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往往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准就业结合起来,具有分散性、不可预知性的特点。为加强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文章分析了影响实习教学管理质量的三个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信息管理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程云燕(1968-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刘永福(1965- ),男,广西蒙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226)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教高教[2006]194号《广西关于公布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的通知》重点资助项目第11号“高职高专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34-02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具体时数,教育部有相应的要求:“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
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有的学校把半年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也有的学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年。为了获得充足的真实工作岗位和就业岗位,多数院校采用把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准就业结合在一起,并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对实习地点不作统一安排。只规定学生实习的范围,对具体的实习内容亦不作详细规定,而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种个性化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而且能顺利地完成由学业向就业过渡。正是这种实习地点的分散性以及实习内容的不统一性,造成了管理上的复杂性,有些出现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即便是采取教师巡视检查的方式,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但也很难做到每点必到,因此学生的实习基本上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呈“放羊”状态。
实习过程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在学习、角色、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违反企业的纪律,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学校的声誉。
实习点的分散性、实习过程不可预知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及时反馈实习过程的信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辅导,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地监控,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
1.“多赢”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体现“多赢”,才能保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想通过接收实习学生,找到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学生在毕业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试图通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就业单位。学校希望利用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顶岗需求的交流平台,通过实习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只有双方的需要比较吻合,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有效地进行。
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信息流的构成与特点。顶岗实习的信息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实习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习的意向;二是学生实习进度汇报,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学生之间实习体验或经验的交流;三是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学校从教学的角度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这些信息的互通与反馈是即时的、动态的。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多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由于分散的顶岗实习企业、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学习地点由课堂转移到了公司、工厂,实习指导的教师由校内的老师变成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车间里的师傅。同时,学生是实习的主体,经历实习之后,学生对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作出一个自我的判断和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应从学校单一主体转变成学校和企业、学生多元主体,并按不同的权重构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对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一般可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工作态度、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二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三是实习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作品,或者是调查报告、营销策略建议书,等等。对毕业论文成绩应结合实习类型、个性化特点、分类评判。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开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快速、及时地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果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可以依托校园数据网平台,设计基于Web方式的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供学生、企业、学校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信息。该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上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服务:向学生、社会、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条例、管理制度、顶岗工作流程、实习安全教育、考评办法等。二是岗位信息发布: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发布岗位需求及岗位描述信息,也可以作为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的信息展示等功能。三是选岗:供学生进行岗位信息阅读及选岗、退选操作,对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提供学生选岗监控、分析操作。四是过程信息监控:一方面为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等多方参与的管理人员反馈学生顶岗信息(在岗情况、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另一方面为学院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监控学生在岗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情况。五是实习评价:供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或学生本人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总体评价反馈,同时可对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六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及客户等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交流顶岗信息、评价管理经验、实习经验等。七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者负责用户身份认证以及系统模块设计与管理(如图1所示)。
2.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组织保障体系。顶岗实习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分别成立相应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机构,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指导工作,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校内部门的职能,综合教务处和就业办公室的部分职能成立产学合作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顶岗实习的日常学生管理由教学系(部)和企业共同承担,并且以学校管理为主;形成纵向管理结构的组织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产学合作处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规划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搭建企业与系部联系的桥梁;三是监督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系级顶岗实习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专业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指导、行为指导、生活指导,执行专业顶岗实习计划,检查实习进度和效果。
3.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为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切合企业生产特点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比如,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考评办法、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在实习期间,首先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企业的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出勤制度等;其次是从教学上对学生要求,如写实习日记或工作情况记录、定期汇报制度、实习总结等。因此,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应该融合了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总之,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实习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分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者的利益关注点,建立健全由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技术手段构成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2008-04-09.
[2]刘学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王萍,等.过程方法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5(9).
