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因论(Memtic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理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规律解释文化现象,其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现象研究、语用研究和语言教学研究等。本研究以教学改革——翻转课堂为契点,从微观视角具体解析在英语翻转课堂特定语境下模因宿主(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模因论;翻转课堂;模因主体
一、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源于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用来阐释人类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一词仿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术语基因(Gene),与基因的遗传繁衍方式不同,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是存储在个人记忆中的一种信息模式,在文化领域内通过人与人之间模仿而非遗传方式传播开来的思想或注意,诸如宗教、新闻、知识、观念、习俗、口号、言语、文字、符号,等等,像病毒一样,能感染人类的大脑,从一个宿主复制传递到另一个宿主。语言本身属于文化,因此,语言也是模因。
何自然教授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详细阐述了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解释了语言和模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是模因载体,模因靠语言复制传播,且促进语言传播发展,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话语传播的规律。由此可知,语言的各要素(包括语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等)只要能够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能成为模因。因此,模因论,特别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英语教学开启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第二语言的模仿传播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是指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事先录制好微课视频并布置好导学单,学生在家或课外通过在线等方式观看学习视频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在课堂上生生、师生间交流探讨并完成作业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本质就是把传统课堂中学生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过来,是典型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知识传播的过程靠学生自主完成,真正的知识内化阶段在课堂完成。具体表现为:课堂外,自主探究新知,自主控制进度,完成知识梳理与传播;课堂内,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提升,而后总结反馈也就是说“翻转课堂”最大的作用就是全面提升课堂的互动,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三、模因语境——英语“翻转课堂”与模因主体构建
李捷、何自然教授在《语言模因的主体与语境化》一文中指出: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需要语境的触发。语言模因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开始复制和传播,完成交际目的。语境可以分为:情景语境、语言语境、认知语境以及社会语境。语境不同,宿主的语用态度不同。就英语学习而言,语言模因多发生在教室这一特定客观环境中,通常是为完成语言学习而创设的情景模拟语境,宿主的认知心理与认知经验较为相似,这时模因能否成功地被复制与传播与语境触发的形式与模因宿主的语用态度有较强关系。
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是模因宿主双向或是多向的互动过程,在英语“翻转课堂”中,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由学生在家完成,而在复制传播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传播主体(宿主)—学生,学习效果(即复制语言信息和交际运用)的好坏与学生的主体性息息相关。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改革理念给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近年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进入到翻转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students-based)为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模式,重新设计新的教学环节及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发挥自我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评价检测,课堂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是语言模因的主体,从语言的发音、短语的固定搭配、句子的句式结构、语法的迁移到日常交际,每一个语言因子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语言信息从复制、背诵和交际传播贯穿在语言学习中,而“翻转课堂”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客观环境,让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四、“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主体的主体体现
模仿是模因过程最核心的部分,任何模因机制的完成都要通过复制模仿进行,Heylighen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与传播(Transmission)。
模因得以成功复制传播的前提在于有宿主间的信息传递,而“翻转课堂”核心的理念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学科,语言的交际性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模仿学习,具备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课前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课,由学生在家独立学习,而后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学习动机参加语言实践,确保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挥,这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宿主)自主学习的途径。下面结合“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解析学生作为模因主体在完成模因过程的主体性体现。
(一)自主探究与语言模因的同化(Assimilation)
