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脈,事关民族存亡、民族兴衰。
然而,我国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教育始起之时一度受到剔除,导致金钱至上、社会道德滑坡。如何净化社会、升华人性、承传民族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早提倡者和宣传者之一:温金海先生,自十多年前开始,“棄商从文”,先後组建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举办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办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等,以多种方式推动和组织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先求人格,後求卓越”,肩负起了承传民族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贡献颇多,影响深远。
文化断层令人深思
人格教育迫在眉睫
以下的这段对话,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记者:你放羊幹什麽?羊倌:挣钱。记者:你挣钱幹什麽?羊倌:给儿子娶媳妇。记者:你给儿子娶媳妇幹什麽?羊倌:抱孙子。记者:你抱孙子幹什麽?羊倌:放羊——记者与羊倌的这段对话,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发人深省,从让孩子受教育开始抓起,打破落後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迫在眉睫。然而,当前状况更值得人反思的是:
在经济发达、人心浮躁的社会中,人们陷在另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上好学校……
“当前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狭窄地认为有房有车有好的工作即是人中龙、人中凤,将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视为人往高处走的‘高’,其实不然,人往高处走的‘高’指的是生命的高度。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即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习文成英才,习武成雄才,文武双修为英雄之才,再往上攀登,为君子、贤人、圣人,倘若不学,生命往下,为小人,为衣冠禽兽,为禽兽不如。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可以让生命质素提升,不求成为圣贤,至少要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温金海先生强调,“由於中国现代教育否定了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放棄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核心的人格教育,导致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空白和缺失,令人焦虑;与此同时,以发展经济、实现个人利益为导向的大众欲望的驱使下,老师变成传播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使得教育与培养、提升、完善人格无关,使得人格教育在当前社会迫在眉睫。”
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孙中山等就不约而同地谈到人格教育,强调要重视人格,孙中山曾专题演讲《改良人格来救国》。
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被称为“九位老人”,他们发出的《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籲》,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於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其中,《紧急呼籲》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卻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随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正式响彻在教育界;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纪念孔诞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脈。”正因为如此,一批批仁人志士站出来,抓住了承传中华文化的接力棒。
以圣贤为师
以经典为友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瑰宝。”随着中华文化複兴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身在商海的温金海先生以其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分别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彩虹工程”捐款10万元和1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自此,开始投身了“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与几十年前的教育有关,教育与一个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有直接关係,到今天,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认识到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温金海先生索性将公司交予他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中来。
但是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该如何做?
2003年,温金海先生以“先求人格,後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专门创办了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之所以在幼儿园里展开推广,他有着与明末教育家陆桴亭一样的看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後,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他特别提出,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轻鬆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唱念背诵,以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潛移默化,增进识字、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
同年,他组建公益性质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不断组织力量,“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向全国各地开展导读的贫困学校、希望小学赠送课本等。”2004年,他举办了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幕当天,上千名三岁到十三岁的儿童齐聚一堂,诵读了《大学》、《老子》等,使文化经典徐徐地推向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届的《经典翘楚榜》等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文化经典的诵读与教学中,需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教,这成为当年推动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大困难。为解决教学难的问题,温金海先生又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德不孤,必有邻
经过温金海先生十年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长大之後,懂得谦和礼让、自我规范,以及具有高雅的审美。从中,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後继有人的欣喜。如今,由他倡导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已扩至五家。每天,从园区传来诵读经典篇目的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在他的推广之下,仁义、礼乐、谦敬、诚信、忠孝、中正、清廉、和谐、荣辱、自律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开花结果,慢慢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身上呈现,正所谓,有因必有其果。
与此同时,在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998年6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据粗略估计,至今内地已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是面对中国数几亿青少年,温金海先生仍有孤掌难鸣之感,他渴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诵读工作,特别是要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共同去做这件事,“我很欣喜地看到内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有一天,我必定老去。曾经,我抱着老一辈人的志向走下去,今後,也希望更多接班人,只要一代代做下去就有希望,可能我们看不到成功,成功不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肩负起承传民族文化血脈这一历史使命,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屹立於世界舞台,万古千秋。
【人物简介】
