIPPV治疗患者的病死率为88.9%(8/9)(P<0.05)。首先有创通气患者中提前拔管组与正常拔管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准确把握从无创到有创或有创到无创的转换时机,合理、灵活选用NIPPV和有创通气,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健康人口服兰索拉唑片后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19个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口服兰索拉唑片30mg后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兰索拉唑浓度,以DAS
关键词 肿瘤 血栓症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  血液高凝状态:肿瘤细胞导致的高凝状态是最重要的因素。凝血系统的激活是肿瘤细胞的直接促凝作用和肿瘤反应性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促凝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肿瘤细胞引发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的机制有:①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ADP、TF,诱导产生凝血酶;②肿瘤细胞膜和从肿瘤细胞膜上自发脱落的囊泡的促血小板聚集活性;③肿瘤细胞合成表达组织蛋白酶;④肿瘤
劳动争议案件在普通民事诉讼以及法院案件受理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做出规定后,中国的司法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法治观念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劳
20名健康志愿者分成两组,分别单次口服两种不同规格的国产兰索拉唑胶囊(15mg和30mg)和进口品,进行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血药浓度用HPLC测定。结果表明:口服国产和进口两种制剂的药时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