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古以来,文学作品就深受人们的重视,其在促进人类精神活动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思维方式的不断更替,文学底蕴也不断继承与创新,文学赏析也脱离了以前的单一化发展,同时成为人们的精神治疗有效途径。本论文便通过文献参考法、问卷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对高职学生的文学作品赏析展开论述,从研究价值、准确定位及调查中所提炼的对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等的影响客观评价。本人由于经验不是太足,望读者可从此论文中正确理解所要寄托的思想。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资助课题“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对高职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研究”(编号14C05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6-02
一、进行心理影响研究的原因
文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播形式,在以前封建腐朽的黑暗社会,人们受着当时制度的不断压迫,思维禁锢的情况下,《呐喊》,《狂人日记》等多种小说被推向了思想的高潮,正是由于该文学作品深切的站在人民的落脚点,通过文字表达内心世界,客观说明当时人类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说明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寄托人类思想,展现时代特色。如今的文学在信息化时代下,更为注重其质量,常常与高雅的艺术相融合,那么本论文通过对某高职学校学生文学赏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阅读文学频率、类型、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分析。为了更深层次剖析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所在。“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情感呢?”“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是否常常表现为有着高雅的情趣呢?”这些种种问题都是接下来要客观研究的,同时也是当前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抗压能力、处事能力、生活方式、情感发泄等方面的相关性如何。从中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文学教育方式,提高学习文学教育的实现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研究价值
1.文学作品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如今人类之间的交流不仅通过言语、肢体动作,文学成为其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学生的教育事业开展,文学作品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准确定位文学赏析带来的身心影响
文学作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中,不仅通过各种书籍文献的参考上提高重视程度,如对于该调查的文献查找中,文学赏析的核心機制是阅读治疗,尤其是对于如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频出现的社会中,如何正确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寻求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各大学校的发展难点。
3.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探究
国内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分为四个模式:(1)采用心理治疗方法的医学模式;(2)采用活动法对学生行为矫正的社会学模式;(3)以改善心理障碍与行为障碍为目标的适应模式;(4)以消除心理疾病为目标。这四种模式共通性都在与以学生为本,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尤其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协调作用的整合模式是心理教育专家陈旭提出的,他针对该模式提出了三种核心教育方式,咨询辅导、学科渗透、专题训练。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找到合适的心理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文学审美赏析与语文教学合理衔接,为高职学生的文学教育提供了途径,并有效对心理教育模式的渗透,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心理干预,进行艺术的陶冶。
三、高职学生文学作品赏析情况
1.欣赏内容趋势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43.4%的学生一年之内阅读1—5本文学作品,只有6.6%的学生能够阅读20本以上,可见,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重视程度还很欠缺。34%的学生趋向于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阅读,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中国古现代、外国古现代的文学进行全面阅读,客观说明了学生对于文学的全面发展方式不足,文学欣赏内容的不平衡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某一方面知识欠缺,尤其是对于国外文学的了解层面薄弱,这样的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提升。
2.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影响
37.4%的学生容易被亲情类文学所感染,对于友情、爱情、事业类的文学作品的受感染程度相似,而对于爱祖国类型的的文学作品比例最小,说明学生对祖国的关注程度有一定欠缺,需加强学生的核心爱国主义建设。通过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方面会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如對于乐观开朗、厚道善良、自立自信等优良品质的人物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吸引着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学生做人做事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30%的学生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上呈赞同状态,在学生的行为处事上,只有2%的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可见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身心方面的影响范围较为广泛。
四、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1.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
