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头戴厚重的“黑超面罩”,脚穿“大头皮鞋”,手持焊枪,激扬出飞舞的焊花;他健步如飞,穿梭于研发车间,做实验、调设备、排故障,甘之如饴;他才华横溢,成功入围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年英才计划”和“启明星人才”培养计划。他叫陈月峰,2020年5月4日被评为中核集团“青年岗位能手”。
速度行动
2016年,陈月峰研究生毕业,入职中核集团工程研究院研发车间。研究院要求新入职的毕业生必须先前往車间一线接受锻炼,给每人发一个沉重的“黑超面罩”,一套特制工作服,一双“大头皮鞋”,一把焊枪。新员工穿戴好后进入操作间,一整天都要双手端着焊枪,在师傅的指导下焊接。
同时期入职的新员工中有不少人叫苦连天、唉声叹气,甚至有人吃不了苦直接走人。而陈月峰给自己定下目标:速度行动,拿下焊接。
入职一个星期,陈月峰手里的焊接活不但没有干完,反而越来越多。有一天,他实在太累,没有洗工装,第二天穿出来,蓝色工装上是白花花的地图,那是风干后留下的汗碱。师傅看到后笑呵呵地对他说:“陈月峰,汗水终究会换来你想要的一切。”
第八天,师傅又带来一大堆焊工活。陈月峰有些沮丧:怎么还有这么多活!前一天晚上,他的双臂火辣辣地钻心疼,令他一夜没睡好觉。早晨起床后,他双臂已经肿得抬不起来,甚至整个脸都麻木了。
师傅心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抱起焊枪游刃有余地焊接起来。陈月峰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焊接,同样的“招式”,师傅怎么就能运用得行云流水呢?一会儿工夫,师傅干出了陈月峰小半天的活,令陈月峰大开眼界。
陈月峰顾不得肿胀疼痛的双臂,举起焊枪继续干起活来。
看着陈月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师傅笑着招呼他坐下,对他说:“孩子,焊工基本功你已经拿下了。在此基础上,师傅再教给你技巧,你争取在新人中第一个拿到焊工技术100分。”说着,师傅又一次手把手地教陈月峰焊接技术。
结网向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月峰很快脱颖而出,开启了在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研”值担当的新生活。
作为科研工作者,陈月峰深知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不竭的探索动力缺一不可。工作中,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有时候,陈月峰问的问题把所有师傅都难倒了。师傅们反过来激励陈月峰:“好小子,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难题,如果你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就推举你做课题负责人。”
2017年,陈月峰结合生产实际,如饥似渴地查阅相关文献,学习最新技术,充分运用新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手段,逐一攻破科研难题。
在管道内壁图像处理及评估系统研究中,陈月峰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学习熔池图像处理、软件编程、采集信息数据库开发相关技术;与机械团队、电气团队共同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内壁监测机器人、图像采集监控控制系统,解决了焊接过程背面成形监测困难的问题,从“源头”上实现了高端焊接装备对焊缝质量在线监测,满足焊接过程实时分析及反馈的要求,为提升公司焊接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贡献了力量。
陈月峰时常感叹:在研究领域里涉猎越广、钻研越深,越能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中核研究院研发车间,每一个新项目、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是全新的领域,每一次技术交流都让陈月峰更加坚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将每一次科研瓶颈的突破都当成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融情科研
2018年,中核五公司申报上海市经信委“核电领域高效可靠焊接技术、焊材、工艺、检测、应用‘一条龙’”项目,陈月峰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之一,被确定为课题最终申报陈述人。这对陈月峰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研究项目联合的单位多,陈月峰多方接洽,虚心请教,力争和每一家单位做到无缝对接,实现愉快合作,多方共赢。项目研究内容复杂,陈月峰先对研究内容进行全盘梳理,然后带领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项目经费金额太大,陈月峰精打细算,尽量节俭用时、用人、用材,为公司节省开支。
陈月峰带领项目组人员,每天“蜗居”在研发中心办公室,死磕文献、梳理思路、反复斟酌、精心打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设想,进行论证。失败了,他们开会讨论,总结失败原因,整理新思路,提出新的工作计划,重新再来。
多少个不眠之夜,陈月峰都是在计算、构思、画图中度过的。近两个月的鏖战之后,在主管领导和研发团队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项目一举申报成功。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到表达和交流的完美“产业链”,在“立项、实施、结题”这条生产线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一个小零件尺寸设计不精确,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一份创新方案设计达不到客户使用要求,就需要重新修改最初设计理念;一项工作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就得加班加点试验,防止数据采集中断……这些常人眼里的“绊脚石”在陈月峰看来,正是他融情于梦想,融情于科研工作的无限乐趣。