微课是“翻转课堂”知识内容的载体,只有课前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并认真完成任务单,“翻转课堂”才得以有效实施。由于课前学生自学环境、自学时间等条件比较宽泛,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自律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模因主体对构建“翻转课堂”具有的实践意义,是“翻转课堂”得以实践的保障。而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作为模因宿主对知识的注意、理解和接受的阶段,是语言模因同化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字母和音标、单词和短语、基本句型、语法等都是英语中的“模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知,引导学生模仿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点以及阅读写作等表达方式,完成知识的输入,也就是模因机制中模因主体对模因因子的同化过程。 (二)小组合作与语言模因的记忆(Retention)
模因在被宿主同化后,必须要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且保持的时间越长久,受体就越容易记忆和储存。“翻转课堂”上讨论解疑环节是对语言模因的进一步深化过程。“翻转课堂”注重综合能力本位而非知识本位,学生主动参与并讨论教师预设的问题,分析重难点,质疑合作,并商讨解决。此环节启发性强,各模因主体间用目标语言反复训练已学知识点,回答质疑或预设的问题,彼此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或缺。在此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模仿并训练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学生完成了对英语语言目标因子的记忆和存储,为后面展示环节中的语言输出和交际作铺垫。
(三)展示提升与语言模因的表达(Expression)
模因的表达是指模因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受到的有形体,诸如话语、文本、图片、行为等。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奠定了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翻转课堂”语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模因的传播模式通过不同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对知识的建构,可以直接陈述,可以表演,可以运用word 文档或是ppt或是投影等,模仿目标语言并灵活运用传播。展示环节或独立完成,或不同成员补充完善,充分展示自学和合作的成果。针对现场的交流展示,教师和组间成员可以就知识的建构进行点拨和提升。组间成员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予以辩驳。通过观点的较量,相互间思考、修正,每个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集体的讨论和思辨,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相对全面和深入。如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合作和竞争意识得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此环节给了学生主体个性表达的最大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模仿和运用能力,因此很多具有积极情感态度的学生能够将微课中所学内容进行重组,不断创新并融入其他表演元素,将模因内容用自己特有的话语或文本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主体价值得到最大肯定。
(四)作业检测与语言模因的传播(Transmission)
模因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一定载体,并以很强的稳定性保障表达的传递且不失真。在“翻转课堂”语境下,语言模因借助教科书、多媒体等媒介完成传播过程。语言模因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不仅要积累语言模因知识,更要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的传播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以课前的语言输入为基础,经过课堂的协作学习和展示,以作业检测的形式将语言和知识内容输出,是学生主体性最本质的回归。教师根据不同课时的语言目标灵活设计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能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信息或是以相同的语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检测语言学习的效果。作业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是否充分掌握每个知识点,达到语言运用和传播的目标,到此,英语“翻转课堂”语境下的模因生命周期已经完成。
五、“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主体差异性
Heylighen认为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要经得起四种选择,即客观选择(objective criteria)、主观选择(subjective criteria)、互主体选择(inersubjective criteria)和模因自我选择(meme-centered criteria)。由此可知,模因的使命就是使自己得到复制和传播,传播过程复杂,是不同选择标准逐力的结果,选择标准受宿主影响较大,动态发展。国外模因论研究者Dawkins等学者认为人的主体意识对模因选择和进化有干预作用。李捷、何自然教授也指出语言模因的主体性受宿主的语用态度影响。
“翻转课堂”语境不同于社会语境,就知识的模因来说是要创设模拟语境,宿主(学生)在相对真实的交际语境中体现言语的输入—输出过程。在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前提下,模因的成功复制传播既受语言本身规律的制约,又受语言模因宿主的个体差异制约。虽然“翻转课堂”语境下宿主(学生)身份构建一致,但宿主的原有知识建构、学习动机策略和语用态度情感等个体因素影响模因因子(语言知识)被复制被传播,其主体性对模因的选择的干预作用最终影响模因成功与否。
在“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不同阶段个体差异表现不同,在课前自主学习即模因同化和记忆阶段,语言的输入主要受原有知识结构、个人认知、自学能力和动机策略等影响较大,原有知识基础良好,理解能力强且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在课前复制模仿第二语言时主体参与性高,反之较低;在课堂上,主要指模因的表达与传播阶段,宿主的性格特征与情感态度影响较大,除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性格开朗、乐于展示自己的学生即便不确定自己是否成功表达,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教师拟设的情景,完成交际或是习题检测。表达与传播是模因的关键,在“翻转课堂”语境下,通过观察学生,一部分因个人主体性强而愿意表达使模因通过听说和表达等显性方式表现,而一部分学生则通过完成教师预设的练习或是通过完成测验等隐形方式表现。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及成功与否受多种驱动力影响,除了语言模因自身的规律,是否具有适于传播的语境、宿主是否乐于顺应语境以及语用态度等不容忽视。本文从语言模因的理论上为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主体性做了解析,语言模因和“翻转课堂”的主体性问题还有更多需要全面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Heyligh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1998.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5]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2).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责任編辑:史晓红)
