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低能”,这是各高等院校批评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时最常用的词语,也是其指摘高等教育质量低的借口之一。但是,在拥有了“自主招生”权后,面对许多“低分高能”学生,许多高等院校大有束手无策之势,在“分数”面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特长生加20分,还是看分数,加20分不够最低录取线,只能忍痛割爱。
好在2008年清华大学豁出去了,破格加60分录取了“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等几位特长生。当然,各种批评和指责的声音也纷至沓来。
先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大学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即大学要选拔人才而培养人才,还是选拔分数而培养(提高)分数?当然这个问题提出来答案已经很清楚了,没有深究的必要。这里笔者要重点说的是,既然各高校斥责“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那在自己掌握一定选拔权的情况下,何不大胆选拔“高能”人才呢?
教育部给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最成功的改革之一。据报道,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已由5%扩大到10%,降分幅度由20分放宽至30分,自主招生院校也增加了许多依笔者的理解,教育部“自主招生”权的实施,至少有三个考虑:一是针对“高分低能”问题,即有些考生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而考试成绩不是太高,通过自主招生可以将这些在某个方面有特长、才能或有突出成就的学生录取到重点院校,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成长为菜一方面的优秀人才。二是各高等院校按照自身专业特点,特色发展。三是以此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有特长地尽可能全面发展,而不是数理化、语数外、史地生、体音美一般齐地发展,这没必要。就某一个人而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挖掘英特长方面的潜力,使其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或成绩突出,非一般齐地发展从而使全班学生一个面孔。素质教育的结果应是千孔百面,百花齐放。高校自主招生,应该说挣脱了高考只论分数不论能力而统一分数线的禁锢。有效实施自主招生,能推动素质教育更快发展,应该说,我国目前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最有力的支持就是高校的自主招生。可惜,有些高校还是跳不出分数这个圈子,有权不用、有权不会用,这是我国高校应该深思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蒋方舟,她七岁写作,九岁出版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后来又相继出版《正在发育》等九部作品,过百万字。从12岁起,蒋方舟便在《南方都市报》等十多家报刊担任专栏作家,16岁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这样的考生不能名正言顺地接受我国一流高等教育,那高校所说的“高能”又指什么?这样的考生不能被“自主”招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那高校“自主”什么?幸亏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不然,一名著名作家将痛失接受一流大学教育的机会而可能限制或影响其发展。不知各高校想到了没有,在他们以分数录取的考生中能培养出几个作家?另外,我们应该不会忘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因写《围城》而蜚声文坛的作家钱钟书,我们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如果按分数论,他们能有清华、北大上吗?如果没有当时两所学校慧眼识才而大胆破格录取他们,他们会有如此成就吗?国家将会有这些大师般的人才吗?
因此,各高等院校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主”这个权怎么用,如何才能最大可能地招到优秀人才,让真正有才能、有特长的考生接受一流高等教育,同时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发展。
这些高校应该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大胆地、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权,为有一技之长、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或有突出成就的考生铺建走向成功的大道,为我国素质教育点燃灯塔。
好在2008年清华大学豁出去了,破格加60分录取了“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等几位特长生。当然,各种批评和指责的声音也纷至沓来。
先让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大学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即大学要选拔人才而培养人才,还是选拔分数而培养(提高)分数?当然这个问题提出来答案已经很清楚了,没有深究的必要。这里笔者要重点说的是,既然各高校斥责“应试教育”导致“高分低能”,那在自己掌握一定选拔权的情况下,何不大胆选拔“高能”人才呢?
教育部给高等院校自主招生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最成功的改革之一。据报道,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已由5%扩大到10%,降分幅度由20分放宽至30分,自主招生院校也增加了许多依笔者的理解,教育部“自主招生”权的实施,至少有三个考虑:一是针对“高分低能”问题,即有些考生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而考试成绩不是太高,通过自主招生可以将这些在某个方面有特长、才能或有突出成就的学生录取到重点院校,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成长为菜一方面的优秀人才。二是各高等院校按照自身专业特点,特色发展。三是以此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有特长地尽可能全面发展,而不是数理化、语数外、史地生、体音美一般齐地发展,这没必要。就某一个人而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挖掘英特长方面的潜力,使其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或成绩突出,非一般齐地发展从而使全班学生一个面孔。素质教育的结果应是千孔百面,百花齐放。高校自主招生,应该说挣脱了高考只论分数不论能力而统一分数线的禁锢。有效实施自主招生,能推动素质教育更快发展,应该说,我国目前教育改革对素质教育最有力的支持就是高校的自主招生。可惜,有些高校还是跳不出分数这个圈子,有权不用、有权不会用,这是我国高校应该深思的一个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蒋方舟,她七岁写作,九岁出版第一本书《打开天窗》,后来又相继出版《正在发育》等九部作品,过百万字。从12岁起,蒋方舟便在《南方都市报》等十多家报刊担任专栏作家,16岁担任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这样的考生不能名正言顺地接受我国一流高等教育,那高校所说的“高能”又指什么?这样的考生不能被“自主”招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那高校“自主”什么?幸亏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不然,一名著名作家将痛失接受一流大学教育的机会而可能限制或影响其发展。不知各高校想到了没有,在他们以分数录取的考生中能培养出几个作家?另外,我们应该不会忘记,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因写《围城》而蜚声文坛的作家钱钟书,我们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如果按分数论,他们能有清华、北大上吗?如果没有当时两所学校慧眼识才而大胆破格录取他们,他们会有如此成就吗?国家将会有这些大师般的人才吗?
因此,各高等院校应该好好反思反思,“自主”这个权怎么用,如何才能最大可能地招到优秀人才,让真正有才能、有特长的考生接受一流高等教育,同时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效发展。
这些高校应该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大胆地、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权,为有一技之长、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或有突出成就的考生铺建走向成功的大道,为我国素质教育点燃灯塔。