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算你是个好老师,是个负责任的班主任,可我还是想说,你在处罚我的时候,得让我有一个解释的机会。”
那是上学期学校组织的“生声”调查中,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提的意见。虽不知此学生受到了班主任什么处罚,但那几行歪歪扭扭的字里,分明表露出了不满的心迹。隐约间,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似乎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错误。那是班上的一节自习课。铃声响过七八分钟,我习惯性地察看自习课纪律:坐在前几排的尚好,后几排是月考成绩退步或违纪较多的学生,那搞怪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竟引来几号人狂笑得前俯后仰。
一股无明火起,我指着他们,丢下狠话:“你们三个,给我跑十圈操场去,完了再进教室”。
事情本来就这样过去了。可接下来的几天,我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头。一个原本有些内向的受罚学生,似乎变得更沉默寡言了。上课时总是不断回避我的目光,上下楼梯也总有意识地跟在别人后面不愿撞见我。我凭老师的直觉,知道这个学生有委屈,他在有意识地回避我,甚至讨厌我。我找了个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原因。许久,他才红着眼睛告诉我,那天是因为旁边同学做搞笑动作,才忍不住开怀大笑,而且那天他又刚好崴了脚。听完之后,我沉默了片刻,后来,我诚恳地向那学生道了歉,他红着脸甚是感激。他说:“从小学到现在,我受到过老师的每一次处罚,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我不记恨老师,今天让我万分感激的是你发现了我的委屈,还给了我一个讲明原因的机会。”
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班工作实情,于一些学生,却成了一种奢望。我很庆幸自己在冲动之余留住了理性,虽然在身体上加深了学生肢体的疼痛,但在精神上愈合了學生心灵的创伤。回顾我们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的情况,很多人都喜欢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按照我们已设定好的程序,规定的步骤去做。乍看起来学生听话,甚至俯首帖耳,于是有的老师窃喜,看我多来势,学生多听我的话。岂不知学生表面顺从内心却心潮起伏充满叛逆。
我们常说,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就是把合理的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内化”是一个艰巨且又特别讲究艺术的历程。只有真正“内化”了,德育工作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靠教师“压制”和“权威”形成的学生思想平稳、表面听话,只会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我想说,作为传道授业的师者,更应该提前把这种行为“内化”给学生,让他们享受更多的感激,享受拥有说“理”机会的幸福,待到他们步入社会之时,才能让大家在这个社会少吃“闭门羹”,少遇“白眼狼”,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成长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那是上学期学校组织的“生声”调查中,一名学生对班主任老师提的意见。虽不知此学生受到了班主任什么处罚,但那几行歪歪扭扭的字里,分明表露出了不满的心迹。隐约间,一股酸楚涌上心头,似乎自己也有过类似的错误。那是班上的一节自习课。铃声响过七八分钟,我习惯性地察看自习课纪律:坐在前几排的尚好,后几排是月考成绩退步或违纪较多的学生,那搞怪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竟引来几号人狂笑得前俯后仰。
一股无明火起,我指着他们,丢下狠话:“你们三个,给我跑十圈操场去,完了再进教室”。
事情本来就这样过去了。可接下来的几天,我觉得气氛有点不对头。一个原本有些内向的受罚学生,似乎变得更沉默寡言了。上课时总是不断回避我的目光,上下楼梯也总有意识地跟在别人后面不愿撞见我。我凭老师的直觉,知道这个学生有委屈,他在有意识地回避我,甚至讨厌我。我找了个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耐心地询问原因。许久,他才红着眼睛告诉我,那天是因为旁边同学做搞笑动作,才忍不住开怀大笑,而且那天他又刚好崴了脚。听完之后,我沉默了片刻,后来,我诚恳地向那学生道了歉,他红着脸甚是感激。他说:“从小学到现在,我受到过老师的每一次处罚,都记得清清楚楚,但我不记恨老师,今天让我万分感激的是你发现了我的委屈,还给了我一个讲明原因的机会。”
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班工作实情,于一些学生,却成了一种奢望。我很庆幸自己在冲动之余留住了理性,虽然在身体上加深了学生肢体的疼痛,但在精神上愈合了學生心灵的创伤。回顾我们教师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的情况,很多人都喜欢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按照我们已设定好的程序,规定的步骤去做。乍看起来学生听话,甚至俯首帖耳,于是有的老师窃喜,看我多来势,学生多听我的话。岂不知学生表面顺从内心却心潮起伏充满叛逆。
我们常说,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就是把合理的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内化”是一个艰巨且又特别讲究艺术的历程。只有真正“内化”了,德育工作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靠教师“压制”和“权威”形成的学生思想平稳、表面听话,只会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
我想说,作为传道授业的师者,更应该提前把这种行为“内化”给学生,让他们享受更多的感激,享受拥有说“理”机会的幸福,待到他们步入社会之时,才能让大家在这个社会少吃“闭门羹”,少遇“白眼狼”,这才是教育的真谛!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成长的天地。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