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朴归真 实用就好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黑板 粉笔 书本”的传统教学工具发生了转变,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的特点和强大的交互功能,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单一的缺陷。语文教学课件的运用,能够增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提高教学效率;使用不当,则会产生负作用。
  在海南省一次语文教学竞赛初赛中,有一位教师上《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师先是讲历史背景,再疏通字词,然后用约十分钟的时间播放电影《荆轲刺秦王》片段,接着再分析荆轲这一人物特点。教师表现出色,学生观看电影片段兴趣盎然,并展开讨论,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教学课件做得相当好,资料丰富,构图精美,音频动听,视频引人。可最后这位教师没能进入决赛,这是为什么呢?
  包括笔者在内的几个评委一致认为,这位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存在失误。《荆轲刺秦王》一课的教学重点应是读懂文章内容,掌握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了解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能分析人物形象。她却把这些重点匆匆带过,而以学生观看视频代替阅读理解文本,影响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以对视频内容的讨论代替对文本的研讨,误导学生对人物的思考。多媒体课件本应是辅助以文本为主的教学,这位教师却喧宾夺主了。
  从这位教师的失误,再联想到众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课件的情况,总结起来,我们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存在如下两大硬伤。
  一、直观形象的课件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以上所说的那位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违背了语文教学以认知文本为重要内容的原则,淡化了对文本的阅读鉴赏,这种脱离文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语文教学内容是语言与文学,是文字性的东西,如果不潜心研读文本怎能感知课文内容,如何领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和品味语言呢?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何得到培养呢?
  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若使用不当,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用Flash动画或影视视频把课文内容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有一次,笔者看到一个《雨霖铃》课件,它用Flash动画把一对恋人依依不舍的分手经过演绎出来,诗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变成一幅幅直观画面,看似形象生动、声情并茂,可柳永笔下的诗韵荡然无存了。我们面对的是高中生,不是幼儿园的三岁娃娃,展示这样的课件如同画蛇添足,毫无益处。
  别忘了,我们语文教学还肩负一个任务,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汉姆雷特”。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完全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影像视频,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的培养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二、紧跟课件亦步亦趋,给课堂教学带上镣铐
  课件是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预设,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可以帮助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但是如果紧跟课件亦步亦趋,也会受到课件限制的。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资料丰富、面面俱到,教学时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以课件演示的内容为准,如果学生有不同思考,也要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导到预设的答案。这样运用课件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无疑给课堂教学带上了镣铐。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动态生成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因为学生的质疑、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出错而产生的,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笔者在指导学生研读《孔雀东南飞》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刘兰芝与焦仲卿分手时信誓旦旦,为什么她哥哥逼她另嫁时,她却答应了婚事?焦仲卿是否真的爱刘兰芝?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高,这在当时的社会怎么可能呢?课堂教学中呈现出课件无法预设的精彩,生成了妙趣横生的课程资源。这种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是动态资源不断生成与解决、充满智慧和彰显活力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课件是我们教学活动辅助工具,应灵活运用,而不是使之成为教学的“禁锢”。相比之下,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
  以上列举了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两大硬伤,是陈述其利之外的弊端,并非全盘否定。这里强调的是,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研读文本、赏析作品、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课件不能辅助我们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无论它多么华丽精美,即使来个音乐、动画、视频、声效交互融合,也只能是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物。
  所以,课件的制作与运用,还是要返朴归真,实用就好。
  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的“真”, 就是要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作,创设出一定的学习环境,辅助师生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朴”,指的是要去掉那些华而不实、影响学生对文本赏读和能力提高的成分,课件要易于制作,服务教与学,实用而又有实效。
  笔者曾参加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就是培训的重点之一,那时我们学了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可之后的十年间,当初学习的那些软件中适用实用的并且用得最多只剩幻灯软件PowerPoint。
