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应对生念危机的必然举措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直接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与福祉跟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人类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不断侵扰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势必会给人类带来不可预估的生存和发展危机。本文从分析生态危机及产生的根源入手,提出了绿色发展是应对与减缓生态危机的当务之急,是“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对策
  从2020年春季开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逐渐蔓延全球,民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被打乱,很多行业完全停摆,许多企业因此陷入危机。此次疫情被描述为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次改变世界议程的重大事件和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
  新冠肺炎病毒是过去18年里第三种通过跨物种传播而导致人类大规模感染的冠状病毒,之前的两种是SARS和MERS。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直接提醒我们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事实: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与福祉跟人类息息相关,并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在所有感染人类的病毒中,约60%来自动物,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畜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发现,在过去十年中,75%的新型传染病是人畜共患病。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全球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極限,不断造成生态环境危机。虽然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并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生态危机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一、生态危机的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
  最近两百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增强。由此,人类也逐渐开始藐视大自然,把自然看作是可以任人宰割和役使的对象。人成为了一种很傲慢的动物,不再敬畏自然。然而,当人类对自然界的强大干预超过了自然界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的能力,自然界已不堪忍受人类的掠夺和破坏时,人类自身就必将面临了生态危机。换言之,现代文明主要是工业文明,传统工业化是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1972年,美国环保运动的先驱组织、著名的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一书,给西方的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并预言世界将面临生态崩溃的风险。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盲目和过度)的活动,在局部或全球范围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自身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从时间上来看,它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20世纪,并且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消除。从范围上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和跨同性。从程度上来说,其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生态危机主要表现是人口压力增大、资源能源匮乏、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消失等方面。近年来,生态失衡日益严重,导致自然资源的巨大耗损和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二、生态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分析
  全球在积极应对疫情的同时,也对人类以往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反思。新冠肺炎疫情等传染病发生的原因究竟有那些?当前人类还面临着哪些生态威胁?人类在未来不可知的生态危机中如何赢得主动?未来的走向遵循因果关系,只有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我们才能有备无患、化危为机。
  (一)人口激增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三百多万年,在狩猎和农耕时期人口发展非常缓慢;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20世纪初,地球卜的人口数量为16亿,20世纪末全球人口数量为60亿,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78亿,中国人口也突破14亿。地球生物圈的资源是有限的。罗马俱乐部曾根据生物圈每年生产植物的总产量和每人每年消耗的总能量,计算出地球生物圈最多只能满足80-100亿人口的需要。人口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要开发更多的土地、森林、草地和渔场,开发更多的水资源、能源和地下矿藏,从而加剧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二)对自然界缺乏敬畏之心,造成生态矢衡
  在自然界,不同生物物种的存在具有不同的意义,每种生物物种都有着自己特定的生存活动空间。生态平衡就是指各种生物体之间共生共荣的理想状态。由于人类缺少对自然界的敬畏精神,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比如对野生动物的捕杀、对柄息地的侵占等,打破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生态失衡”,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陷入危险之中。这也是造成包括新型传染病毒暴发的重要根源之一。有证据表明,“湿货市场”为冠状病毒轻而易举地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身上提供了一个可能机会。目前,全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仍未执行牲畜生产和动物及动物制品贸易的全球卫生标准,且大量地区野生动物消费根本没有标准,这些行为既不卫生也不安全。我们必须记住,人畜共患病经野生动物和人类接触传播,这既不是一次性事件,也不会只在某一个或偏远地方发生。目前来看,“人畜共患病”在加速出现。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说:“大自然从未犯错误,犯错误的是人”。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享誉世界的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则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漠视大自然和蔑视动物造成的。可见,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
  (三)全球气候变暖,加大了传染病等危机扩散和暴发的风险
  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也就是来自使用化石燃料一一如石油、天然气和煤,森林砍伐和工农业生产等排放出大量CO2等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长期和渐变的过程,其对于人类及其生活环境产生潜在和直接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它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恶化,诸如海平面上升、暴风洪水、高温干旱、农作物减产以及严重的传染病等。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2019年12月29日发表的《2020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气候变化既是长期问题,更是实实在在的近期危险”。   气候是传染病传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气候变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传播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就预言:如果气候持续变暖,到21世纪初,原只在南半球落后区流行的多种热带疾病将蔓延至北半球,每年将有5000-8000万人染上热带疾病。例如,将会使原本在夏秋季流行的传染病流行季节延长,也会使原本局限在热带和亚热带流行的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寄生虫病逐渐向温带、甚至寒冷地区扩散。再如,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了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
  三、应对与减缓生态危机的对策
  著名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曾指出,传染病是决定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经济论坛《2020全球风险报告》指出,未来10年按照概率排序的全球5大风险全部为环境风险,为历年来首次。当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不是人类面对的第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也不是最后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等生态危机,迫使我们再次开始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将危机看作契机,并借此提醒我们重新认知、调整或改变同有的思维模式和生产生活方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反思生态环境危机基础上提出的绿色发展,深化和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也昭示着未来,选择绿色发展就是选择未来。能不能在疫情之“危”中抓住绿色发展之“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健康及生存和发展。管控不可避免之事,以便能够避免不可管控之事。为此,在适度控制人口增长、保持人口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平衡的前提下,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系统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构筑崇尚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敬畏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观念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自然界相对于人而言具有先在性和客观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自然生念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敬畏自然,归根到底就是要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身。为此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观念,对自然界要有敬畏之心。法国思想家史怀泽认为,世界上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的等级区分,任何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维护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平衡。无数实践和教训告诉我们:敬畏自然是防范一切自然灾害和生态危机的基础。在地球生命史上,许多显赫一时的物种消失了。不敬畏自然,人类很快就会跻身其中。敬畏自然,并不是人类道德优越的宣示,而是保命存身的明智之举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事实也提醒人类:人类并未掌控地球,尽管在经济、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类仍无力对突发的传染性疾病或伞球危机免疫。人在自然面前永远不会胜利,新冠疫情凸显出人类的脆弱性。为此,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必须准确把握“能做”和“应做”的基本界限,必须要用“正确的办法做正确的事情”。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唯一选择。全体社会成员理应具备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的敬畏之心。
  (二)坚持创新,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现代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马克思也曾强调:“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可见,生产生活绿色化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摆脱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之策。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綠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修补,而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突破性提升。绿色发展是理念,更是实践。绿色发展体现的是人和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相互支撑、紧密依存、共生共荣的过程。绿色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持续性工程、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将环境问题当作重大的政治问题、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坚持绿色执政和绿色行政及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也需要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坚持清洁生产、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安全发展等绿色生产方式;更需要社会公众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和绿色行为方式。总之,让绿色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社会的癌症,天蓝、地绿、水清及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福祉。凡事不患难而患无备。面对传染病,应有“预防胜过治疗”的理念。如果等到某种疾病感染人类时再采取行动就为时已晚了。我们不应错失这次社会和生态“重建”的良机,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后疫情世界可能会更好也可能更糟,这完全取决于我们(人类)怎么想,更取决于怎么做。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鲁滨逊,克里斯蒂安·沃尔泽.如何避免下一次传染病暴发[N].参考消息,2020-3-29(第7版).