[关键词]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信息管理 教学管理
[作者简介]程云燕(1968- ),女,广西柳州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刘永福(1965- ),男,广西蒙山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南宁530226)
[课题项目]本文系桂教高教[2006]194号《广西关于公布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二批立项项目的通知》重点资助项目第11号“高职高专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034-02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具体时数,教育部有相应的要求:“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一、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
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有的学校把半年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个学期,也有的学校采取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年。为了获得充足的真实工作岗位和就业岗位,多数院校采用把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准就业结合在一起,并采取分散实习形式,对实习地点不作统一安排。只规定学生实习的范围,对具体的实习内容亦不作详细规定,而是根据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这种个性化的顶岗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而且能顺利地完成由学业向就业过渡。正是这种实习地点的分散性以及实习内容的不统一性,造成了管理上的复杂性,有些出现了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不到位。即便是采取教师巡视检查的方式,虽然有些走马观花,但也很难做到每点必到,因此学生的实习基本上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呈“放羊”状态。
实习过程存在着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处于“半工半读”状态,要扮演实习者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在学习、角色、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有的学生违反企业的纪律,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影响学校的声誉。
实习点的分散性、实习过程不可预知性是教学管理的难点。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及时反馈实习过程的信息,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辅导,对教学质量实施有效地监控,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关键因素
1.“多赢”是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无论是工学结合还是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体现“多赢”,才能保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想通过接收实习学生,找到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学生在毕业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试图通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就业单位。学校希望利用企业的真实职业环境、真实的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岗位需求与学生顶岗需求的交流平台,通过实习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只有双方的需要比较吻合,才能保证后续的实习有效地进行。
2.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信息流的构成与特点。顶岗实习的信息流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实习岗位的需求和学生实习的意向;二是学生实习进度汇报,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指导,以及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互通,学生之间实习体验或经验的交流;三是实习企业对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和学校从教学的角度对学生毕业实习的考核,以及学生自我的评价。这些信息的互通与反馈是即时的、动态的。
3.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评价主体多元性和形式多样性。由于分散的顶岗实习企业、工作岗位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学习地点由课堂转移到了公司、工厂,实习指导的教师由校内的老师变成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车间里的师傅。同时,学生是实习的主体,经历实习之后,学生对自己工作经验的丰富、操作技能的提高,可以作出一个自我的判断和评价。因此,评价的主体应从学校单一主体转变成学校和企业、学生多元主体,并按不同的权重构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对顶岗实习效果评价一般可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习态度和表现,包括工作态度、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二是实践能力的提高,即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等。三是实习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作品,或者是调查报告、营销策略建议书,等等。对毕业论文成绩应结合实习类型、个性化特点、分类评判。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
1.开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快速、及时地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效果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可以依托校园数据网平台,设计基于Web方式的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供学生、企业、学校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及时地了解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信息。该系统分为7个子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总体上实现以下功能。一是信息服务:向学生、社会、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条例、管理制度、顶岗工作流程、实习安全教育、考评办法等。二是岗位信息发布: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其他企业、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发布岗位需求及岗位描述信息,也可以作为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的信息展示等功能。三是选岗:供学生进行岗位信息阅读及选岗、退选操作,对学院及系部管理人员提供学生选岗监控、分析操作。四是过程信息监控:一方面为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等多方参与的管理人员反馈学生顶岗信息(在岗情况、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另一方面为学院管理部门及学生系部监控学生在岗工作内容、工作进度、学生工作纪律、工作效果等情况。五是实习评价:供企业负责人、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实习小组组长或学生本人等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总体评价反馈,同时可对学生顶岗实习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六是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学校、企业及客户等共同参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交流顶岗信息、评价管理经验、实习经验等。七是系统管理:系统管理者负责用户身份认证以及系统模块设计与管理(如图1所示)。
2.学校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组织保障体系。顶岗实习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分别成立相应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机构,负责顶岗实习的管理、指导工作,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校内部门的职能,综合教务处和就业办公室的部分职能成立产学合作处,负责全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管理;顶岗实习的日常学生管理由教学系(部)和企业共同承担,并且以学校管理为主;形成纵向管理结构的组织保障体系(如图2所示)。
产学合作处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规划学院的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搭建企业与系部联系的桥梁;三是监督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各系成立由系主任任组长的系级顶岗实习专项工作组,成员包括专业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具体负责学生顶岗实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指导、行为指导、生活指导,执行专业顶岗实习计划,检查实习进度和效果。
3.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为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职责,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切合企业生产特点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比如,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工学结合考评办法、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在实习期间,首先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管理制度,如企业的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出勤制度等;其次是从教学上对学生要求,如写实习日记或工作情况记录、定期汇报制度、实习总结等。因此,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应该融合了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总之,顶岗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实习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分析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者的利益关注点,建立健全由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技术手段构成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体系,才能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Z].2008-04-09.
[2]刘学文.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王萍,等.过程方法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中的应用[J].长沙大学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