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球复合g-C3N4提升光催化降解酸性橙Ⅱ性能

来源 :复合材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g-C3N4构建的异质结光催化材料在降解有毒有害污染物方面体现出优良的效果.本研究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碳纳米球(Carbon nanospheres,CS)添加量的x-CS/g-C3N4(x=4wt%、5wt%和7wt%)复合光催化剂,以氙灯光源模拟可见光,探究了x-CS/g-C3N4对酸性橙Ⅱ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5wt%CS/g-C3N4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光催化反应150 min,酸性橙Ⅱ的降解率达到95%.表征结果表明,g-C3N4与CS具有类似的π-π共轭结构,易发生π-π堆积相互作用而有利于电子跃迁.二者复合后能有效增强g-C3N4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降低其表面/界面处的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强载流子的传输能力.x-CS/g-C3N4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见光催化剂应用于有机染料降解,具有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以电解铜粉与石墨粉为原料,阴离子乳化沥青为粘结剂,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并通过XRD、EDS和SEM对石墨含量为2wt%~8wt%的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进行表征,研究了铜-石墨-乳化沥青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和电学性能,并与不含乳化沥青的铜-石墨复合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乳化沥青可以有效防止石墨颗粒的聚集,对石墨和铜基体起粘结作用;在两相界面处几乎没有间隙,并且产生了层片状石墨;石墨含量为4wt%的试样磨损量最小,仅为0.0049 g,摩擦系数约为0.02
针对高孔隙率C/SiC复合材料空气耦合超声检测,引入考虑孔隙形貌的随机孔隙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合力学和声学性能测试计算材料弹性刚度矩阵,借助组织分析建立考虑孔隙微观形貌、孔隙率分别为5%、10%、15%的随机孔隙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空气耦合超声透射法检测过程中超声波传播特征及典型缺陷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材料纵波声速约2830 m/s,横观各向同性五个独立弹性常数分别为158.149、88.589、34.141、15.288和13.793 GPa.孔隙呈长条状,随孔隙率增加,超声衰减逐渐增大;孔隙尺寸与
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抑菌剂有望成为传统抑菌剂的替代品,制备稳定、高效、环保的新型纳米银抑菌产品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葡萄籽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聚乙烯醇(PVA)为载体,采用一步法“绿色”生物合成出一种纳米银/聚乙烯醇复合物(AgNPs/PVA).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离子被葡萄籽提取物成功还原成纳米银并附着在PVA的表面,纳米银颗粒均匀,呈现单分散状态,粒径较小,平均粒径为14 nm左右.AgNPs/P
传统中性墨水多用丙烯酸树脂做增稠剂,且不具备导电能力,因此将羧甲基纤维素(CMC)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混合,使制备墨水书写后具备导电能力.采用超声制得CMC-MWCNT导电墨水,通过中性笔书写于纸上,对制备导电墨水的稳定性能、流变性能、书写性能和书写字迹的耐腐蚀性能、导电性能、折叠稳定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市场上晨光中性笔墨水(CG)进行对比.当添加CMC为0.3wt%、0.6wt%时,导电墨水的Zeta电位、屈服应力、屈服黏度均较低,书写时出现漏墨,书写后电阻较小,但折叠一百次后电阻增大较多,分别增
为减轻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由于力、热等环境因素所产生的微裂纹等损伤对于其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影响,根据颗粒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设计合成了含DA键的本征型自修复高聚物粘结剂,以期实现PBX内部损伤的自主修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含可逆DA共价键的TAPE-DAPU为粘结剂,设计制备的PBX材料具有较强的损伤愈合能力,当损伤较轻时,该PBX的强度恢复率超过95%,对于较严重的贯穿性损伤,其修复效率也在65%以上.
多相Mo-12Si-8.5B合金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高温结构材料,为了同时提高Mo-12Si-8.5B合金的强度和韧性,提出了采用纳米ZrO2(Y2O3)强韧化具有双峰晶粒度分布Mo-12Si-8.5B复合材料的方法.首先采用溶胶-凝胶和高温氢还原法制备了纳米Mo-ZrO2(Y2O3)复合粉末,然后以纳米Mo-ZrO2(Y2O3)粉末和微米Mo粉末为原材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具有双峰晶粒度分布的Mo-12Si-8.5B-ZrO2(Y2O3)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随着ZrO2(Y2O3)含
针对平面编织氧化铝基复合材料提出了一种复杂面内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拉伸、压缩及纯剪切试验,分别获得了材料的静强度指标.考虑材料拉、压性能的差异和面内拉-剪联合作用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修正的Hoffman强度理论.采用该强度理论预测得到的偏轴拉伸强度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偏差不超过10%.开展了偏轴角θ=0°、15°、30°、45°,应力比R=0.1,频率f=10 Hz的拉伸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偏轴角的增加,相同轴向拉伸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逐渐降低.由于面内剪切应力分量的作用
以FeCl3和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融盐法制得1阶FeCl3插层的石墨层间化合物(FeCl3-GIC).用原位聚合法对FeCl3-GIC进行聚吡咯(PPy)包覆改性,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FeCl3-GIC)@PPy复合材料.通过多种表征方法研究聚吡咯包覆前后FeCl3-GIC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聚吡咯均匀致密地包覆在十微米级的FeCl3-GIC颗粒外部,包覆层厚度为35 nm,经过聚吡咯包覆后(FeCl3-GIC)@PPy的导电性能显著提高((FeCl3-GIC)@PPy粉末电阻率2.3
钢纤维掺入能提高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UHPFRC)的抗压强度,但削弱新拌浆体的流动性能,降低了对抗压强度的增强效果,且影响UHPFRC的工作性能.为研究这种不利影响,以钢纤维体积分数和长径比为变量,进行了A、B两组试验.A组固定水胶比为0.18,不控制流动性能,主要研究钢纤维对流动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新拌UHPFRC流动性能随钢纤维的体积分数、长径比增加而下降;当钢纤维体积率超过一定值(2
对二维Ti3C2Tx材料进行了磺酸基团接枝改性(Ti3C2Tx?SO3H),表征了改性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了对重金属Pb2+的吸附行为与机制.XRD、FTIR及EDS表明磺酸基团在Ti3C2Tx表面成功接枝,而SEM则发现Ti3C2Tx?SO3H呈现较Ti3C2Tx更轻薄的层状结构.改性后,Ti3C2Tx?SO3H对重金属Pb2+2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量达到733.6 mg·g?1,较Ti3C2Tx吸附量提升了23%,且吸附量随着pH(2~6)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Mg2+、Ca2+、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