作为课题实施负责人,陈月峰承担了三项科研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四篇,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内外部科研技术交流。陈月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科研上,“心动立即行动”就是他的制胜法宝。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
速度行动
2016年,陈月峰研究生毕业,入职中核集团工程研究院研发车间。研究院要求新入职的毕业生必须先前往車间一线接受锻炼,给每人发一个沉重的“黑超面罩”,一套特制工作服,一双“大头皮鞋”,一把焊枪。新员工穿戴好后进入操作间,一整天都要双手端着焊枪,在师傅的指导下焊接。
同时期入职的新员工中有不少人叫苦连天、唉声叹气,甚至有人吃不了苦直接走人。而陈月峰给自己定下目标:速度行动,拿下焊接。
入职一个星期,陈月峰手里的焊接活不但没有干完,反而越来越多。有一天,他实在太累,没有洗工装,第二天穿出来,蓝色工装上是白花花的地图,那是风干后留下的汗碱。师傅看到后笑呵呵地对他说:“陈月峰,汗水终究会换来你想要的一切。”
第八天,师傅又带来一大堆焊工活。陈月峰有些沮丧:怎么还有这么多活!前一天晚上,他的双臂火辣辣地钻心疼,令他一夜没睡好觉。早晨起床后,他双臂已经肿得抬不起来,甚至整个脸都麻木了。
师傅心疼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抱起焊枪游刃有余地焊接起来。陈月峰目不转睛地看着师傅焊接,同样的“招式”,师傅怎么就能运用得行云流水呢?一会儿工夫,师傅干出了陈月峰小半天的活,令陈月峰大开眼界。
陈月峰顾不得肿胀疼痛的双臂,举起焊枪继续干起活来。
看着陈月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师傅笑着招呼他坐下,对他说:“孩子,焊工基本功你已经拿下了。在此基础上,师傅再教给你技巧,你争取在新人中第一个拿到焊工技术100分。”说着,师傅又一次手把手地教陈月峰焊接技术。
结网向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月峰很快脱颖而出,开启了在中核五公司工程研究院“研”值担当的新生活。
作为科研工作者,陈月峰深知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不竭的探索动力缺一不可。工作中,只要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虚心向师傅们请教。有时候,陈月峰问的问题把所有师傅都难倒了。师傅们反过来激励陈月峰:“好小子,你提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大难题,如果你把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就推举你做课题负责人。”
2017年,陈月峰结合生产实际,如饥似渴地查阅相关文献,学习最新技术,充分运用新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手段,逐一攻破科研难题。
在管道内壁图像处理及评估系统研究中,陈月峰与团队成员一起积极学习熔池图像处理、软件编程、采集信息数据库开发相关技术;与机械团队、电气团队共同开发了适用于不同管径的内壁监测机器人、图像采集监控控制系统,解决了焊接过程背面成形监测困难的问题,从“源头”上实现了高端焊接装备对焊缝质量在线监测,满足焊接过程实时分析及反馈的要求,为提升公司焊接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贡献了力量。
陈月峰时常感叹:在研究领域里涉猎越广、钻研越深,越能认识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在中核研究院研发车间,每一个新项目、每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是全新的领域,每一次技术交流都让陈月峰更加坚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将每一次科研瓶颈的突破都当成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融情科研
2018年,中核五公司申报上海市经信委“核电领域高效可靠焊接技术、焊材、工艺、检测、应用‘一条龙’”项目,陈月峰作为子项目负责人之一,被确定为课题最终申报陈述人。这对陈月峰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研究项目联合的单位多,陈月峰多方接洽,虚心请教,力争和每一家单位做到无缝对接,实现愉快合作,多方共赢。项目研究内容复杂,陈月峰先对研究内容进行全盘梳理,然后带领团队成员分工合作。项目经费金额太大,陈月峰精打细算,尽量节俭用时、用人、用材,为公司节省开支。
陈月峰带领项目组人员,每天“蜗居”在研发中心办公室,死磕文献、梳理思路、反复斟酌、精心打磨。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设想,进行论证。失败了,他们开会讨论,总结失败原因,整理新思路,提出新的工作计划,重新再来。
多少个不眠之夜,陈月峰都是在计算、构思、画图中度过的。近两个月的鏖战之后,在主管领导和研发团队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协助下,项目一举申报成功。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到表达和交流的完美“产业链”,在“立项、实施、结题”这条生产线上,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一个小零件尺寸设计不精确,会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一份创新方案设计达不到客户使用要求,就需要重新修改最初设计理念;一项工作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就得加班加点试验,防止数据采集中断……这些常人眼里的“绊脚石”在陈月峰看来,正是他融情于梦想,融情于科研工作的无限乐趣。
作为课题实施负责人,陈月峰承担了三项科研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四篇,获得软件著作权一项,多次代表公司参加内外部科研技术交流。陈月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科研上,“心动立即行动”就是他的制胜法宝。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