温金海先生,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天真集团总裁、嘉德丽中英文幼稚园校董、嘉德丽国际幼儿园校董、素茂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以“先求人格,後求卓越”之理念,自2004年开始举办了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等,旨在大力推广“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然而,我国的民族文化在现代教育始起之时一度受到剔除,导致金钱至上、社会道德滑坡。如何净化社会、升华人性、承传民族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早提倡者和宣传者之一:温金海先生,自十多年前开始,“棄商从文”,先後组建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举办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办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等,以多种方式推动和组织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先求人格,後求卓越”,肩负起了承传民族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使命,贡献颇多,影响深远。
文化断层令人深思
人格教育迫在眉睫
以下的这段对话,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记者:你放羊幹什麽?羊倌:挣钱。记者:你挣钱幹什麽?羊倌:给儿子娶媳妇。记者:你给儿子娶媳妇幹什麽?羊倌:抱孙子。记者:你抱孙子幹什麽?羊倌:放羊——记者与羊倌的这段对话,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发人深省,从让孩子受教育开始抓起,打破落後地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迫在眉睫。然而,当前状况更值得人反思的是:
在经济发达、人心浮躁的社会中,人们陷在另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上好学校→找好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上好学校……
“当前社会,家长们普遍存在一种误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狭窄地认为有房有车有好的工作即是人中龙、人中凤,将财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视为人往高处走的‘高’,其实不然,人往高处走的‘高’指的是生命的高度。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的本质即人格教育,否则就是教育的堕落’。学习传统经典文化,习文成英才,习武成雄才,文武双修为英雄之才,再往上攀登,为君子、贤人、圣人,倘若不学,生命往下,为小人,为衣冠禽兽,为禽兽不如。可以说,教育是生命生成的重要枢纽,人格教育,可以让生命质素提升,不求成为圣贤,至少要成为一名有德行的君子、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温金海先生强调,“由於中国现代教育否定了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放棄了‘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核心的人格教育,导致青少年人格教育的空白和缺失,令人焦虑;与此同时,以发展经济、实现个人利益为导向的大众欲望的驱使下,老师变成传播知识的工具,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使得教育与培养、提升、完善人格无关,使得人格教育在当前社会迫在眉睫。”
早在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孙中山等就不约而同地谈到人格教育,强调要重视人格,孙中山曾专题演讲《改良人格来救国》。
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赵朴初、叶至善、冰心、曹禺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被称为“九位老人”,他们发出的《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籲》,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於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其中,《紧急呼籲》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卻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随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口号,正式响彻在教育界;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纪念孔诞国际学术研讨会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脈。”正因为如此,一批批仁人志士站出来,抓住了承传中华文化的接力棒。
以圣贤为师
以经典为友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留下的文化精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精神文明瑰宝。”随着中华文化複兴的呼声越来越高,2001年,身在商海的温金海先生以其公司名义和个人名义,分别向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彩虹工程”捐款10万元和15万元,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自此,开始投身了“儿童经典诵读工程”。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前社会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与几十年前的教育有关,教育与一个人的行为、心态、价值观有直接关係,到今天,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尽最大的可能去改变。”认识到推广人格教育、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性,温金海先生索性将公司交予他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文化经典诵读公益活动中来。
但是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该如何做?
2003年,温金海先生以“先求人格,後求卓越”为办学理念,专门创办了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等。之所以在幼儿园里展开推广,他有着与明末教育家陆桴亭一样的看法,“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岁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多记性,少悟性;十五岁後,知识既开,物欲既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所当读书,皆当十五岁前,使之熟读。”他特别提出,要为孩子创建一个轻鬆愉快的学习氛围,比如唱念背诵,以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潛移默化,增进识字、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
同年,他组建公益性质的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不断组织力量,“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的火种传播到全国各地,向全国各地开展导读的贫困学校、希望小学赠送课本等。”2004年,他举办了首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开幕当天,上千名三岁到十三岁的儿童齐聚一堂,诵读了《大学》、《老子》等,使文化经典徐徐地推向开来……除此之外,还有每年一届的《经典翘楚榜》等等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文化经典的诵读与教学中,需深谙“诗、书、琴、艺、画”的教师才能有效任教,这成为当年推动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最大困难。为解决教学难的问题,温金海先生又大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专门培养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基础和传统艺术修养的专业教师。
德不孤,必有邻
经过温金海先生十年精心培育,曾受到过传统文化熏陶的孩子,相比同龄人道德素养、中文水平更高;长大之後,懂得谦和礼让、自我规范,以及具有高雅的审美。从中,让人看到了传统文化後继有人的欣喜。如今,由他倡导文化经典诵读的幼儿园已扩至五家。每天,从园区传来诵读经典篇目的稚嫩的声音,抑扬顿挫,声声入耳……
在他的推广之下,仁义、礼乐、谦敬、诚信、忠孝、中正、清廉、和谐、荣辱、自律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良好品质,正开花结果,慢慢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身上呈现,正所谓,有因必有其果。
与此同时,在内地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亦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1998年6月,“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据粗略估计,至今内地已有800多万儿童参加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是面对中国数几亿青少年,温金海先生仍有孤掌难鸣之感,他渴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推广和弘扬文化经典诵读工作,特别是要找到更多的接班人,共同去做这件事,“我很欣喜地看到内地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接班人,有一天,我必定老去。曾经,我抱着老一辈人的志向走下去,今後,也希望更多接班人,只要一代代做下去就有希望,可能我们看不到成功,成功不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为中华文化经典“歌之舞之,发挥之,光大之,继长而增高之,吾辈之责也”——肩负起承传民族文化血脈这一历史使命,温金海先生甘做一颗卑微的铺路石,铺就一条大道,而这条路的尽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屹立於世界舞台,万古千秋。
【人物简介】
温金海先生,国际经典文化协会主席、天真集团总裁、嘉德丽中英文幼稚园校董、嘉德丽国际幼儿园校董、素茂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以“先求人格,後求卓越”之理念,自2004年开始举办了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等,旨在大力推广“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