关键词:模因论;翻转课堂;模因主体
一、模因论
模因论(Memetics)源于牛津大学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用来阐释人类社会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核心术语是模因(Meme)。模因一词仿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术语基因(Gene),与基因的遗传繁衍方式不同,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是存储在个人记忆中的一种信息模式,在文化领域内通过人与人之间模仿而非遗传方式传播开来的思想或注意,诸如宗教、新闻、知识、观念、习俗、口号、言语、文字、符号,等等,像病毒一样,能感染人类的大脑,从一个宿主复制传递到另一个宿主。语言本身属于文化,因此,语言也是模因。
何自然教授在《语言中的模因》一文详细阐述了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解释了语言和模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语言是模因载体,模因靠语言复制传播,且促进语言传播发展,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话语传播的规律。由此可知,语言的各要素(包括语音、词、短语、句子、篇章等)只要能够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能成为模因。因此,模因论,特别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为英语教学开启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启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第二语言的模仿传播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是指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事先录制好微课视频并布置好导学单,学生在家或课外通过在线等方式观看学习视频中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在课堂上生生、师生间交流探讨并完成作业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本质就是把传统课堂中学生知识内化的顺序颠倒过来,是典型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知识传播的过程靠学生自主完成,真正的知识内化阶段在课堂完成。具体表现为:课堂外,自主探究新知,自主控制进度,完成知识梳理与传播;课堂内,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提升,而后总结反馈也就是说“翻转课堂”最大的作用就是全面提升课堂的互动,从而达到知识内化的效果。
三、模因语境——英语“翻转课堂”与模因主体构建
李捷、何自然教授在《语言模因的主体与语境化》一文中指出: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需要语境的触发。语言模因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开始复制和传播,完成交际目的。语境可以分为:情景语境、语言语境、认知语境以及社会语境。语境不同,宿主的语用态度不同。就英语学习而言,语言模因多发生在教室这一特定客观环境中,通常是为完成语言学习而创设的情景模拟语境,宿主的认知心理与认知经验较为相似,这时模因能否成功地被复制与传播与语境触发的形式与模因宿主的语用态度有较强关系。
模因的复制传播过程是模因宿主双向或是多向的互动过程,在英语“翻转课堂”中,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由学生在家完成,而在复制传播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传播主体(宿主)—学生,学习效果(即复制语言信息和交际运用)的好坏与学生的主体性息息相关。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改革理念给教师和学生重新定位。近年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堂教学进入到翻转模式。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students-based)为理念,打破传统课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模式,重新设计新的教学环节及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发挥自我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评价检测,课堂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是语言模因的主体,从语言的发音、短语的固定搭配、句子的句式结构、语法的迁移到日常交际,每一个语言因子都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把语言信息从复制、背诵和交际传播贯穿在语言学习中,而“翻转课堂”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客观环境,让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四、“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主体的主体体现
模仿是模因过程最核心的部分,任何模因机制的完成都要通过复制模仿进行,Heylighen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与传播(Transmission)。
模因得以成功复制传播的前提在于有宿主间的信息传递,而“翻转课堂”核心的理念就是体现以学生为主。英语学科是一门交际性学科,语言的交际性要求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模仿学习,具备一种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课前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课,由学生在家独立学习,而后在课堂上巧妙创设问题,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学习动机参加语言实践,确保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挥,这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宿主)自主学习的途径。下面结合“翻转课堂”的核心环节,解析学生作为模因主体在完成模因过程的主体性体现。
(一)自主探究与语言模因的同化(Assimilation)
微课是“翻转课堂”知识内容的载体,只有课前有效地自主学习微课,并认真完成任务单,“翻转课堂”才得以有效实施。由于课前学生自学环境、自学时间等条件比较宽泛,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自律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模因主体对构建“翻转课堂”具有的实践意义,是“翻转课堂”得以实践的保障。而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是学生作为模因宿主对知识的注意、理解和接受的阶段,是语言模因同化的过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字母和音标、单词和短语、基本句型、语法等都是英语中的“模因”,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而“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自学新知,引导学生模仿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点以及阅读写作等表达方式,完成知识的输入,也就是模因机制中模因主体对模因因子的同化过程。 (二)小组合作与语言模因的记忆(Retention)