①文学作品赏析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艺术赏析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各位学者对其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如达尔文,在晚年的时候,曾遗憾自己的审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提到艺术审美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对文学作品赏析也有着类似的观点,另外有精神学家认为,读者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作品形式美感的愉悦与文学作品内容的满足感。同时对于读者的心理影响也潜移默化,如《狂人日记》,通过对于人物性格的扭曲描写,鲁迅对当时封建社会制度腐朽的不满与愤恨,面对“吃人”社会,敢于积极倡导人民共同携手,抵抗恶势力的压迫,这样的精神品质值得读者学习,对于学生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②文学作品赏析有利于治疗改善消极观,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通过对鲁滨逊在旅途中的所遇重重困难进行形象描写,可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体现当时环境的艰苦,同时对其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好的解读,结合自身的人生观,进行科学改善,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坚强的意志。借鉴所读文学人物的优秀品质,了解其在各种困境中的心理状态与解决措施,所以说,文学作品可干预某种压力和暂时性问题。 ③文学作品赏析塑造学生的审美取向,文学活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审美是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赏析不仅符合如今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加上现在高职文学教育重视学生感知、欣赏、美的创造,这就促进了作品赏析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①使得学生对课外文献与课堂内容侧重点偏离。如今现在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网络小说,更多的学生为了阅读方便等,选择阅读网络小说,且较多的人侧重于言情类小说,对于某些自主性较差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课余的时间,广泛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有一定好处,但是需要有“度”,尤其是避免在上课时间看网络小说,这样便直接导致课外作品阅读与课堂要求阅读冲突,也就失去了文学阅读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价值所在。
②创造读者悲凉、消极的情绪,某些文学作品或短篇小说等都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对于某些情节较为跌宕起伏的小说,虽然可以造成读者心理阅读的刺激性,提高阅读兴趣,但是更多的学生表示无法接受文学悲凉的结局,与自己预期的形成较大的反差,很多学生在阅读完这样的结局后无法马上从其中走出来,依旧沉醉于其中,感染自己的悲凉情绪。
③对于较为虚拟性的文学可能影响读者现实感。传统文学作品较多的以现实生活作为奠基,但是随着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替,学生阅读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阅读内容更为丰富,很多文学内容已经脱离了现实社会,如某些恐怖小说,言情小说,不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的现实发展,使得读者一直沉迷于虚拟的文学环境,这便是文学阅读的一大弊病。
五、小结
本论文通过文献参考、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文学作品展开论述,結合调查数据及现实发展,重视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客观说明了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学生做人处事的风格,但是有其制约因素,所以在文学的选择时,需科学合理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谷静.文学作品审美赏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2008年
[2]何丽.文学审美赏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
[3]曾宏伟.文学治疗与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重建.《教育评论》;2009第3期
[4]施铁如.阅读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第6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赏析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影响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一般资助课题“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对高职学生心理行为影响研究”(编号14C053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86-02
一、进行心理影响研究的原因
文学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播形式,在以前封建腐朽的黑暗社会,人们受着当时制度的不断压迫,思维禁锢的情况下,《呐喊》,《狂人日记》等多种小说被推向了思想的高潮,正是由于该文学作品深切的站在人民的落脚点,通过文字表达内心世界,客观说明当时人类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说明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寄托人类思想,展现时代特色。如今的文学在信息化时代下,更为注重其质量,常常与高雅的艺术相融合,那么本论文通过对某高职学校学生文学赏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阅读文学频率、类型、以及对自己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作出分析。为了更深层次剖析文学作品的精神意义所在。“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情感呢?”“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是否常常表现为有着高雅的情趣呢?”这些种种问题都是接下来要客观研究的,同时也是当前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抗压能力、处事能力、生活方式、情感发泄等方面的相关性如何。从中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文学教育方式,提高学习文学教育的实现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研究价值
1.文学作品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如今人类之间的交流不仅通过言语、肢体动作,文学成为其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学生的教育事业开展,文学作品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2.准确定位文学赏析带来的身心影响
文学作品在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中,不仅通过各种书籍文献的参考上提高重视程度,如对于该调查的文献查找中,文学赏析的核心機制是阅读治疗,尤其是对于如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频出现的社会中,如何正确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寻求改善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各大学校的发展难点。
3.对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探究