  [2]王淑英.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6).
  [3]蒋笃运,张纯成.自然辩证法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
  [4]段海静,阮心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一生态文明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J].广西轻工业,2010,(3).
  [5]徐嵩林.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王林.美国情咨文避谈气候变化引批评[N].中国能源报,2020-2-17(第5版)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田皓.精神生态失衡与自然生态危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9,(2).
  [9]刘永谋.敬畏自然不是漂亮话[N].中国科学报,2020-2-20(第7版)
  [10]雷扎伊.“后疫情时代”世界新秩序将出现[N].参考消息,2020-4-30(第11版).
  [11]纪璇,林晶.绿色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阐释[J].人民论坛,2019,(3).
  (作者单位:1.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心)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
摘要:牧区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与难点,在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能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思考牧区现代化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对牧区现代化的内涵界定为基础,从牧区生产现代化、牧区生活现代化、牧区生态现代化、牧区文化现代化和牧区治理现代化5个方面,构建起包含11个指标的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阿巴嘎旗进行试评价,结果表明当前阿巴嘎旗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已在全球大流行,中国以外地区确诊病例已超过中国,成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目前内蒙古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社会经济受到的冲击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内蒙古在保持抗疫成果的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逐步消除负面影响,有序恢复经济秩序。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疫情冲击下内蒙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内蒙古的选择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疫情 挑战 机遇 应对  一、疫情冲
期刊
摘 要:赣南脐橙是身价658亿元的“橙富美”,是江西农产品的特色品牌。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竞争力是决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出口竞争力则是目前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用来研究一个地区产品出口状况的重要概念。为了研究赣南脐橙的出口竞争力,本文在总结赣南脐橙的出口现状和出口优势的基础上,对赣南脐橙的出口竞争力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赣南 脐橙 出口 竞争力  一、赣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建立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湖南省为例,综合评价农业小微企业的生态环境水平,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湖南省农业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中等水平,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针对农业小微企业面临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五改善三优化一保护”的农业小微企业生态环境优化路径。  关键词:农业小微企业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乡村振兴战略”是
期刊
摘 要:如何破解我国深度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典型难题?河北康保县用3年左右的时间从一个全省脱贫考核倒数第一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一跃成为了产业扶贫“明星县”, 其“荒山坡上种‘太阳’,劳动就业奔小康”的光伏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本文以河北省康保县产业扶贫为典型案例,重点对其光伏产业扶贫的初步成效、典型做法、经验启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产业扶
期刊
摘 要:2019年内蒙古农牧业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农牧业农村牧区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取得丰硕成果。2020年将从实施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确保畜产品生产供应、抓好产业扶贫、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牧业 内蒙古 重点工作  一、内蒙古农牧业2019年运行情况  2019年,内蒙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
期刊
摘 要:内蒙古是传统马业大区,拥有发展现代马产业的雄厚基础和独特优势,在全国现代马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培育发展现代马产业,对于内蒙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现代马产业 高质量发展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工作部署要求,内蒙古社科院课题组赴“中国马都”锡林郭勒盟,就现代马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及思考报告如下。
期刊
摘 要:商业模式的选择是决定网络游戏行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剑网”产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该产品在价值主张、产品定位、盈利模式、成本控制、营销组合和竞合战略层面对网游运营的影响,探讨该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可复制性及优化方向性,并基于“剑网”产品商业模式的效仿创新,提出开发深层价值主张、更新广阔产品定位、创造独特盈利模式、掌握精细成本控制、拓展多方营销组合和加强内外竞合关系的建议,以促进该行
期刊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治理成本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同时也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机遇。本文从完善社会治理防控体系入手,提出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加强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基层社区治理模式,促进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
期刊
摘 要:白河县通过“三问、三解、三精准”易地搬迁扶贫,为深度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提供“白河经验”。但在进入后搬迁时代以来,贫困户面临生产融入、生活融入、心理融入、关系融入等诸多难题。为解决后搬迁时代贫困户社会融入问题,建议创新多重就业措施、优化房屋规划设计、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等,加强安置区社会治理促进社会融入。  关键词:易地搬迁扶贫 后搬迁时代 社会融入 白河县  一、引言  易地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