模因在被宿主同化后,必须要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且保持的时间越长久,受体就越容易记忆和储存。“翻转课堂”上讨论解疑环节是对语言模因的进一步深化过程。“翻转课堂”注重综合能力本位而非知识本位,学生主动参与并讨论教师预设的问题,分析重难点,质疑合作,并商讨解决。此环节启发性强,各模因主体间用目标语言反复训练已学知识点,回答质疑或预设的问题,彼此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或缺。在此过程,通过讨论交流,模仿并训练语言知识的使用规则,学生完成了对英语语言目标因子的记忆和存储,为后面展示环节中的语言输出和交际作铺垫。
(三)展示提升与语言模因的表达(Expression)
模因的表达是指模因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受到的有形体,诸如话语、文本、图片、行为等。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奠定了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翻转课堂”语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模因的传播模式通过不同方式展示自己或小组对知识的建构,可以直接陈述,可以表演,可以运用word 文档或是ppt或是投影等,模仿目标语言并灵活运用传播。展示环节或独立完成,或不同成员补充完善,充分展示自学和合作的成果。针对现场的交流展示,教师和组间成员可以就知识的建构进行点拨和提升。组间成员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予以辩驳。通过观点的较量,相互间思考、修正,每个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集体的讨论和思辨,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就相对全面和深入。如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得合作和竞争意识得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此环节给了学生主体个性表达的最大空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模仿和运用能力,因此很多具有积极情感态度的学生能够将微课中所学内容进行重组,不断创新并融入其他表演元素,将模因内容用自己特有的话语或文本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到极大提升,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主体价值得到最大肯定。
(四)作业检测与语言模因的传播(Transmission)
模因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一定载体,并以很强的稳定性保障表达的传递且不失真。在“翻转课堂”语境下,语言模因借助教科书、多媒体等媒介完成传播过程。语言模因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不仅要积累语言模因知识,更要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的传播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以课前的语言输入为基础,经过课堂的协作学习和展示,以作业检测的形式将语言和知识内容输出,是学生主体性最本质的回归。教师根据不同课时的语言目标灵活设计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能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信息或是以相同的语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检测语言学习的效果。作业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是否充分掌握每个知识点,达到语言运用和传播的目标,到此,英语“翻转课堂”语境下的模因生命周期已经完成。
五、“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主体差异性
Heylighen认为模因传播的四个阶段要经得起四种选择,即客观选择(objective criteria)、主观选择(subjective criteria)、互主体选择(inersubjective criteria)和模因自我选择(meme-centered criteria)。由此可知,模因的使命就是使自己得到复制和传播,传播过程复杂,是不同选择标准逐力的结果,选择标准受宿主影响较大,动态发展。国外模因论研究者Dawkins等学者认为人的主体意识对模因选择和进化有干预作用。李捷、何自然教授也指出语言模因的主体性受宿主的语用态度影响。
“翻转课堂”语境不同于社会语境,就知识的模因来说是要创设模拟语境,宿主(学生)在相对真实的交际语境中体现言语的输入—输出过程。在这一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前提下,模因的成功复制传播既受语言本身规律的制约,又受语言模因宿主的个体差异制约。虽然“翻转课堂”语境下宿主(学生)身份构建一致,但宿主的原有知识建构、学习动机策略和语用态度情感等个体因素影响模因因子(语言知识)被复制被传播,其主体性对模因的选择的干预作用最终影响模因成功与否。
在“翻转课堂”语境下,模因不同阶段个体差异表现不同,在课前自主学习即模因同化和记忆阶段,语言的输入主要受原有知识结构、个人认知、自学能力和动机策略等影响较大,原有知识基础良好,理解能力强且学习动机强烈的学生在课前复制模仿第二语言时主体参与性高,反之较低;在课堂上,主要指模因的表达与传播阶段,宿主的性格特征与情感态度影响较大,除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性格开朗、乐于展示自己的学生即便不确定自己是否成功表达,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教师拟设的情景,完成交际或是习题检测。表达与传播是模因的关键,在“翻转课堂”语境下,通过观察学生,一部分因个人主体性强而愿意表达使模因通过听说和表达等显性方式表现,而一部分学生则通过完成教师预设的练习或是通过完成测验等隐形方式表现。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过程及成功与否受多种驱动力影响,除了语言模因自身的规律,是否具有适于传播的语境、宿主是否乐于顺应语境以及语用态度等不容忽视。本文从语言模因的理论上为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主体性做了解析,语言模因和“翻转课堂”的主体性问题还有更多需要全面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2]Heylighen F. 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J].Journal of Memetics-Evolutionary Model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1998.
[3]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4]金陵.“翻转课堂”翻转了什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9).
[5]李捷,何自然.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J].外语学刊,2014(2).
[6]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责任編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