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比分析了经过预饱和水、预饱和苯丙乳液和表面苯丙乳液包裹3种不同预处理的细轻骨料对混凝土阻尼性能、强度、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对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均可提高混凝土阻尼性能、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预饱和苯丙乳液轻骨料与表面苯丙乳液包裹轻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均有一定增强作用;微观测试结果显示,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界面过渡区均致密,且水泥水化产物可扩散到轻骨料部分孔隙中,吸附于轻骨料中的聚合物可在孔隙中聚合成膜并与水化
【机 构】
:
长安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64;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004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分析了经过预饱和水、预饱和苯丙乳液和表面苯丙乳液包裹3种不同预处理的细轻骨料对混凝土阻尼性能、强度、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SEM-EDS)对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均可提高混凝土阻尼性能、收缩性能与抗冻性能,预饱和苯丙乳液轻骨料与表面苯丙乳液包裹轻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均有一定增强作用;微观测试结果显示,3种预处理细轻骨料界面过渡区均致密,且水泥水化产物可扩散到轻骨料部分孔隙中,吸附于轻骨料中的聚合物可在孔隙中聚合成膜并与水化产物形成互穿结构.
其他文献
为明确钢箱梁斜拉桥所处风险等级,采用三概率参数路径积分方法计算桥梁自身抗船撞能力及近远期年碰撞频率和倒塌频率,并与可接受风险准则进行了对比;建立桥梁、船舶精细化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动力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桥墩在不利撞击工况下的船撞力,并与桥墩抗力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中、远期通航密度下,桥梁船撞风险将高于可接受风险,风险主要来自过渡墩;2)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大桥主墩设防代表船舶为3000吨级,过渡墩设防代表船舶为2000吨级,最高通航水位下过渡墩抗撞能力不满足要求,抗力差为33%.
低钙胶凝材料体系作为一种新型体系,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钙和高聚合度的二氧化硅凝胶,符合目前水泥行业要求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方针.为了更好的了解低钙胶凝材料体系,综述了低钙胶凝材料的碳化反应过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该体系固碳能力的影响,以及碳化硬化体的相关性能,并对后续低钙胶凝材料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微波加热改性次数、再生粗骨料替代率、钢渣砂替代率及聚丙烯纤维掺量这4种因素对自密实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砂替代率对抗压、劈拉及弯折强度影响显著,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抗压及劈拉强度影响显著,微波加热改性次数和聚丙烯纤维掺量对强度影响较小;微波加热改性对提升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存在一定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显著,且实施工序耗时费力,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综合衡量极差及方差分析结果可得最佳配合比为10次微波加热改性、70%再生粗骨料替代率、45%钢渣砂替代率和0.10%聚丙烯纤维掺量;通过
将水性环氧树脂引入到水泥混凝土中,通过调整水性环氧树脂的含量,制备了不同水性环氧树脂掺量(0,2%,4%和6%)(质量分数)的水泥混凝土,研究了环氧树脂改性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渗性能和微观形貌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性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改性混凝土在7和28 d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干密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轻微降低的趋势.当水性环氧树脂的掺量为4%(质量分数)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干密度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1.15,8.67 MPa和278.6 kg/m3.随着水性环氧树脂含量的增加,改性
墙体发霉不仅影响房屋使用,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在我国南方湿热气候地区尤为突出.研究了泥炭藓/硅藻土复合调湿材料及其组分,以及抑菌剂MgO、纳米MgO对宛式拟青霉、出芽短梗霉和黄曲霉的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复合MgO后的调湿材料对黄曲霉的抑制改进作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分析活性O-2及菌丝核酸渗漏.采用TEM、ESEM、EDS分析菌丝和孢子的形状和成分变化,探究抑制霉菌机理.研究表明,调湿材料对宛式拟青霉、出芽短梗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黄曲霉抑制较弱.复合MgO后可以大大提高泥炭
在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引入酚醛树脂,通过掺入不同含量(0,3%,6%和9%)(质量分数)的铝发泡剂,制备了铝发泡剂改性水泥基复合发泡材料.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SEM和平板导热仪等,对该复合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及导热系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铝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复合发泡材料的抗压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铝发泡剂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时,试样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2 MP a;随着铝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复合发泡材料的容重呈现出先降低后略微升高的趋势,当铝发泡剂的含量为6%(质量分数)
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聚乙烯醇纤维,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纤维含量(0,1%,2%和3%)(体积分数)的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流动性能测试、吸水性能测试和FT-IR分析等,对该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流动性能、吸水率和物相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聚乙烯醇纤维掺量的增加,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7和28 d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纤维含量2%(体积分数)时,复合材料7和28 d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均达到最大值.随
基于玄武岩纤维再生混凝土(BFRC)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利用GM(1,1)模型的原始差分(ODGM)、均值(EGM)、均值差分(EDGM)、离散(DGM)4种形式建立BFRC的抗冻性的预测模型,预测了BFRC在内蒙古地区受冻融循环单因素作用的使用寿命,通过赋值计算和引入相关系数R2的方式,对4种模型的精度以及长期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BFRC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衰减速率会随着冻融循环的进行而逐渐加快,但玄武岩纤维(BF)的掺入可以有效地减缓二者的衰减速率,确保BFRC在抗冻性上满足
由于石墨烯(G)在水泥浆体中易发生团聚,因此目前国内外有关石墨烯类材料掺配水泥基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散性能较好的氧化石墨烯(GO)上,对G与GO复掺的报道却较为罕见.为制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水泥基复合材料,以G作为导电填料,借助GO对G的助分散作用,研究了不同G掺量下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导电性、电热性能和融雪化冰功能.28 d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当G达最佳掺量0.3%时,抗折抗压强度相比于空白试件提高了45%、35.7%,比单掺GO试件增长了31.8%、24.1%.微观结构测试表明G与GO能共同促进水泥水
采用粒径0.178、0.42、0.84和1~3 mm的橡胶颗粒(RP),掺量0、1%、3%、5%等质量取代天然细骨料(NFA),研究RP粒径和掺量于再生混凝土(R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P掺入,RC的含气量增加,当RP的粒径为0.178 mm,掺量为5%时,含气量最大;当RP的粒径为1~3 mm,掺量5%时,RC坍落度最大.随着RP掺量增加,RC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毛细吸水性能逐渐变差.随着RP粒径的增大,负面影响逐渐降低,RP的掺入可以增大RC的拉压比,提高RC的延性.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