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近三成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近日,据商务部研究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称,目前近三成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如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与沿线国家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拓展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是否能带动中国企业新的一轮“出海”潮?几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各自的观点。
近三成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处于亏损
《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利益相关方意见征询等形式获得主要内容,共收回254家“走出去”中国企业调查问卷,其中,36%为国有企业,63%为民营企业。
报告指出,在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盈利情况方面,仅13%的企业盈利可观,24%的企业基本持平,而其余24%的企业目前暂时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企业中,57%选择了境内金融机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仅25%选择了境外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由此可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商务部发布数据称,今年前3季度,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呈现较快发展态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完成营业额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9.2%。2014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各种税金总额达到191.5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83.3万人。
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信息公开透明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显示,五成企业尚未通过任何形式披露海外投资的相关情况,45%的企业尚未建立海外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
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利益相关方颇多,“中国政府当地常驻机构”成为中企最重视的五大利益相关方之一,其余分别为:客户、股东(投资者)、投资国政府以及供应商。相反,位于末五位的利益相关方为:当地社区、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
据统计,56%的受访企业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合作,31%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海外并购,24%的企业承包海外工程,13%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斌认为,中国企业必须以优秀跨国公司为标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海外战略。在决策治理和日常经营当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报告》还指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认为“政局政策、劳工问题、东道国商品价格浮动”是企业忧虑的首要问题,分别有高达37%、33%和32%的企业认为这三个问题给企业运营带来了较高或非常高的影响。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认为,中国“走出去”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商务部将进一步密切与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加强和国资委的合作,运用多种方式,推动我国企业同投资所在国一同走向一条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政策下,机遇与风险并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一带一路”涵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涵盖地区的GDP和国际贸易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涵盖45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发展程度虽然不一样,但经济都非常有活力,增长速度很快,比全球的平均速度快好几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很大,优势资源也很丰富,有的国家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国家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
“即便是发达国家,因为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在更新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展示中国企业的优势——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的总包,设计,施工,运营,可以说在每一个环节,中国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他还指出,基础设施本身对性价比非常高的成套设备会产生大量需求,比如,发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信设备等。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会给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强的动力,也会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机遇,同时还会带动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企业要紧抓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已经出现了快速上涨。同时,我国新的优势也在展现出来,比如说大市场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的优势,产业配套的优势。”特别是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政府,通过协商推动建设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等,使得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抱团出海,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度相对简单的处理和东道国的关系,大大降低这些企业向海外转移产能的风险。
与此同时,“走出去”要注意防范风险。例如一些国家属于政治风险比较高,国内还存在着政局动荡,还存在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有些国家发展程度不高,政策不稳定,有政治风险。除了政治风险外,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比如汇率风险等也是存在的。
第三,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要有长期的战略,要处理好企业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关系,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必须在尊重投资国的法律法规、商业习惯、环境保护、实现共赢发展,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出海企业要与当地合作共赢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孟振平强调,中国电投目前已经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和运营管理等业务,其中一大部分是位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涉及核电,水电,火电,新能源,矿产等各个领域。
九年前国家电投受缅甸政府邀请,开发瑞丽江上游水电项目,这也是目前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水电投资项目。总装机容量2150万千瓦,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年发电超过1000亿千瓦时,缅甸将获得10%的免费电量,相当于现在缅甸全国一年的发电量。对于解决缅甸70%人口没有电力供应的局面意义重大,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缅甸的就业问题,投资建设800公里高等级公路网,完善的地震台网和水文站网,推动口岸升级,显著推动区域电网公路的互联互通和地区经济发展。这一项目已经收录到《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的10个典型案例当中。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Magdy Martinez Soliman强调,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有很多是受人误解的,尽管在发展中国家原则上十分欢迎中国企业,但是整体的发展确实越来越复杂。《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在“走出去”方面愿意采取新的做法。
同时,他又指出,企业除了要充分投入到发展相关项目外,也必须要结合核心业务与发展目标——要有利可图,又要能够为社会与环境做出贡献。共同价值观,普惠,这些概念都为优秀的企业频频使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核心业务中。比如,对低收入社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员工收入,由此,人们就会知道,可持续发展本身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商机。
但是,这些企业也面临了很多重要、艰巨的挑战,雇佣当地员工,技术和服务,还有环境管理,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加上联合国海外中国企业联盟的启动,希望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可持续的开展业务。”
