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期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l1132058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期待”是读者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产生的认知结构和阅读需求,既包括阅读前对文学作品的预想心理,也包括阅读时对文本的新认知和新需求。读者的阅读期待会经历四个阶段:唤醒期待——形成暂时的预想和判断——证实或拒绝预想——作品意义具体化、自我化,形成新阅读预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阅读期待,能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激起学生思考与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阅读体验。本文将以初中鲁迅作品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运用阅读期待。
  一、朗读法再现情境,把握阅读期待的导向
  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鲁迅的语言更是丰满而洗练,隽永而含蓄,诙谐而峭拔。文章里的韵味,那种浓烈而又千旋万转的情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并触动心灵,也唯有朗读,才能再现文中的情境,把准阅读期待的导向。
  以《雪》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接近鲁迅的作品,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
  齐读:“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师:句子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旋风”表现出寒风急、猛的特点;“奋飞”“生光”写出了朔方的雪在大风之中飞扬,显露出晶莹剔透的特点;“旋转而且升腾” 表现了朔方的雪在旋风之中,欢腾、奔放、快乐地舞蹈。
  师:抓住了作者所描绘的景物及其特点,请大家再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生有感情地朗读,随着高声地反复朗读,作品中所描绘的情境将被再现。学生的身躯、心灵也会随着“暴风雨中的荒野”,随着“空中的波涛”,一起颤动起来。多么豪迈的诗篇,多么动人的场景!这不正体现了鲁迅的语言魅力?因此,学生的阅读期待就有了正确的导向:“是内心强大的力量让作者创作出了这样惊心动魄的文字。”学生通过朗读法再现情境,解读鲁迅作品,可以获得情感和生命的“高峰体验”,形成阅读期待的正确导向。
  二、联读法引发思考,唤醒阅读期待的本能
  “联读法”是指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联系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和文本的体裁、注释等相互关联或暗合的因素,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联读法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唤醒学生阅读期待的本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深意。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为例,文中“捕鸟”的童年趣事,就可以运用联读法来分析。联系《雪》一课中“塑雪罗汉”一事和《孔乙己》一课中“分茴香豆”一事及《社戏》一课中“偷罗汉豆”一事,学生就会发现:这些作品间的关联因素就是“童真、童趣”。作者是用儿童的眼睛和心理去发现世界,描述世界,这是作者内心深处对童真的呼唤。这样的发现,可以唤醒学生阅读期待的本能,对学生理解作品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抓冲突深入理解,提升阅读期待的品质
  矛盾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因素,抓准矛盾冲突可以使学生的理解由表层的事件深入到本文的主旨,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品质。鲁迅喜欢用这样的句式:将相互矛盾的判断并置。例如,《孔乙己》的最后一句就是这样:“——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的确”是肯定:孔乙己确凿死了;“大约”却是一个含糊、游移的判断:推想起来,他大概死了吧。这背后的意思是: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他是什么时候死的,又是怎样死的,谁知道呢?又有谁关心呢?作者最关心的,或者说他最感痛心的,不只是孔乙己的不幸,更是周围人的冷漠态度,以及孔乙己这类读书人在人们眼里毫无地位的尴尬。这种极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语言,是为了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感情、缠绕的思绪,分析这类语言,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期待品质。
  四、构图法描绘画面,拓宽阅读期待的视野
  鲁迅的作品在绘画上和色彩上都蕴涵着深意,教师可以运用构图法,让学生将这些画面描绘出来,拓宽学生阅读期待的视野。
  以《故乡》一文中的两幅画为例:一幅是童年的故乡图,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小英雄闰土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另一幅是现实的故乡图,苍黄的天底,萧索的荒村,“木偶”似的闰土,脸色灰黄,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穿薄棉衣,浑身瑟索着,又粗又笨而且开裂的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将鲁迅笔下的景色和人物全部画出来,再从两幅故乡图色彩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感悟色彩变化背后鲁迅情感的变化,并和鲁迅一起思考这些变化的社会原因。这样的教学,不再停留于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自然环境的分析,而是拓展到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让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更宽、更广、更深刻。
  综上所述,鲁迅作品内涵深刻,艺术风格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朗读法、联读法、抓冲突、构图法等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激起他们思考与探索鲁迅思想的欲望。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体验,提升他们未来学习鲁迅作品的阅读期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政治思想工作是提升队伍凝聚力的灵魂,而队伍的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队伍战斗力的发挥。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对于适应新时期复杂、艰巨的形势和任务,经受严峻的锻炼和考验,保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承担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用领导者的过硬素质提升队伍凝聚力  近年来,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尤其是各级领导自身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涌现出以任长霞、范党育等
期刊
电影《非常大总统》中有这么个镜头:共产党人李大钊赠给孙中山先生一张条幅,题词“铁肩担道义”。历史上有无此事不敢断言,但李大钊同志原在北京办《晨钟报》时,确实在所辟“警语”栏目中写过一副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其实,此联也并非李大钊同志的独创,而是出自明朝志士、敢于弹劾权臣严嵩的杨继盛的联语:“铁肩担道义;辣手铸文章。”虽只改动两个字,意义却更鲜明,语言也更通俗了。  众所周知,在俄国十月
期刊
语文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要教好语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成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改变以往威严、居高临下的形象,教师要走的学生中间去,拉近教师与学生之
期刊
考场作文要求语言规范,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也就是说行文要文采飞扬,分值才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采飞扬呢?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事半功倍,立竿见影。  一、推敲、锤炼词语,让词语生动起来  要在词语上下功夫,巧用动词、形容词。在整个初、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学习的内容中,特别是诗歌、散文的鉴赏,都有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赏析的内容,动词、形容词等关键词运用得当,就能增强文章的准确性,就
期刊
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愿。可事与愿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谈“作”色变,提笔忘“文”,应付了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语言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语文教师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让学生真正快乐作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让学生的生活“动”起来  新课标这样阐述写作性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期刊
问题的提出:  “老师,这个字你读的不对。”有个学生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讲课,教师停下望了望学生。“你才学了几个字,我还不如你了,坐下吧!”教师生气地说道。“老师,这个字我查过字典了。”调皮的学生反抗着。“坐下,继续上课!”教师命令道。这个学生噘了噘嘴,不情愿地坐了下来,课正常地进行着。从此,这个学生在课堂上再也没有发过言,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教师看电视的时候听到了这个字,真的是教师读错了。教师不
期刊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责难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在语文课堂
期刊
一、清楚准确地表述出阅读教学目标  把阅读教学目标表达出来,可以使学习的主体——学生更清楚了解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面前展示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可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清楚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中的第一个关键。  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呈现  (一)口述。所谓口头呈现,指的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通过口头交流的
期刊
八(下)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作者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对每一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  《端午的鸭蛋》十分典型地体现了汪曾祺散文“小叙事”的特点,文章
期刊
“相信学生的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信条。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语文老师面对的一大考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你始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语文老师。  一、鼓励学生“热爱丢脸”,勇于表现  激励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任何出色表现及时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伤害学生,在他们的心里造成阴影。即使学生的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