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规划队伍是环保铁军的重要一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我国环境规划院(所)建设逐步从无到有,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日益提高.本研究面向各省(区、市)及部分副省级城市环境规划院(所)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环境规划研究队伍和机构建设现状,围绕管理制度、市场发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机 构】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北京10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规划队伍是环保铁军的重要一员,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深入,我国环境规划院(所)建设逐步从无到有,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日益提高.本研究面向各省(区、市)及部分副省级城市环境规划院(所)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环境规划研究队伍和机构建设现状,围绕管理制度、市场发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方面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土壤环境基础调查、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试点示范、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四个阶段,提出了当前基于风险管控的土壤环境管理总体思路,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保护、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等主要制度具体要求.立足土壤污染防治实际和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分析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土壤环境管理
环保投资是环保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保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回顾了近40多年来中国环保投资政策演进历程,将其划分为企业主体阶段(1979—2003年)、政企并重阶段(2004—2012年)、多元投资阶段(2013年至今).从规模加大、构成丰富、渠道拓展及强化效益四个方面,总结了环保投资主要进展与成效.基于高质量发展不足、回报机制不健全、投资绩效待提高三个角度,识别当前环保投资存在的关键瓶颈.从强化气候投融资、鼓励投资机制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促进多元投资、提
全面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兑现碳达峰碳中和庄严承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环境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的高度同源性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理论基础.本文首先就目标指标、管控区域、控制对象、措施任务、政策工具五个方面的协同性系统讨论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基本内涵.其次,着眼于当前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在中国的重要性,本文在国家层面讨论了二者的中长期协同控制路线图,阐述了重点协同区域的识别方法和重点部门的协同治理思路,系统提出了大气环境治理与碳减排的协同路径.再次,本文还就
水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本文阐释了我国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水生态环境保护内涵,从国内视角梳理我国水污染防治实践取得的成效,识别美丽中国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制约性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环境质量、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障情况进行国际对标分析,提出以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为指引、以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为基础、以“三水”统筹系统治理为路径、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建议.
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
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五年综合规划统领作用未有效发挥、规划实施管理较为薄弱、规划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美丽中国建设起步开局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