近日,据商务部研究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称,目前近三成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业绩处于亏损状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如今,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与沿线国家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拓展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是否能带动中国企业新的一轮“出海”潮?几位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各自的观点。
近三成中国企业海外经营处于亏损
《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利益相关方意见征询等形式获得主要内容,共收回254家“走出去”中国企业调查问卷,其中,36%为国有企业,63%为民营企业。
报告指出,在中国企业海外项目盈利情况方面,仅13%的企业盈利可观,24%的企业基本持平,而其余24%的企业目前暂时处于亏损状态。
而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的企业中,57%选择了境内金融机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仅25%选择了境外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由此可见,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作过程中对资金需求较大,但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商务部发布数据称,今年前3季度,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呈现较快发展态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完成营业额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9.2%。2014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各种税金总额达到191.5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83.3万人。
此外,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信息公开透明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显示,五成企业尚未通过任何形式披露海外投资的相关情况,45%的企业尚未建立海外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
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利益相关方颇多,“中国政府当地常驻机构”成为中企最重视的五大利益相关方之一,其余分别为:客户、股东(投资者)、投资国政府以及供应商。相反,位于末五位的利益相关方为:当地社区、行业协会、新闻媒体、国际组织以及非政府组织。
据统计,56%的受访企业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合作,31%的中国企业进行了海外并购,24%的企业承包海外工程,13%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文斌认为,中国企业必须以优秀跨国公司为标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海外战略。在决策治理和日常经营当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报告》还指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认为“政局政策、劳工问题、东道国商品价格浮动”是企业忧虑的首要问题,分别有高达37%、33%和32%的企业认为这三个问题给企业运营带来了较高或非常高的影响。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认为,中国“走出去”事业的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商务部将进一步密切与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合作,加强和国资委的合作,运用多种方式,推动我国企业同投资所在国一同走向一条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一带一路”政策下,机遇与风险并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指出。“一带一路”涵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涵盖地区的GDP和国际贸易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一,涵盖45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一带一路”涵盖的国家发展程度虽然不一样,但经济都非常有活力,增长速度很快,比全球的平均速度快好几个百分点,发展潜力很大,优势资源也很丰富,有的国家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的国家有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
“即便是发达国家,因为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在更新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展示中国企业的优势——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的总包,设计,施工,运营,可以说在每一个环节,中国企业都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他还指出,基础设施本身对性价比非常高的成套设备会产生大量需求,比如,发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信设备等。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本身会给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强的动力,也会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机遇,同时还会带动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企业要紧抓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已经出现了快速上涨。同时,我国新的优势也在展现出来,比如说大市场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的优势,产业配套的优势。”特别是中国政府和“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政府,通过协商推动建设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等等,使得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抱团出海,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度相对简单的处理和东道国的关系,大大降低这些企业向海外转移产能的风险。
与此同时,“走出去”要注意防范风险。例如一些国家属于政治风险比较高,国内还存在着政局动荡,还存在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有些国家发展程度不高,政策不稳定,有政治风险。除了政治风险外,企业在海外经营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比如汇率风险等也是存在的。
第三,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要有长期的战略,要处理好企业利益和东道国利益的关系,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必须在尊重投资国的法律法规、商业习惯、环境保护、实现共赢发展,用最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出海企业要与当地合作共赢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孟振平强调,中国电投目前已经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和运营管理等业务,其中一大部分是位于“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涉及核电,水电,火电,新能源,矿产等各个领域。
九年前国家电投受缅甸政府邀请,开发瑞丽江上游水电项目,这也是目前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水电投资项目。总装机容量2150万千瓦,投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年发电超过1000亿千瓦时,缅甸将获得10%的免费电量,相当于现在缅甸全国一年的发电量。对于解决缅甸70%人口没有电力供应的局面意义重大,还可以有效地解决缅甸的就业问题,投资建设800公里高等级公路网,完善的地震台网和水文站网,推动口岸升级,显著推动区域电网公路的互联互通和地区经济发展。这一项目已经收录到《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的10个典型案例当中。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Magdy Martinez Soliman强调,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运营,有很多是受人误解的,尽管在发展中国家原则上十分欢迎中国企业,但是整体的发展确实越来越复杂。《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企业与中国政府在“走出去”方面愿意采取新的做法。
同时,他又指出,企业除了要充分投入到发展相关项目外,也必须要结合核心业务与发展目标——要有利可图,又要能够为社会与环境做出贡献。共同价值观,普惠,这些概念都为优秀的企业频频使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核心业务中。比如,对低收入社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员工收入,由此,人们就会知道,可持续发展本身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商机。
但是,这些企业也面临了很多重要、艰巨的挑战,雇佣当地员工,技术和服务,还有环境管理,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对未来充满着期待,加上联合国海外中国企业联盟的启动,希望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可持续的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