国内外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分为四个模式:(1)采用心理治疗方法的医学模式;(2)采用活动法对学生行为矫正的社会学模式;(3)以改善心理障碍与行为障碍为目标的适应模式;(4)以消除心理疾病为目标。这四种模式共通性都在与以学生为本,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尤其是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协调作用的整合模式是心理教育专家陈旭提出的,他针对该模式提出了三种核心教育方式,咨询辅导、学科渗透、专题训练。高职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找到合适的心理发展模式至关重要,文学审美赏析与语文教学合理衔接,为高职学生的文学教育提供了途径,并有效对心理教育模式的渗透,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心理干预,进行艺术的陶冶。
三、高职学生文学作品赏析情况
1.欣赏内容趋势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43.4%的学生一年之内阅读1—5本文学作品,只有6.6%的学生能够阅读20本以上,可见,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重视程度还很欠缺。34%的学生趋向于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阅读,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对中国古现代、外国古现代的文学进行全面阅读,客观说明了学生对于文学的全面发展方式不足,文学欣赏内容的不平衡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某一方面知识欠缺,尤其是对于国外文学的了解层面薄弱,这样的不均衡发展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提升。
2.对学生生理心理的影响
37.4%的学生容易被亲情类文学所感染,对于友情、爱情、事业类的文学作品的受感染程度相似,而对于爱祖国类型的的文学作品比例最小,说明学生对祖国的关注程度有一定欠缺,需加强学生的核心爱国主义建设。通过对学生心理影响的研究,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方面会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如對于乐观开朗、厚道善良、自立自信等优良品质的人物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吸引着学生。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学生做人做事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30%的学生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上呈赞同状态,在学生的行为处事上,只有2%的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可见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身心方面的影响范围较为广泛。
四、文学作品赏析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1.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
①文学作品赏析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艺术赏析与心理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各位学者对其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如达尔文,在晚年的时候,曾遗憾自己的审美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他提到艺术审美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对文学作品赏析也有着类似的观点,另外有精神学家认为,读者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作品形式美感的愉悦与文学作品内容的满足感。同时对于读者的心理影响也潜移默化,如《狂人日记》,通过对于人物性格的扭曲描写,鲁迅对当时封建社会制度腐朽的不满与愤恨,面对“吃人”社会,敢于积极倡导人民共同携手,抵抗恶势力的压迫,这样的精神品质值得读者学习,对于学生心理素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②文学作品赏析有利于治疗改善消极观,如《鲁滨逊漂流记中》通过对鲁滨逊在旅途中的所遇重重困难进行形象描写,可使读者身临其境,站在主人翁的角度体现当时环境的艰苦,同时对其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好的解读,结合自身的人生观,进行科学改善,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尤其是遇到困难时坚强的意志。借鉴所读文学人物的优秀品质,了解其在各种困境中的心理状态与解决措施,所以说,文学作品可干预某种压力和暂时性问题。 ③文学作品赏析塑造学生的审美取向,文学活动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审美是文学的本质,文学作品的赏析不仅符合如今的现代化社会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方面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加上现在高职文学教育重视学生感知、欣赏、美的创造,这就促进了作品赏析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①使得学生对课外文献与课堂内容侧重点偏离。如今现在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途径多种多样,尤其是网络小说,更多的学生为了阅读方便等,选择阅读网络小说,且较多的人侧重于言情类小说,对于某些自主性较差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与课余的时间,广泛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有一定好处,但是需要有“度”,尤其是避免在上课时间看网络小说,这样便直接导致课外作品阅读与课堂要求阅读冲突,也就失去了文学阅读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价值所在。
②创造读者悲凉、消极的情绪,某些文学作品或短篇小说等都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对于某些情节较为跌宕起伏的小说,虽然可以造成读者心理阅读的刺激性,提高阅读兴趣,但是更多的学生表示无法接受文学悲凉的结局,与自己预期的形成较大的反差,很多学生在阅读完这样的结局后无法马上从其中走出来,依旧沉醉于其中,感染自己的悲凉情绪。
③对于较为虚拟性的文学可能影响读者现实感。传统文学作品较多的以现实生活作为奠基,但是随着文学形式的不断更替,学生阅读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阅读内容更为丰富,很多文学内容已经脱离了现实社会,如某些恐怖小说,言情小说,不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的现实发展,使得读者一直沉迷于虚拟的文学环境,这便是文学阅读的一大弊病。
五、小结
本论文通过文献参考、逻辑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文学作品展开论述,結合调查数据及现实发展,重视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教育,客观说明了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学生做人处事的风格,但是有其制约因素,所以在文学的选择时,需科学合理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李谷静.文学作品审美赏析与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干预的实验研究;2008年
[2]何丽.文学审美赏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西南大学;2008年
[3]曾宏伟.文学治疗与地震灾区学生心理重建.《教育评论》;2009第3期
[4]施铁如.阅读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