  在一次完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后,笔者觉得有必要跟同学讲讲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于是对初高中课本选用的李白诗歌进行梳理总结,阅读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有关内容,并从网络搜集资料,最终形成教学设计:先是知人论世,讲述李白的思想个性及人生历程,让学生了解其浪漫主义风格的成因;接着置身诗境,引导学生在赏诗中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与诗人产生共鸣,体会诗人浪漫主义风格;最后吟咏诗韵,指导学生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在诵读中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由于课文之外的知识拓展内容较多,为了便于教学,在上课的前一晚笔者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课件很简单,用文字列举一些内容要点,几首诗歌,还插入濮存昕朗诵《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音频。第二天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李白其人其诗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学习兴趣浓厚。这个课件简单易制,没有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的融合,构图也并不精美,但笔者对这个课件还是满意的,它帮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了诗人李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花了三天时间阅读资料、梳理诗歌、撰写教案,而制作课件只花十几分钟而已。倘若把二者所花的工夫颠倒过来,笔者是没有勇气登上讲台讲这一课的。
  当然,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制作华丽精美、为学生喜闻乐见且实用的课件,这当然是好事。但实际上,我们平时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批改作业上,没有多少时间制作繁复的多媒体课件,再者我们对PowerPoint之外的多媒体软件也不娴熟。多媒体课件价值在于辅助课堂教学,讲实用求实效最为重要。所以,制作课件时不必苛求它非要把音乐、动画、声效交互方式融合在一起不可,易制实用就好了。
  (作者单位:国兴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喜好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原来喜欢和伙伴们一起蹲在偏僻的墙角玩弄黑泥、青草和蚂蚁。将黑泥揉捏成条状,拉长,说这是面条;将青草撕成碎片,说这是难得的无公害蔬菜;将蚂蚁放在手心,让它慢慢爬着,感觉痒痒的,说这是天然按摩。  后来,我喜欢一个人与电视、电脑做伴。每次放学后,立马奔回家,打开电视,找来遥控器换频道,然后挑选喜欢的节目,旁若无人地观看起来,即使是到了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无法
打开坚冰的闸门,“哇”的一声,春水哭了——为了监禁一冬的委屈,也为着春来自由的释放。春水,义无反顾地向前,以它新生的无比活力向前冲刺,撞击。它把一块块巨大的冰凌举起来,摔下去,再举起,再摔下,直至摔成粉末,融在自己怀抱里。  春水胜利了,但它并不是排斥异己,它偕同将融未融的冰块一道向前流去!我看见,它泛起欢快的浪花,幸福地哭了,仿佛告诉沿路的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个匆匆的行路人:“快来分享斗争与
错题库是对自身错误知识的汇总。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试卷时常常会发现一些同学在同一知识点产生同样的错误。其实,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好“错题库”是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一个巧招儿。 “错题库”中收集了学生不容易理解且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教师使用“错题库”可在后期的练习中有目的有意识强化错题的再练习、再分析、再纠错,尽量使学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建立错题库对于复习考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但是,
照片上的这只鸟长得极具喜感。它的脸,怎么说呢,一只柔软的、揉掉了所有棱角的正梯形,就像是从好莱坞哪一部卡通片里跑出来的一样。两只大而圆的眼睛差不多长在这张脸的正面,此刻正瞪着那个给它拍照的人。黑褐色的喙向脸颊两侧延伸出褐色的花纹,尖端向下,构成括弧形的两撇胡子,而喙上的凌厉弯钩意外暴露了它的身份。同样显露它身份的还有两只粗壮的脚,土黄色的脚爪末梢,是铁青色弯曲的锐利趾甲。  它出现在河南杞县的一片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一个春秋消逝。看着窗外花开花落,我再次想起了您。  ———题 记  感恩,是一个温馨的词。正如一首诗所说:感激抚养你的人,因为他们使你不断成长;感激关怀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温暖;感激教育你的人,因为他们开化你的蒙昧。镜头一:无声教诲  时光如白驹过隙,岁月已染白了您的秀发,您脸庞上苍老的痕迹无法遮掩。那次无声的教诲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从商店高高兴兴地蹦回来,脸上已笑
如果你有话想说  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现在都喜欢追星,但是家里人很反对。有时候在手机里存了几张偶像的照片,听了偶像的歌,一旦被爸妈发现,他们就会叫我删掉。要是在网上买了明星的海报和写真集被他们发现了,我还会挨一顿臭骂。我喜欢追星,是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努力的过程。我崇拜他们,也在努力向他们靠近。面对父母的反对,我该怎么办呢?静子姐姐帮帮我!  ——追星的星星  或许我们心有灵犀  我也追过星,我的
初二那年,我痴迷写作。处于多愁善感的青葱岁月的我全然不知道“愁”滋味,每天在作业本上胡乱涂鸦,写一些自认为是朦胧诗的文字。  我喜欢语文,更喜欢写作文。语文老师喜欢我,经常把我写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偏科的我很自卑,只有在语文课上我觉得自己是幸福荣耀的。因为理科老师不喜欢我,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被行走在前面的羊群抛弃的弱小的绵羊,只有在语文课这芳草碧连天的牧场里,我才能享受慷慨的阳光、芳草
一床绿色的被单展现在我的眼前。  现在它正挂在绳上,在烈日下暴晒着,水珠如沙漏中的金沙一样滴落,打湿了地面。  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无须花费一两秒钟去注意。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与这床被单有关的故事。  它被轟隆作响的机器做出来后,再被货车运到市场,然后被妈妈买下,最终来到我家,覆盖在两个刚出生、超淘气的宝宝身上,温暖着兄弟俩。  我便是其中之一。面对这崭新的被单,我那无知的脑袋操纵着我
曾经有朋友问我,写作这么多年,有沒有感到素材枯竭无话可说的时候。  在写作之初,往往是在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才会坐到电脑前面把想说的话记录下来。但是时间久了,确实会出现空白期,这时我会安心阅读。我读书一向很杂,兴之所至而已,不以啃下多少名著为追求目标。将近三十岁时我才读懂《百年孤独》,也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可耻。我所理解的读书,是在这个世界上寻找精神共振的过程,而共振需要双方拥有共同的振幅。所以,有
前几天我无意中看见一篇文章的标题:绝对不要找离异家庭的人结婚。对于这类哗众取宠的文章,我一向视而不见,可这次还是被刺痛了一下。上网搜索相關内容,还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离异家庭孩子的分析。我从这些文章得知,原来跟我有相似经历的孩子,都会“自卑、逆反、怯懦和孤僻”。总而言之,像我这样的人会有各种心理缺陷。  无法否认,对我们来讲,父母分开这件事,是从童年就烙下的梦魇。但局外人只能看见事情的表面,看不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